06年回顾: 产业平稳增长
软件行业将继续是国家扶持的重点行业之一,在“十五”期间,软件行业在政策的扶持下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国家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预计未来5年我国软件行业仍将保持飞速的发展,软件服务业的收入比重会不断加大。
2006年1-9月我国软件产业实现收入2677亿元,同比增长23.8%,增幅超过30%的有11个省市,占全部地区的37.9%,尤其是北京、上海、江苏规模增长较快,占全行业比重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3.2、2.4和5个百分点,其中江苏省的软件规模已超过广东省,名列全国第二。
从收入构成结构来看,软件产品仍是主要收入来源,软件服务、出口保持较快增长。1-9月,软件产品收入1558亿元,同比增长19.7%,占软件产业收入的比重为58.2%;系统集成655亿元,同比增长27.1%,占软件产业收入的24.5%;软件服务464亿元,同比增长34%,超过软件产业平均增幅近11个百分点,占全部软件业务收入比重由2005年年底的12.9%提升到17.3%,提高了4.4个百分点。
我们判断,软件行业已走出冬季,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行业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转折,规模性企业恢复了前期的高速增长。东软、用友等国内软件大企业经过几年的调整和积累,已经走出业绩增长的低谷,2006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取得先机。可以预见,越来越多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将迎来持续高速发展期。
07年展望: 需求进一步增长
中国市场的软件和服务在IT投入中的比例,一直低于成熟的欧美市场,随着应用逐步成熟,2007年用户对软件的需求会进一步增长。用户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即企业运营竞争压力的增大,以及政府的有力推动。
重新认识软件,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具
信息技术如同19世纪出现的电力、铁路一样,作为基础性技术,在导入初期,它们为企业提供了重要的竞争优势,普及期,它们则是不可或缺的生产力。它们使新的、更有效的经营方式成为可能,还常常给市场带来更广阔的变化。
目前,技术改建和扩建由IT硬件延伸到了软件领域。软件作为基础性技术开始逐渐融入到商业背景中。软件在企业运行中起必要的作用并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占据企业支出的很大一部分,它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将有一个长期、持续的宏观影响。
盈利模式的巨大变革,网络化催生软件服务运营商
互联网使得软件的盈利模式受到挑战,甚至面临被颠覆。微软迫于Google这样新生力量的压力,推出了WindowsLive/OfficeLive网络服务战略,走出了“从软件到服务”之路的第一步。
2007年,新兴的网络服务内容和形式将不断涌现,新型的综合门户即将出现。软件产品及服务向着方便用户使用和体验的方向发展,软件服务的提供方式与服务范围都会有所拓展。产品供应商、解决方案提供商将逐渐转向互联网服务,软件产品与服务的融合将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深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