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裁定:电动汽车英雄辩

PChome | 编辑: 王学刚 2014-08-01 05:00:00原创 返回原文

每月裁定:电动汽车英雄辩

特斯拉把电动汽车的概念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时代汽车又被定义为最大的个人移动终端。本次每月裁定话题,我们就来说一说“电动汽车能否在中国快速普及”。

参与讨论的嘉宾还是大家的老朋友,CBSi(中国)终身媒体总编刘克丽和PChome执行总编王学刚(即笔者)。其中,克丽老师为正方,笔者为反方。

裁定命题一:电动汽车将成主流

正方(刘克丽)

不管是从当前汽油能源接近枯乏也好,空气质量污染也罢,发展电动汽车是客观和主观世界人类唯一的选择,但未来100年后,我认为太阳能汽车会成主流,因为航天飞机的太阳能电池的成功使用为太阳能汽车的可能提供了现实的依据。

特斯拉的出现让大家对于电动汽车的关注度提了一个量级

反方(王学刚)

我本人对电动汽车一直很感兴趣,并且在体验了特斯拉,它的加速性能确实让我印象深刻。其实,电动汽车的概念已经提了很多年,每次去深圳出差,我打车时都尽量打电动车,一方面体验一下它的乘坐感受,另一方面和司机聊一聊使用心得。基于这些因素,我总结下来以下观点:第一,电动车续航路程有限,一次充电后跑的距离有限,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算上堵车因素,一次充电都不一定够上下班路上使用的;第二,电池安全性让人不放心,之前有过电动汽车爆燃的先例,这一点让用户心理不踏实;第三,目前尚没有大量电动汽车用户群体存在,很多隐性问题可能还没有暴露出来。由此可以看出来,即使用户选购的电动汽车,也很难把它作为唯一或主力用车使用,而更多的消费者还会选择观望。

比亚迪一直是国内汽车厂商在电动车领域的激进者

正方(刘克丽)

你说的是向电动汽车目标前进中的问题,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汽车厂商、用户的存在未来是要解决所有的问题。 是否让电动车一次充电续行驶公里和使用时间和普通汽油车一样?一次性充电是否能在5分钟以内?普通燃油车也自然爆炸过,是否让电池安全性和燃油车一样?电动汽车的电磁辐射对人体辐射是否在安全指标以内?这些都是技术问题,而技术对人类向来都不是问题。关键是产生生态链的建设,如充电站能否在每个加油站设立?

裁定命题二:关于充电问题

正方(刘克丽)

前面说过,所有的技术问题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产业生态的问题,你说的充电只是问题之一,还有一些和充电的问题同等重要的是厂商、4S店的人才知识结构更新、生产线零配件、易损件大面积结构的淘汰、更新。

充电问题是电动汽车的头等大事

 

国外在停车场里已经有了电动汽车的专用车位

反方(王学刚)

从理论上讲,充电问题肯定有办法解决,这也是各车企想要推广电动汽车必须要解决的事情。而且从国家层面上而言,真的想要推进电动汽车,但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推进充电问题的解决。目前困扰用户最大的问题主要是三个:第一,充电点太少,不能在几公里之内想充就充;第二,小区内不一定能够安装充电装置,一方面是物业管理问题,另外修建小区时也没有考虑到如此巨大的用电负荷;第三,充电时间太长,即使快充也需要一个多小时,而加一次油,不过是三五分钟的事。客观地讲,这几个问题哪一个都很难解决,第一个是成本问题,第二个是政策问题,第三个是技术问题。而不解决这些问题,电动车的推广只是镜中观花、水月望月了。

裁定命题三:关于智能化概念

正方(刘克丽)

我认为智能化概念远没有我上述所说的技术问题和产业生态链的完善可以提升电动汽车销售来的更重要,因为目前谁也说不出的电动汽车辐射的指标这件事和智能化相比显然重要得多。

巨大的平板电脑突显了特斯拉的科技感

全液晶屏的仪表盘可以实现更强大的功能

反方(王学刚)

