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正面战场 希捷600固态硬盘评测

PChome | 编辑: 孙伟 2013-06-19 05:30:00原创 返回原文

欢迎重返战场 希捷600系列SSD登场

很早就有人说两大机械硬盘厂商希捷和西部数据为什么没有尽早布局固态硬盘市场,其实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尽管都是“硬盘”,但无论从技术和结构上来看都有极大的差异。机械硬盘的精密程度是固态硬盘不能比拟的,但后者在控制器和固件开发上的复杂度也是前者无法匹及的。

其实还有一点则可能来自于机械硬盘厂商的基因和情感上,不过笔者的意思并非是他们会本能地排斥固态硬盘这个new comer,尽管很多人也都会拿柯达的没落来和他们比较,但终究还是要看机械硬盘厂商自己的斤两和投入:

希捷早在2009年就和三星合作推出了定位企业级的Pulsar系列SSD,西部数据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就通过收购SiliconSystems获得固态硬盘相关资源。只不过现在来看希捷的动作似乎更快一些。

今天登场的希捷600系列SSD标志着希捷正式进军消费级SSD市场,你可以将其形容为这是希捷回归正面战场,也可以形容为市场的搅局者。希捷同时推出的还有新一代企业级600 Pro和1200系列。虽然希捷自己研发主控制器不太现实,但是直接从上游购买主控+固件的打包方案也不太现实。最终希捷在600和600 Pro上选择了LAMD的LM87800主控和定制化的固件。

从之前的官方给出的参数来看,希捷600系列SSD性能强悍,那么这是否真的能够激起SSDer新的激情呢?这是我们本次的重点。

LAMD LM87800主控+东芝19纳米闪存

很多人都有印象Link A Media Device的LM87800主控此前曾被用在海盗船的Neutron和Neutron GTX系列产品上。事实上最初希捷打算采用的是双芯片解决方案,自己定制的芯片用来控制主机界面,同时搭配Link A Media Device提供的芯片来控制NAND界面。所以最后用于希捷600/600Pro上的LM87800实际上就是包含了希捷早期的设计。

LAMD LM87800AA主控

LM87800内部采用了两个类似于ARM9的核心,和其他的双核心主控一样,其中一个用于管理主机交换而另一个核心用于管理NAND和FTL(闪存交换层)。LM87800内建8通道闪存控制器,不过LM87800没有硬件加密功能,这也让其显得有些过时。

希捷600系列SSD和海盗船Neutron GTX系列一样,设置了6.7%的预留空间。不过没有迹象表明LM87800支持冗余校验,因此这部分预留空间应该可以认为是用于优化磨损平衡和垃圾回收。

闪存方面希捷600系列配备的是东芝19nm Toggle 2.0 MLC,从资料来看,当主控固件的ECC能力在24bit/1KB的时候,闪存耐久度为1000 P/E;而当ECC能力达到40bit/1KB时候,则为3000 P/E。希捷600系列SSD相应的闪存配置可以参考下表:

拆解剖析:坚固结构,分5mm和7mm

面向消费市场的希捷600系列SSD正面采用了金属经磨砂处理的外壳,全黑的底色配上一丝白色条纹,装饰出来的是时尚和科技感。SSD背面则是钢板材质,让整个SSD硬度比较高。

希捷600系列SSD包含5mm和7mm两种,7mm是为当前主流设计,而5mm则是为新一代超极本、平板电脑设计。我们拿到的是7mm版本,另外我们也认为5mm可能不太会针对零售市场大量出货。

所有的希捷600系列SSD都采用8颗NAND闪存,区别在于不同容量版本采用闪存中die的数量,120GB、240GB和480GB总die数分别为16、32和64个,每die容量为8GB。从希捷官方Datasheet中可以看到480GB和240GB性能基本一致,这意味着达到最大性能总CE要达到32,因此,16CE的120GB损失的性能并不是特别多。

相较之下Crucial M500 120GB由于只有8CE,性能损失严重,因为它采用了16GB/die的NAND,只有480GB版本才能达到32CE。

希捷600系列SSD采用不锈钢外壳,硬度加高。

 

外壳内部有导热垫

所有8颗NAND闪存全部位于正面

PCB背面空空如也

LAMD LM87800AA主控和Micron缓存颗粒

东芝19纳米Toggle 2.0 MLC闪存

测试环境:主要竞争者和测试平台

虽然希捷还未正式公布600系列固态硬盘的售价,但显而易见在没有细分市场同时推出高端和中端产品的情况下,600系列的定位一定是偏向高端的,其120GB型号很可能不会低于800元人民币。

