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达仁: 未能落到实处的六大问题

互联网 | 编辑: 江海明 2007-04-02 00:00:00转载 返回原文

应该说时至今日,在推动我国信息化进程中已经有很多国内外成熟的理论和方法,然而目前我国制造业很多企业信息化却依然面临着步履艰难,重复投入,进展缓慢和绩效不明显的尴尬。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原因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企业没有深入学习掌握信

—— 金达仁在华为3com公司信息化沙龙上的发言

一、未能落到实处的六大问题

大家上午好:

应该说时至今日,在推动我国信息化进程中已经有很多国内外成熟的理论和方法,然而目前我国制造业很多企业信息化却依然面临着步履艰难,重复投入,进展缓慢和绩效不明显的尴尬。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原因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企业没有深入学习掌握信息化理论和方法,也没有将这些理论和方法用来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今天我和大家讨论的题目是“赢在落到实处”,其中谈到的很多观点也都是我过去反复谈过的观点,因为这些观点所涉及的问题仍然在严重影响着我国企业创新和制造业信息化的进程与绩效。在我看来,“赢在落到实处的基本含义,就是说我们在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同时,更多的是如何尽快地将这些理论和方法用来解决企业创新和信息化进程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其迅速发挥应有的作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由于今天是信息化沙龙活动,因此大家有任何问题可随时提出来我们进行交流。

一、未能落到实处的六大问题

一是企业主体意识仍然不强。企业信息化的主体是企业,主体意识不增强,企业信息化又将如何有效地推进呢?具体说来就是企业为何推进信息化、何时推进信息化和如何推进信息化这些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我已经谈了十几年了。现在仍有很多企业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不够清晰,对信息化的目的与意义,理论与方法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二是企业IT战略不够清晰。很多企业认为信息化就是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只要选好软硬件,构建网络平台,建立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化就算成功了。显然,这些企业没有深刻认识领会信息化带动企业现代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意义,也没有去深入分析如何推进信息化才能实现带动现代化和工业化这个战略目标。

三是企业缺乏有效的信息化规划。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信息化规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的企业则停留在口头上说说而已,也有的企业虽然编制了信息化规划,但内容、范围与深度没有达到规划要求。事实上,没有科学的信息化规划势必会影响企业创新和信息化的进程与绩效。

四是企业没有引入业务模式重组。很多企业对流程与模式、模式与战略之间的从属关系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这些企业在实行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未能引入业务模式重组,以致难以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和信息化水平,进而实现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和工业化这个战略目标。

五是企业信息尚未全面集成。以ERP应用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大约只有七八千个企业在集成应用ERP,这个数字约仅占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总数的3.5%。而实现CAx与PDM、ERP集成的企业就更少了。大多数企业仍处于单元技术应用、子系统应用或信息孤岛的状况,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企业信息化进展缓慢问题。

六是企业没有开展信息化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是企业信息化方法论和信息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项有利于企业肯定成绩、找出差距,认识自我,持续改进的绩效评价工作,时至今日远未被大多数企业所认识和接受。

二、“十一五”我国企业信息化总体目标

2005年初,我在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的国家“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总体规划专家研讨会上提出了我国企业“十一五”信息化总体目标应是以协同商务和系统集成推动企业创新的设想。具体说来就是通过推行协同商务模式和信息系统集成,将研发技术、制造技术、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应用,带动产品研发模式和设计理念的创新、产品制造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创新、从而全面推动我国企业创新进程。

提出这个总体目标是基于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

一是竞争与协同已经成为21世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这既是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也是人们对传统的竞争与协同理论和竞争与协同模式认识超越的结果。

二是当今世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单体竞争已经转向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或者是联盟与联盟之间的群体竞争。竞争的焦点是如何将协同商务、相互信任和双赢机制这种商业运作模式落到实处,实现企业利润和价值的最大化。

三是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和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企业只有不断的、全方位的创新,才能不断的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是我国的联想、中海油和华晨汽车等一批企业已经实施“走出去”战略,由国内、局部和不完整的竞争与协同转向国际化的、全方位的竞争与协同,寻求更大的竞争空间、协同空间和赢利空间。

五是我国企业在经历了20多年的信息化进程后,时至今日多数企业的信息化仍处于单项应用、子系统应用或信息孤岛建设阶段,尚未建立基于协同商务的信息集成系统,以致难以对企业和供应链上的各种资源实行优化配置,支撑企业和供应链的快速发展。

三、协同商务的理念

从宏观来看,竞争与协同推动着国家、产业集群、供应链、企业的快速发展,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从微观来看,人们通过协同商务将有效地推动商品、资本、人才、技术、管理和信息六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通。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联想、中海油和华晨汽车等一批企业已经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构建全球范围的产业集群、供应链和企业间的协同商务体系,由国内、局部和不完整的竞争与协同转向国际化的、全方位的竞争与协同,寻求更大的竞争空间、协同空间、商业空间和赢利空间。这也正是 “十一五”我国企业创新和信息化的战略目标。

因此,对协同商务的理解,我认为绝非是当前一些协同办公、协同软件、协同应用和协同平台等方面的理解。本质上,协同商务是国家与国家、产业集群与产业集群、供应链与供应链、企业与企业间的一种新的商业运作理念和模式,是人们基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环境对竞争与协同认识超越的一种必然结果。协同商务包括协同研发、协同制造和协同管理,无论我们将协同商务落到哪个层面和环节,首先追求和实现的都应是理念协同、战略协同、目标协同、文化协同;其次是技术协同、方法协同、工作协同、信息协同;核心是诚信与双赢。