一个人买车最看重什么?男人看重性能,女人看重外观,而智能化只是为汽车加分的项目,很难让人因为汽车可以实现某项智能应用而决定购买的。现在如此,在未来几年或者更长时间内,也很难改变这一现状。这与买手机不太一样,现在买手机时大家已经不关心通话性能了,因为这是最基本的功能,使用中也可以用一些软件来代替通话或短信。而汽车则不一样,发动机、内饰、使用成本、品牌等高于智能性的因素太多,因此智能概念只是一个不太大的加分项。

裁定命题四:电动汽车综合成本

正方(刘克丽)

成本问题是批量问题,20年前当全世界电脑年销量在6000万台左右时,电脑的成本显然和今天不能相比,20年前中国手机装机量5000万台时价格在1.5万左右,如今手机用户10亿左右,平均手机价格也就2000元。汽车也是如此,10年前的低档轿车也在18万左右,当时个人用户才几十万个?上百万?如今降了一半不止,当然关税也降了一些(平均不到10%),但如今低档轿车价格还不到当初的一半。当然车的使用费用如油、停车费、保险费等也随之增加,燃油费和电动车是一样的。

汽车用的电池其实和笔记本、移动电源都是一样的,这都是硬成本

电动汽车通常定位于中高端车型

反方(王学刚)

目前电动车的售价比起普通汽车要高出不少,因为其使用的电池是硬成本,在电池技术得不到本质提升的情况下,售价也不可能降下来,只是国家会从政策上给予一些扶持。电池装得少了,续航距离短;电池装多了,车重不说,而且成本必须会大幅提升。以特斯拉为例,其使用的电池其实就是我们笔记本电脑里的那种电芯,移动电源使用的也是这种。充电电池是有一定充电次数的,所以电动汽车使用几年后,很可能面临更换电池的情况,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有人会说,充电比加油便宜,这个确实没错,但充电一次要花掉的时间成本也是用户伤不起的。

裁定命题五:车联网概念

正方(刘克丽)

27年前我采访军用汽车的指挥系统发现军用车上都装有避碰雷达,如今,低档车上也装上了这玩意儿。10年前我曾有机会在上海采访F1车赛,当时我发现所有赛车在极速时,人、车、路等所有的状态都由反馈给主控室,再由主控室控制、调整处理后告诉车手该如何加速、减速,这就车联网的实现的雏型。我相信,只要有需求,不用27年,也不用10年车联网就一定会实现。

未来汽车完全有可能成为互联网的一个接入终端

 

当车完全接入互联网,或者我们真的可以像这样开车了

反方(王学刚)

车联网确实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概念,每一辆车都是互联网的终端,行驶过程中可以接收到各种信息,天气的、路况的、吃喝玩乐的,甚至还有附近一次美丽的邂逅。但回到现实中,这些信息需要庞大的数据体系支持,构建这样一个数据库不仅仅是信息量采集的问题,还有多平台信息共享的可行性。以中国为例,各部门间必须同步进行信息化升级,如果其中有一块短板,整套体系可能就无法构建。除去技术因素之外,安全性也是很重要的,国内的卫星地图系统、用户基本信息、金融支付、市政设施等,哪一个都是一套体系,打通这些有的不仅仅是时间问题了。这还是在城市,如果在农村,面临的问题可能就更多更难以解决了。所以我还是觉得,车联网只是看上去很美的一个愿景,至少在中国是这样。

英雄辩结束语

讨论电动汽车是否会成为主流问题之前4年,正方刘克丽曾经撰写过《电动汽车使我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之类的7篇连载的文章,这个观点被多家电视台节目、相关官方采用。 文章里她明确指出,在电动汽车大战中,留给中国汽车产业的只有7年窗口时间,中国汽车工业88家企业最终会合并成8家、中国汽车工业会飞跃混动时代直奔电动时代等观点,有些没有实现,有些已经实现。

公共交通或许能够成为电动汽车的一个增长点

但遗留下来的电动汽车用的电能是前期污染和燃油相比那种污染更大?没有数据支持、每节废电池污染一平方公里的土地的可怕性没有人去探讨……所以她得出来太阳能汽车是汽车能源的终结者。不管是燃油车也好,电动车也罢,环保和节能的目的是永恒的。

汽车厂商的概念车普遍用电动车试水

(注:克丽老师不仅仅是在IT行业辛勤耕耘了30年的记者,在CBSi集团内,8年来她每年参与策划车展报道,年中、年终爱卡和网上车市两家汽车网站的内容专题。)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