所以这里我们假定了希捷600系列三个主要对手,那就是三星SSD 840 PRO系列、浦科特M5 Pro系列以及OCZ Vector系列。这三款产品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当前消费级SSD市场中的旗舰,在测试中起到标杆的作用。

至于采用LSI SandForce SF-2281主控+25nm同步ONFI闪存的固态硬盘,尽管价格已经没有高高在上,但性能依然强劲。而Crucial最新的M500系列,定位于主流市场,不过我们也加入其中作为一项参考。

测试软件

我们这次测试总共使用了如下N款软件,基本上都是我们以往测试常用的工具。不过,有些软件也许没有在测试中体现,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使用:

Crystal Disk Info 5.1.1

Crystal Disk Mark 3.0.1

HDTune 5.00

ATTO Disk Benchmark 2.47

AS SSD Benchmark 1.6

PCMark 7 1.4

IOMeter 1.1.0 RC1

空盘跑分:各款主流SSD测试软件检测

我们依次使用常规的测试软件,包含CrystalDiskMark、AS SSD Benchmark、ATTO Disk Benchmark以及PCMark7,在空盘状态下,进行希捷600系列SSD的性能测试,看看作为新生代的产品,在这些主流测试软件中有着怎样的表现。

Crystal Disk Mark软件跑分(左:随机数据,右:全0数据)

AS SSD Benchmark软件跑分(成绩:1124)

ATTO Disk Benchmark软件跑分(左:全0数据,右:随机数据)

PCMark 7软件跑分(成绩:5302)

基准测试:128KB/1MB连续读写测试

Iometer是一个单机或者集群的I/O子系统的测量和描述工具,最初由英特尔公司在1998年2月17日的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上宣布。由于Iometer的自定义项目非常丰富,可以调节测试范围、数据块大小、处理模式等等,因此很多媒体都喜欢使用这款软件作为测试项目。但前提是必须清晰写明配置环境,否则就可能会得出差异很大的结果。

IOMeter 1.1.0 RC1增加了测试数据模型的选项,针对使用LSI SandForce主控的固态硬盘,笔者在使用默认的“Pseudo Random”数据模型的前提下,还会使用“Repeating Bytes”数据模型进行测试,来体现这种固态硬盘在两种极端状态下的效能差异。

笔者在8GB分区下进行测试,对于IOMeter的设置环境如下,其他保持默认状态:

Write IO Data Pattern(测试生成的数据模型):Pseudo Random / Repeating Bytes

Transfer Request Size(测试请求的文件大小):128KB/1MB

Percent Read/Write Distribution(测试请求的读/写操作比例):100%读/100%写

Percent Random/Sequential Distribution(测试请求的随机/连续比例):100%连续

Align I/O on(对齐I/O到指定大小):设置为4KB对齐

Ramp up Time(自举时间):设置为30秒钟

Run Time(测试时间):设置为2分钟

128KB连续读取一直是三星SSD一直以来的强项,但是可以看到希捷600系列SSD的表现也同样十分突出,是为数不多能够超过500MB/s的产品之一。大幅度领先于浦科特M5 Pro和OCZ Vector系列。

写入方面希捷600系列SSD则位居参测固态硬盘的中游位置,但也由此可以看到希捷官方性能标注为读取>500MB/s和写入>400MB/s是比较保守但非常严谨的。不会用突出的数字来冲击消费者的眼球。

基准测试:连续读写VS数据块长度

刚刚我们的连续读写测试都是基于1MB和128KB数据长度来进行的,并且128KB数据长度是最佳标准。但是在实际使用当中仍会遇到其他长度的文件,比如16KB、32KB等等。那么在面对这些长度文件时不同固态硬盘之间的性能差异何在呢?笔者使用ATTO Disk Benchmark软件来测试。

ATTO Disk Benchmark是一款简单易用的速率检测软件,可以用来检测硬盘,U盘,存储卡及其它可移动磁盘的读取及写入速率,该软件使用了不同大小的数据测试包,数据块按0.5K,1.0K,2.0K直到到8192.0KB进行分别读写测试,测试完成后数据用柱状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很好地说明文件大小长度不同对速度的影响。

笔者将最终成绩绘制成折线图方面观察。

从结果来看希捷600系列SSD的强势依然表现在读取方面,除了少许波动,在不同数据长度的读取请求测试中都有非常强劲的性能。特别是4KB数据长度连续读取测试,希捷600系列SSD拥有最高的速度。

写入方面则有些差强人意,特别是512Byte、1KB和2KB数据长度的连续写入测试,性能显著落后,不过好在从4KB数据长度开始性能迎头赶上主流,最终达到460MB/s左右的速度。

