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舰芯片悉数亮相 运营商助推市场竞争
前几年,上游供应商们也是依靠着市场的大热,挣得盆满钵满。不过今年,一些上游供应商已经再难维持生计了。从10月份深圳福昌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倒闭,再到不久前中天信电子破产,中国手机供应商似乎集体进入了寒冬。
实体产业遭受重创
智能机增速减缓是影响上游供应链倒闭的原因之一。根据统计,2015年智能机的出货量与以往相比增速明显下降,也就是说智能机开始进入存量市场,不需要再大量生产,而以手机厂商需求为标准的供应链们也就缺少了提供生产力的机会。
一般接触过上游供应链的人都知道,供应链行业单纯依靠手机厂商的订单生存,正因为这种依赖性,手机厂商的发展决定着上游供应链的命运。在2015年,各大厂商都打起了价格战,一些高配低价的千元机横空出世。厂商们大打价格战的同时为了不亏本,开始降低供应商的代工价格,这也直接影响了供应链的营收和利润。
纵观2015年整个产业链的情况,离不开“合并”二字,以往的竞争对手在2015年成为一家人已经不再是天方夜谭。而整个产业链的整合,说明现在的市场需求已经接近饱和,这无疑是给供应链减轻了工作压力,但也把其推向了悬崖。
超强旗舰芯片降临 主推旗舰产品诞生
在过去的2015年,除了大规模商用的骁龙810之外,Qualcomm 2015年初推出了骁龙620/618,年末发布了骁龙820等三款立足高端的处理器,看样子已决心于2016年再战高端市场。
骁龙820是首款采用自主设计ARM 64位架构的处理器,它内置了四个Kryo CPU,并采用三星14nm FinFET工艺,整合Adreno 530 GPU和X12 LTE调制解调器,支持全网通4G+。这颗强芯在安兔兔跑分高达13万多,超越了搭载麒麟950的华为Mate 8以及搭载三星Exynos 8890处理器的魅族PRO 5,更是比前代骁龙810的性能提升了一大截。
Qualcomm表示,已经有70多款骁龙820终端正在设计中。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明年绝大部分旗舰机都会选择采用骁龙820处理器。不过,从今年联发科的崛起来看,明年Helio X20势必会与骁龙820进行正面较量,而联发科在明年依旧会是Qualcomm最强有力的对手。
由于骁龙620/618处理器在调制解调器、处理图形以及拍摄方面都超越骁龙61X系列,最终Qualcomm选择将这两款采用Crotex-A72架构CPU的处理器改名为骁龙652和骁龙650。骁龙652/650都集成了X8 LTE链接,支持Cat.7、全网通和盲插,能提供4G+网络,支持全摄像头和4K视频拍摄与播放功能,在调制解调器和图像方面也都独具优势,目前三星Galaxy A9是首款搭载骁龙652处理器的智能机。
以往,在高端旗舰处理器上,Qualcomm仅以骁龙800系列作为强弓。虽然骁龙800系列能够在旗舰市场占领至高点,但就今年的千元机市场而言,Qualcomm的骁龙600系列的实力不敌Helio X10,因此导致在2015年大多数时候都是骁龙810在孤军奋战。
另外,即使是明年有大批骁龙820机型问世,也并不代表2016年Qualcomm就能独霸一方。联发科、三星、华为旗下的高端芯片,都具有不错的性能,同时这些“对手”也在紧锣密鼓的布局中端市场,在群星荟萃的局面里,Qualcomm想要确保龙头老大的地位,需要面临的挑战并不少。
提速降费加速落实
回顾2015年具有话题性的事件,“提速降费”一定是必提之一。应国务院要求,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2015年5月15日出台提速降费方案;12月工信部表示,截至10月底,我国固定宽带和移动流量平均资费水平下降幅度已超过50%、39%,提前完成提速降费年度目标。
客观上讲,自推出提速降费方案后,运营商还是做了一些实质性的工作。比如“固定套餐当月剩余流量不清零,可以转到到下月”、“平均资费单价大幅下降”,不同程度上都有相应的降费政策。但总体上,运营商对提速降费的落实似乎并不积极,因为在执行降费同时,又要保证利润增长,对运营商来说不是一件容易事儿。
而用户之所以对运营商的提速降费方案不满,实际上还是不能体会到提速降费带来了哪些优惠。运营商针对“提速降费”推出了2G、3G免费升级4G的方案,但由于4G时代大家对流量的需求更多,在经过一系列的套餐叠加后,用户的消费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既不能体现提速降费的优惠,更让大部分用户产生了心理排斥。另外,在执行“提速降费”之后,用户不能明显感觉到固网和移动上网速度的提升,这种消费和体验的偏差,让大家误认为出台的提速降费方案是运营商的把戏,是一种借机提速来涨价的“手段”。但实际情况可能是,随着速度的提升,用的越多花的越多,反而让降费的效果不明显了。
2015年是提速降费落实的第一年,凡事都讲究“慢慢来”,估计2016年运营不会再持续大幅度下调资费,而是进一步提高上网体验,这可能会成为明年运营商主抓的重点。
4G+网络逐步覆盖 加紧追上发达国家
说到了运营商和4G网络,那就有必要再提提“4G+”。2015年4G网络逐渐走入大家的生活之后,三大运营商又在“4G+”这个新概念名词儿上展开了较量。
现在我们说的4G+,实际上是运营商在原有4G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网络频谱,优化网络质量,提升网络上行和下行速率而打造的一种新网络。4G+利用的是载波聚合技术,该技术能将多个载波聚合成一个更宽的频谱,同时将不连续的频谱碎片聚合到一起,能加速标准化进程和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LTE设备以及频谱资源,实现更快的下载速度和更好的使用体验。
在一开始,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是4G+方面竞争的主力。中国移动部署的4G+网络,峰值下载速率由原来的100Mbps可提升到330Mbps,上行速度也能达到50Mbps。中国电信部署的“天翼4G+”网络,峰值下载速率则为300Mbps。2015年12月,中国联通发布“沃4G+”,其双载波聚合的峰值速率下行已经超过300Mbps,上行已超过75Mbps,至此国内三大运营商齐齐进入4G+时代。
在过去的一年我们看到,移动仍拥有着国内大部分的用户群,相比而言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的势力较弱。由于中国移动一直比较强势,让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倍感压力,所以让后两者在2015年以一种“抱团取暖”的方式联合起来对抗中国移动,而分帮结派的结果最终导致未来三大运营商在“4G+”的部署上,节奏会完全不同。
中国移动依旧坚持五模终端,兼顾TD-LTE与FDD双网共存,享受网络制式与成本的优势;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为了区分于移动4G的概念,将一同推动“六模全网通”的标准,联通还将与电信共享4G网络资源。联通和电信这种做法无疑是想联手打“怪兽”,但谁的市场反响更好,只有在4G+网络落实后才能分出个胜负了。
总结:
回顾2015年,令笔者最为兴奋的就是国产品牌的异军突起,在这一年国产手机从销量到品牌再到市占比,已经全面压制了国外品牌。这从多方面说明了国产手机行业的发展迅速,加上强力的资本介入,使得本就热闹的手机圈再添一把火,多个新晋品牌的加入也是丰富的手机涵盖的人群,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惊喜。
随着厂商对供应链以及市场的把控,手机行业的竞争肯定会更加激烈。运营商、芯片商、各层供应量势必会成为手机厂商们的一大争夺点,相信在2016年竞争会更加深入细致,也希望国产手机厂商在新的一年里能够走的更高更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