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丽评说:召回促成厚脸皮

互联网 | 编辑: 毛付俊 2007-02-15 00:00:00转载

    动不动就召回,只能说明产品质量在下降,产品的质量控制流程有问题。为什么这几年召回越来越凶呢,换句话说,为什么这几年产品质量越来越差呢?有以下几点原因:
召回是价格战所致
    从1992年康柏发起PC价格战以来,已经15年了,这15年来所有IT产品的利润越来越薄,对厂商来说,只有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去进行生产、销售。而从消费者角度来说,他们只能得到低价低质的产品,同时另一个现象就是市场上所有IT产品的快速升级换代。消费者的提前消费观念和厂商们的产品价格战相互作用,形成了低价低质快换代的市场循环态势。
    10年前,消费者购买一款手机,大概可以用3-5年,现在大概只有1-2年甚至更短。既然最多2年换代,那么零部件的质量能够撑3年就够奢侈的了,干嘛要花大力气搞质量?没有问题OK,有了问题就召回。反正大公司都动不动召回,我召回一把也不丢人。
召回是全球配套造成
    经常听到厂商们解释,这种产品被召回的确有质量问题,但只是某部件的问题,而某部件又不是这家整机厂商生产的,是配套厂商生产的,这说法显然有点推卸责任的意味。
    众所周知,IT产品乃至汽车这类大件商品,都已经实现了全球配套,没有一家整机厂商能够生产所有配件,甚至有些厂商会把制造过程全部外包给专门的制造工厂,但只要谁的商标印在整机上,所有的产品质量责任就应该是谁的。如果一台笔记本电脑出现电池爆炸之类的问题,责任却要算在电池厂商头上,那么,整机厂商应该永远不负任何责任,这合理吗?!
    过去,我在采访一些大公司的时候得知,所有整机厂商对采购的元器件、零配件的质量需要按自己的指标去控制和保证,比如,一家PC厂商向一家显示器厂商定购显示器,要向显示器厂商提出自己的工艺、检验、例行实验、加载等等需求,而且要派人在现场监督,如果PC上的显示器有了问题,责任方在PC厂商,而消费者不可能也没道理去找显示器厂商,所以消费者极其反感主机厂商在整机出了问题时,推卸责任说是零配部件厂商质量问题。
召回也会发生在垄断业
    前面二个召回原因是在于价格战导致厂商忽视质量控制问题,这两个问题可以通过一些内部挖潜、管理外部市场压力的努力,来局部缓解,而垄断造成的召回是内外部力量都无法解决的。
如果一种产品只有一家能够提供,而且不断地发生各种质量问题,不断地召回,这时外来的市场压力也无法解决,因为消费者们别无选择。而垄断性行业的暴利,使内部管理已经僵化,要解决问题,不知要到什么时候,再说,不解决质量问题也照买不误,干嘛着急,不出人命就慢慢来吧。外部压力没用,内部机制也不着急,大概只能靠反垄断法律才能根除。
软件补丁就是召回
    好像召回只发生在硬件产品范围内,因为从未听说过任何软件被召回的,软件厂商们别自我感觉良好了,几乎所有的用户都知道Office 97推出时的自带宏病毒事件,微软当时立刻宣布在网站上可下载补丁,可以驱毒(这么算来,软件召回己有10年历史)。后来又发生很多类似的事件,得到的回答是,几乎所有的软件不可能没有臭虫。翻译这句话的意思是:软件商品都是半成品,必须边用边补。软件厂商的产品发布多久,就要补多久,直到它在市场上消亡。
    也就是说,软件厂商们的一个产品从出生开始,有多少补丁就应该是多少次召回,比硬件产品的召回有过之而不及。
结束语
    汽车因部件问题被召回,笔记本电脑因电池被召回,消费者对此开始还有些目瞪口呆,有点冒火,现在已经麻木了。还有人说,敢召回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厂商越大越敢召回,一些小厂商从不召回,因为召回不起,会召来破产。
    什么时候消灭召回?我看谁也不敢打这个保票。那么问问厂商,能不能先付半价,等产品淘汰了如果还没被召回,才付另一半呢?因为不能保证不被召回的产品是半成品、半成品应是半价。
发表于《个人电脑》2月号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