四、流程从属模式,模式从属战略

业务流程不是凭空设计重组,孤立存在的,它遵循企业的经营战略、业务模式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业务流程是否合理、高效,将取决于这个企业的协同商务、供应链、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物料采购、产品制造、财务成本、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业务模式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例如,我们在对产品研发体系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时,是继续沿用传统的企业自行研发、国内合作研发模式,还是通过中外合资、资金购买、国外协同和跨国并购等研发模式,直接快速获取世界先进技术,提升自身研发能力。显然,这两种模式对构建企业自主创新研发体系,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投入、作用和效果;以及这两种模式下的产品研发的策略、计划、进度、质量、费用和人员管理等方面的业务流程及其流程重组的内容、方法和效果都是截然不一样的。

又如,我们在对产品制造体系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时,是继续沿用现有的小而全或大而全的传统制造模式,还是制定差异化战略,强化自身增值核心业务,引入虚拟企业、敏捷制造和网络化等制造模式,把非核心的低附加值的业务外包出去。显然,不同的制造模式,其协同商务、业务范围、资源配置、生产组织、物流配送和设备购置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势必影响业务流程及其重组的内容、方法和效果。

再如,我们在对成本管理体系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时,是继续沿用原有的定额成本体系或计划成本体系,还是引入基于分析控制的西方管理会计的标准成本体系。显然,不同的成本管理体系,其成本的核算、分摊和分析控制的方法、作用和效果,以及业务流程和重组的内容、方法和效果也是不尽相同的。

五、着力推动ERP应用绩效评价

随着我国ERP应用的不断深入,应用ERP的企业应积极开展应用绩效评价工作。一方面,通过定量计算、定性分析和客观公正的评价,从不同的角度科学地揭示ERP应用状况,促使企业从中分析问题,认识自我,持续改进应用水平;另外也有利于我国企业ERP应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ERP应用绩效评价体系定量指标由市场销售、生产运作、财务成本、资产运营、发展能力、信息资源和创新学习七个方面22个指标构成。这22个指标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企业的竞争力与价值所在。对这些指标进行评价,首先是ERP项目目标要明确量化,应用中要立足于业务模式重组,否则这些指标是很难有大的变化的。

下面我们就一些关键指标的含义和作用进行讨论。

生产管理,生产计划在企业内部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企业的生产计划不准确,企业怎么能连续均衡地进行生产,企业的资源怎么能进行有效地配置,企业的成本怎么能明显地降低,利润又怎么能大幅度地提升,而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又离不开企业加强市场营销,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加强企业内外协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因素。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也很自然地体现在市场预测准确率、订单准确率、计划准确率和期量准确率等指标的变化方面。

成本费用利润率,全面预算准确率,标准成本准确率是反映企业管理水平和财务状况的指标。有的企业强调市场瞬息万变,难以驾驭,预算难以准确,成本难以降低,其实不然。一方面,市场固然有其特殊性,难以驾驭;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企业自身的市场营销和生产组织能力如何,营销和生产等模式与流程是否合理。另一方面,市场竞争,企业并购,不管并购模式如何,最终结果,都将使一个行业剩下7-8个企业,家电行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个趋势已经非常清晰,这对我们提高市场预测准确率和计划准确率,进而降低产品成本,加强全面预算,提升企业价值都是紧密关联,有好处的。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我们企业很多资产被整个物流体系,大到国家物流体系,小到企业物流体系无效的占用。2004年,我国企业平均流动资产周转率为每年2.16次,而同期世界先进国家企业的平均流动资产周转率为每年8次。解决这些问题仅靠ERP是不行的,需要企业立足于管理创新,引入业务模式重组与业务流程重组,特别是业务模式重组。

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反映企业综合能力的一个关键指标。由于我国企业现阶段自主创新能力差,难以研究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因此要提高这个指标值的关键是要通过管理创新,提升企业品牌,加强市场营销,减少中间环节的投入和企业员工数量。

信息准确率和信息及时率是反映企业信息资源利用的主要指标。如何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及时,这个问题又与企业的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企业创新比率和专业培训比率这两项指标是整个绩效评价指标中的关键指标,从根本上反映了我国企业应用ERP的战略目标,构建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思想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然创新越多,范围越大,深度越深,其指标值就越高。对于ERP专业培训,仅有ERP相关原理和应用方法,以及IT方面的知识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增加MBA的一些课程和知识。否则必将从根本上影响我国企业ERP应用战略目标的实现。

我的发言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本文系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常务理事金达仁在华为3COM公司信息化沙龙上的发言整理

金达仁先生 简介:

20年来,金达仁一直从事ERP、SCM、BMR和企业信息化的研究与实践工作,致力于推动我国企业管理创新和信息化进程。实践中,他先后提出了中国企业缺乏有效管理;意识重于一切;赢在落到实处;流程从属模式,模式从属战略;企业是应用ERP、SCM、BMR和信息化的主体;ERP、SCM、BMR和信息化项目是企业管理创新系统工程;制定明确、量化的系统应用目标;实行大型项目论证制、监理制和评价制等基本思想和方法。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