基准测试:4KB随机读写性能测试

依然在8GB分区下测试,分别进行QD1、2、3、4、8、16以及32七个队列深度下的IOPS性能测试,这里我们以条形图方式给出QD1、QD3以及QD32下的表现,可以认为QD3是固态硬盘在低队列深度下表现的一个最佳参考点,而QD32则能体现出固态硬盘在高负载环境下所激活出来的最大性能。设置细节如下:

# of Outstanding I/O(同时发送的IO请求即队列深度):1/2/3/4/8/16/32

Write IO Data Pattern(测试生成的数据模型):Pseudo Random / Repeating Bytes

Transfer Request Size(测试请求的文件大小):4KB

Percent Read/Write Distribution(测试请求的读/写比例):100%读/100%写

Percent Random/Sequential Distribution(测试请求的随机/连续比例):100%随机

Align I/O on(对齐I/O到指定大小):设置为4KB对齐

Ramp up Time(自举时间):设置为30秒钟

Run Time(测试时间):设置为2分钟

随机读取性能对SSD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对于提升系统使用体验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希捷官方标注的4KB随机读写性能分别达到80K和70K IOPS,相比三星、浦科特和OCZ标称达90K甚至100K并不算高。所以我们也就看到了在这项测试中希捷600系列SSD无论是随机读还是随机写都居于几款测试产品中的中游水平。

基准测试:随机读写VS队列深度

基于Iometer 1.1.0 RC1软件,分别对每个硬盘进行QD1、QD2、QD4、QD8、QD16和QD32下的4KB随机读取性能测试,而数据模型依然分为“Pseudo Random”和“Repeating Bytes”两种。结果绘制为折线图,以此来观察每个固态硬盘对NCQ的优化能力。

测试结果非常符合前面的单项测试,但可以更加明显地看出,希捷600系列SSD的随机读取性能仅次于三星SSD 840 PRO和浦科特M5 Pro,平均要高于OCZ Vector系列。而随机写入性能方面,希捷600系列SSD在低队列深度下的表现并不抢眼,并且在QD8的时候达到最大性能。

综合测试:PCMark7系统基准测试

PCMark是Futuremark最新推出的一款整机性能测试软件,它采用脚本测试的方式模拟实际使用情况,在PCMark 7中的存储部分针对SSD的应用做了一些多任务测试。但是不会需要很高的队列深度,对固态硬盘不会造成太大的负载,主要基于随机读写操作,能够更加准确地表现我们系统实际应用时的效能。

PCMark存储项目测试的整个过程将花费大约20分钟的时间,一般包括Windows Defender、游戏、Windows图片加载、Windows启动、MovieMaker视频编辑、Windows媒体中心,WMP音乐加载等项目。

三星SSD 840、浦科特M5 Pro都有着不错的表现,金士顿HyperX SSD得益于SandForce压缩特性体现了强劲的性能。希捷600系列SSD在这项测试中表现一般,5300的得分和前几款产品有一定距离。

评测总结:欢迎回到SSD正面战场

从性能来看,希捷首款消费级SSD并没有特意为冲击性能桂冠而设计,综合比较下来其读取性能比较突出,写入性能则接近当前旗舰水平。在上市时候,高端玩家和行业用户选择还是比较合适的。

从市场来看,我们认为希捷推出首款消费级SSD更具象征意义,这可以给业内发出一个讯号:机械硬盘厂商终于回到SSD正面战场。在SSD刚刚兴起之时,很多厂商便方言几年之内将取代机械硬盘。

此前机械硬盘厂商们面对这样的挑衅更多是防御姿态,虽然推出了SSHD相关产品。我们之前也讨论过很多机械硬盘容量的增长趋势,但是对于SSD,他们显然还是不能放过。

欢迎希捷回到正面战场

希捷重返正面战场,也许暂时对这一领域的领导者英特尔和三星来说影响不大,毕竟他们有自己的控制器技术,有属于自己的NAND资源,当然更在企业和OEM领域频频吃香。

反观希捷在全力发布新一代SSD之后可谓拥有了行业内最完备的存储解决方案组合,结合多年的客户关系和交流经验,整体发力冲击竞争对手才是关键。显然,希捷不可能也不会把希望寄托于整套解决方案阵营的其中一条产品线。

如果只看消费级的SSD市场,希捷虽仍是新军,但只要产品性能到位,仍可由核心用户拉动快速获得消费者广泛认可,这首先就会对当前很多口碑不错的固态硬盘厂商来形成一波小的冲击。接下来就看希捷的消费级SSD产品线布局和更新迭代频率,据笔者了解,也许下一代的产品就不会用LAMD的主控了,当然你也不用为希捷的上游资源而担心。

总之,还是那句话——欢迎希捷回到正面战场。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