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数字电视行业研究报告

互联网 | 编辑: 2005-02-03 00:00: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数字电视是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所谓数字电视,是将传统的模拟电视信号经过量化和编码转换成由二进制数组成的数字式信号,然后对数字式信号进行各种功能的处理、传输、储存、和记录,在信号的转换过程中也可以用电脑进行处理、监测和控制。

国内发展简介

1.2.2国内发展简介

中国在数字电视领域一开始便与科技先进国家保持同步。中央电视台1995年开始利用数字电视系统播出加密频道,利用卫星向有线电视台传送4套加密电视节目。1996以后,省级电视台逐步使用数字压缩技术进行卫星电视节目传送覆盖,一个卫星转发器上可以转发5套电视节目,所使用的传输标准是DVB-S/MPEG-2。现在所有的省级电视台都利用卫星向全国传送节目,原来使用模拟方式上星的省级电视台都逐渐转到数字方式。1998年底,中国广播卫星公司建立起直播卫星广播试验平台,将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台的上星节目全部集中起来,通过1颗卫星上的四个转发器以数字方式向全国传送。

80年代后期,在日本刚刚开始进入下一代高清晰电视的研究时,中国即紧跟其后,1989年即启动“高清晰电视软科学研究”,并制定了“两步走”的产业化规划:第一步,在两年内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建立一套高清晰度电视功能样机系统;第二步,进行高清晰度电视的试播,尽快建立相关的产业基础。在前两步基本实现后,有关部门又提出第三步规划:密切关注研究开发势态,以便及时确定我国高清晰度电视的制式,也就是标准。

2003年广电总局发布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并首批确定了北京、上海、广州等33个试点地区。根据时间表,我国数字电视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分阶段逐步实施办法,2008年我国主要城市将完成数字化过渡,北京奥运会将采用数字信号转播。2015年将全面停止模拟信号的播出,完成模拟向数字的过渡,全面实现数字化。

2003年12月22日,在长沙举行的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广电总局正式提出将2004年作为“数字电视年”和“产业发展年”。根据广电总局制定的发展规划,2004年我国数字电视用户市场要发展到1000万,2005年达到3000万。

然而现实情况令广电总局显得有些尴尬。2004年底全国数字电视机顶盒用户据统计仅为40多万户,而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则是16.8万户。机顶盒总销量为13.1万台。即使在经济发达、数字电视项目启动比较早的城市中,例如上海、北京、深圳等,也仍然面临着2万用户的发展瓶颈。而同时,强制实施本土数字电视标准的努力并没有收到成效,由于这一标准的发布时间一再推迟,很多中国本土企业开始考虑采用国外标准。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各方均不敢贸然投入,致使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面临重重困难。

内容提供方面,2004年8月1日,中央电视台下属、负责数字电视业务的风云传播有限公司宣布,8月9日由央视制作的两个奥运频道、两个影视剧频道、1个音乐频道和1个世界地理频道正式面向全国开播。但这些付费频道目前只在上海、重庆、福建等几个少数地区实现了落地。

为解决困扰数字电视中的机顶盒推广“2万户”的问题,日前国家广电总局发起学习青岛推广数字电视经验的活动,“青岛模式”在一段时间也成为各地市仿效的范本。所谓“青岛模式”,即以小区为单位,在推行数字节目的同时全部停止输送模拟信号,为了使用户能平稳过渡到“数字时代”,每户可以免费获赠一台机顶盒,每个用户只需要为此每月多付10元钱(青岛用户原来只需要交12元的有线电视收看费,转换为数字电视后需要交22元)。青岛不像别的地区是通过出售机顶盒实现自然、自愿、分散的转换,而是通过逐区域全部切断模拟信号的方式完成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青岛模式需要巨大的前期投资,机顶盒是免费赠送的,一个机顶盒的成本按500元计算,这笔钱不是小数,这笔资金是由政府、运营商和网络商三方共同出资垫付的。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