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min全盘测试 Crucial M500能耐如何
●Crucial M500的概况总结
全新发布的Crucial M500固态硬盘如今正式登场,作为 m4 的替代者它备受关注,通过我们前面的测试可以了解到,Crucial M500 并非一款为追求高性能而设计的产品,而且从价格来看,其定位依然是中端主流市场。
Crucial M500新蛋中国开卖,容价比颇高
同时Crucial也没有和很多其他品牌一样针对消费市场分别推出高阶型号和中端型号的做法明显区别开来,所以你不会见到“Crucial M500 Pro”这样的产品出来,至少现在来看不会有。
当然消费市场也并非只看性能,口碑、售后以及渠道铺货量等因素都会占到很大一部分,当然价格就更不用说了。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谈到Crucial M500的大容量型号具有很高的容价比,这就足以让有需求的用户跃跃欲试。
●Crucial M500的额外测试项目
这篇文章我们将通过一些额外的测试来更全面地了解Crucial M500——通过模拟稳定态(Steady State)下的4KB随机写入性能来看看 M500 的垃圾回收效率、预留空间(OP)的作用以及 TRIM 的执行情况。
性能持久性:100%满盘30分钟测试
●垃圾回收和写入放大的影响
碎片对固态硬盘的性能保持来说是致命的,就像机械硬盘我们必须定期进行碎片整理一样。不过固态硬盘的碎片整理无需用户手动干预,这个过程被称为“垃圾回收”。固态硬盘在整个生命周期的99%的时间里都需要做垃圾回收,因为你会不断产生数据,因而会不断产生碎片。
垃圾回收是相当耗费资源的,而且会增加“写入放大”使闪存造成额外的损耗,但是垃圾回收对保持SSD长期使用下的效能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在“性能”和“寿命”上做到平衡也是考量SSD主控和固件算法的关键。
●考察Crucial M500的垃圾回收效率
为了考察Crucial M500的垃圾回收表现,我们使用IOMeter软件,先在全部可用空间下顺序写入测试样本数据,样本数据的数据模型设置为Pseudo Random。然后进行进行30个1分钟的4KB QD32的随机写入测试,通过记录每分钟的成绩绘制成曲线图,观察M500的性能趋势。
在第一张表中展示从1到30分钟内全程SSD的性能变化情况,第二张表将着重展示11~30分钟内的变,而第三张条形图则是对比第30分钟各个SSD的性能情况。
30分钟的测试并不足以使SSD完全进入稳定态,但我们可以通过这30分内SSD的性能变化趋势来推测它的表现。
●结果分析,和Crucial m4相差不大
Crucial M500的表现并不抢眼,由于其预留空间并未用于优化垃圾回收,所以在性能上没有占到任何便宜,整个过程下来甚至还略低于Crucial m4。
实际上这个过程和SSD标称的写入性能没有多大关联,因为测试中的每一次随机写入都需要擦除闪存原有单元中的数据,而频繁的随机写入也会产生大量的碎片。
笔者认为Crucial M500的垃圾回收策略和Crucial m4相差不大,虽然更多采用闲置垃圾回收策略,但在此满盘状态下必须执行实时垃圾回收,因此受到闪存擦除和编程延迟的影响会比较大。
而因为M500所采用的20nm 128Gb die闪存的编程和擦除延迟都要高于Crucial m4采用的25nm 64Gb die闪存,所以造成了两者之间细微的性能差距。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Crucial M500的曲线走势非常平稳,而根据Anandtech精确到秒的测试表明M500的性能一致性要比三星SSD 840 PRO好,这意味着在长时间使用中不会产生IOPS突发高或突发低的情况。
性能持久性:预留空间对性能的影响
●设置预留空间对结果的影响
100%范围的测试是完全理论性,而且对SSD来说也是最痛苦的折磨。你可以注意到企业级SSD之所以能长时间保持更高的性能,这是因为他们默认即设置了二级OP,提高垃圾回收效率,对性能和寿命都有好处。
一般企业级应用推荐设定总共28%的OP空间,也就是把128GB的SSD当100GB用,256GB的SSD当200GB用。这里我们进行和上一页相同的测试,在设置28%的OP空间同时,还将测试时间缩短至20分钟。
预留了28%的空间之后,应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闪存延迟的影响。结果和其他固态硬盘一样,Crucial M500的性能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也超过了Crucial m4。OCZ的Vector和Vertex 4以及浦科特M5 Pro在垃圾回收似乎更为激进一些,有着更高的性能表现。
延伸测试:固态硬盘的TRIM执行效率
●验证Crucial M500的TRIM执行效率
我们在各个硬盘进行完72% LBA 4KB QD32的20分钟测试之后,立即使用HDTune进行写入测试,观察曲线走势,然后进行全盘快速格式化操作,以考察TRIM的执行效果。
很多用户关注固态硬盘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的性能变化,而最直接的测试方法就是使用CrystalDiskMark或者AS SSD Benchmark测试反复填充数据前后SSD的性能变化,如果性能无法恢复如初,则意味着SSD的TRIM没有很好地执行。
SandForce方案的降速现象是其主控自身的限制机制,当SSD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它会将写入速度限制在原来的70~80%的水平上,但借助DuraWrite,用户并不会明显感受到这种限制。至于Marvell 88SS9174和9187,我们已经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了。
折磨之后SSD的HDTune曲线
快速格式化(TRIM)之后的表现
对比擦除之后恢复至初始状态的测试结果,TRIM效果不言而喻
Crucial m4的TRIM前后的表现(000F固件)
最终的测试结果也很好地反应了事实,无论是上一代Crucial m4还是这一代Crucial M500,都可以快速地执行TRIM,在格式化一遍之后性能便完全恢复。这对用户的最终体验还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会不会有一款Crucial M500 Pro?
综合各类测试表明,Crucial M500的性能持久性虽然不比定位更高阶的浦科特M5 Pro和三星SSD 840 PRO,但是在IOPS的稳定性上做的还是比较不错,这里有很多复杂的因素,不仅仅取决于固件或者闪存单方面的表现。
我们回到最初的议题,现在包括英特尔、三星、闪迪、OCZ、浦科特、金士顿以及威刚等常见的固态硬盘厂商都针对消费市场推出了性能级和主流级两种定位的产品系列以满足细分用户的需求,唯独美光仍以单一的Crucial SSD独当天下。在SSD市场高速增长的今天,这样的产品策略未免显得有些“落伍”。
Crucial M500 仅定位主流级,会丧失性能级市场?
虽然之前有推出过Crucial v4系列固态硬盘,但这仅仅是是针对2011年之前的老电脑升级的产品,而且经过测试 v4 所采用的Phison PS3105主控与目前主流的Marvell、SandForce主控在性能上有明显距离,不能归为有效的“主流级产品”。
美光官网上的 L84A 颗粒
从其他厂商的做法来看,性能级和主流级两种定位的SSD主要区别并不在于主控,而是来自固件限制性能或者不同的颗粒组合。说到颗粒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美光的L84A颗粒,它采用64Gb die的规格,这样小容量的SSD性能就可以显著增加。当然,也许美光的策略仍是只有一款Crucial M500,不会使用L84A颗粒打造“Crucial M500 Pro”,只会将这种颗粒销售给下游的合作伙伴。世事难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