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参与了三届中国上海家具展,应该说对国内办公家具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经过这次展会,自己也不得不去考虑行业的未来。隐忧在哪里,如何发展就成为笔者在展会后另外一个非常关注的话题了。
本次展会,大量的国产品牌厂家依旧推出了不少似曾相见的产品。大量的代工的确为中国制造业,包括以家具在制造业在内的办公家具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成本为王的思想禁锢
某家厂家的成功方程式(小编表示看不懂,难道大陆成本成为了成功的阻碍?)
从本次展会的现实情况来看,成本和外销依旧是各个厂商最为重视的一点。于是,很多廉价的电脑椅采用了并不适合产品定位的配置。场内比价的思路成为了业界竞争的主流思路。类似的设计,对成本的苛求已经影响到了产品的品质。这也反应出了在产业升级的路上,国内办公家具产业大环境还走在低价策略的错误路线上。
销量、销量还是销量
本届展会,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高端电脑椅厂家——联友椅业缺席本次展会。据笔者所知,联友椅业并非因为成本过高未能参加,甚至自己的生产线一直排满运转,订单要接近两个月才能交付。唯一的原因是上一届上海国际家具展带来的订单并未满足自己的预期。而在销量即便已经满足企业生产能力上线的同时,最终依旧没有参加此次展会。可见即便在已经具有了一定品牌影响力的前提下,作为国内一流品牌依旧对品牌塑造缺乏兴趣。其他厂商的思路就更可想而知了。而国内大量二三线厂商依旧以代工作为企业经营的主力思路,10-20张座椅,即可贴牌生产其他品牌产品,因此当读者如果在淘宝或者家具卖场里看到外观材料做工一模一样的产品贴着不同的品牌卖着不同的价格时,绝对不要惊讶。
仅供外销,穿着咖啡外衣的大蒜瓣
在展会的现场,你还会经常发现一些展位光鲜靓丽,品牌上也是费了点心思的英文标识品牌,甚至给你错觉,这是一家来自国外的品牌,但是标牌上only export出卖了这个品牌的出身,扎眼的SALES 19.99usd、29.99usd的产品屡见不鲜,廉价的产品自然难以对其品质、功能有些许的期待。一个略显洋气的名字也无法改变低端产品对品牌塑造的巨大伤害。中国制造成为低质廉价的代名词自然无可争议。仅供外销,就如同穿着咖啡外衣的大蒜瓣,表面洋气,其实却散发一股土气又刺激的味道。
电子产业代工--—面镜子
其实对于桌椅行业来说,电子产业作为同样的密集型生产企业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从富士康、华硕的代工逐渐大者恒大,再到像联想这类的厂家开始独立建厂生产笔记本电脑。代工呈现的规模话,和品牌自建厂已经凸显了代工行业整合向品牌靠拢的趋势。家具生产厂家们,你们还打算继续这样的得过且过下去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