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商的“彩号”业务遭监管质疑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7-03-21 18:11: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第一页

一项看似普通的电信新业务,背后却暗藏着数个管理难题,因而使发展前景蒙上迷雾。

去年以来,许多消费者都知道了运营商们有一种“彩号”业务,该业务让固话、移动或小灵通用户在原有电话号码的基础上,得到一到三个虚拟号码,如96139+7位ID之类号码,用于替代真实电话号码进行通话。而当被呼叫者通过虚拟号码回拨时,机主可以通过“语音信箱”、“来电筛选”等功能进行选择性接听。

许多运营商曾对这一业务寄予厚望,希望其成为另一个“来电显示”,但据记者了解,其在各地的发展却不约而同地陷入了困境,主要原因就是“彩号”本身的管理陷入了发展、监管等问题上的多重困境。

业务拓展:运营商自相矛盾?

一位北京用户告诉记者,他对“彩号”业务十分反感:“我开通来电显示功能,就是为了知道来电者的真实身份。而如果别人用了彩号业务,实际上令我付费使用的来电显示功能打了折扣,侵犯了我的知情权。”

来电显示是为了看到对方的来电号码,而彩号则让来电方能够隐藏自己的号码,运营商同时提供的这一“矛”一“盾”,无疑给自己制造了难题。

清华源律师事务所的一位法律专家认为,这是新技术带来的社会新问题,值得引起电信用户、运营商和监管部门的重视。这位专家分析说,从权力对抗的法理角度来看,电话主叫方在隐藏还是显示号码的问题上,可以优先选择;但是如果被叫方接到的是骚扰电话,并进行了投诉举报,运营商有义务向司法部门提供骚扰电话的真实来源。

但这种“就事论事”的处理方法终非长久之计。无论是隐藏号码还是显示号码,用户都必须为此支付费用,这就像是运营商自导了一场“猫鼠游戏”,很可能导致最终两者都因质量无法保证而无人问津。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3 页123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