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Wi-Fi下一代标准802.11n

互联网 | 编辑: 2005-04-13 00:00:00 返回原文

1999年IEEE正式颁布IEEE 802.11a、11b,自此WLAN市场飞跃兴起,不过11a、11b各有优缺,11a的传输速度快(54Mbps),但传输距离、穿墙表现等不如11b,11b则覆盖、渗透力强,但仅有11Mbps。因此IEEE机构于2000年起着手强化11b的传速(因11a使用5GHz频段,并非是全球通行的ISM频

新建网页 1

Wi-Fi的下一代标准802.11n(1)

出处:天极网Yesky

1999年IEEE正式颁布IEEE 802.11a、11b,自此WLAN市场飞跃兴起,不过11a、11b各有优缺,11a的传输速度快(54Mbps),但传输距离、穿墙表现等不如11b,11b则覆盖、渗透力强,但仅有11Mbps。因此IEEE机构于2000年起着手强化11b的传速(因11a使用5GHz频段,并非是全球通行的ISM频段),设定目标是突破20Mbps,此新制订于2003年完成,即IEEE 802.11g,最初设定为20Mbps,最后定案的传速与11a相同:54Mbps,使用与11b相同的频段,传距虽低于11b,但覆盖、渗透都还是优于11a,因此立即成为继11b之后的新主流,是2004年WLAN的市场主流焦点。

完成11g后,IEEE组织很快地进行下一个提升目标,与11g制订工作时(Task Group g,TGg)相同的,设定了一个传速突破目标,这次订在超越100Mbps,亦即用无线方式超越现有Ethernet实线的100Base-T。

▲图说:Wi-Fi联盟负责IEEE 802.11x产品的标准测试、互通测试,并准允业者在通过测试的产品包装上使用Wi-Fi标章。(图片来源/Wi-Fi.org)

IEEE 802.x与IEEE 802.11x的定位

许多人都知道Ethernet的IEEE标准为802.3,也知道Wi-Fi的IEEE标准为802.11,但更完整、连续的定义范畴与配置当如何关连?可能少有人关注,然在更进一步说明11n前,或许该对此有些了解。

▲图说:IEEE 802.x系列规范在OSI七层协议中的最底两层之配置分布情形。

事实上802.x系列是相互关连,包括实现局域网络的802.3(Ethernet),也包含无线局域网络的802.11(Wi-Fi),许多其它范畴的有线、无线标准也同样在此范畴内。

其中IEEE 802.1、802.2是整体通跨性的规范,都位在Data Link层(Physical层的上一层),不过OSI7层协定过于理想,务实运用时通常将Data Link层再拆分成位于上端的Logical Link Control层(简称:LLC),以及处于下端的Media Access Control层(简称:MAC,亦有人称:Medium Access Control),802.2即是LLC层的共通规范,802.1则是MAC层中有桥接需求时的共通规范。

既然是桥接,就表示并非是MAC层的全部,桥接之外的MAC层以及更基础位置的Physical层(简称:PHY)即是今日各式通讯应用的发挥处,例如Ethernet、Token Bus(802.4)、Token Ring(802.5)、Wi-Fi(802.11)、WiMAX(802.16)、WPAN化定位的Bluetooth(802.15.1)、WiMEDIA/UWB(802.15.3a)、ZigBee(802.15.4)等都位处在此,诸多不胜枚举。

Wi-Fi的下一代标准802.11n(2)

进一步的,由于本文旨在讨论下一代的WLAN:802.11n。与802.1、802.2相当类似,比802.11a、11b还要初始的802.11,规范了WLAN的共通部分,最主要是确立了共同的MAC层规格,无论是802.11a、11b、还是11g,都是以802.11初始的MAC定义为基础,更简单说即是使用相同的MAC。

附注:802.11的PHY层也允许用IR(infrared)红外线方式来传输通讯,不一定要用RF无线,表示传输介质中立,但IR用法并不普及。

除了读者购买终端Wi-Fi产品时会在意的11a、b、g之外,其实还有许多其它的802.11x规范是用来补充与强化整个802.11家族之用,下表简述802.11x家族的所有相关规范。

所有的802.11x制订,都不脱PHY层、MAC层的范畴,有的仅调整MAC(如:强化安全的802.11i),有的仅修正PHY(如:提升传速的802.11g),有时则两者同时调修。

Wi-Fi的下一代标准802.11n(3)

11n制订提案:WWiSE对TGn Sync

或许家庭用户会重视让多媒体应用更流畅的802.11e,或许企业用户会更重视存取安全的802.11i,但相信无论何种用户都会更在意加速传输的802.11n,截至目前为止速度一直是WLAN的首要卖点,因此11n会被持续高度关切,自是可以理解。

不过,从过去的制订速度来看,1997年完成802.11、1999年公布802.11a/b、2000年开始802.11g,2003年正式敲定,每次约要2~3年时间才能完成,不过这次的传速提升制订已确定比过往冗长,因为对11n规格提案的看法分歧,而形成了WWiSE(World Wide Spectrum Efficiency)、TGn Sync(Task Group n)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由于两阵营都有10多家以上的国际大厂支持,IEEE去年截止11n的提案收件,两阵营分别呈上自家的提案,今年将投票决定以何种提案为基础依据,然后才进入全程的规范制订程序,预计11n正式发表的时间,乐观会在2006年底,一般看法会至2007年初,甚至更晚。

▲图说:WWiSE阵营表示,在2×2收发天线组态、64-QAM调变、Code Rate 5/6的条件下可达135Mbps,且属视界穿透性(NLOS)传输,效果表现上与使用40MHz频宽的情形相接近(暗指另一阵营的主张并非必要),图为WWiSE提案技术在使用不同侦错方式时的噪讯比差异。(图片来源/WWiSE.org)

两阵营提案上的分歧主要在于每通道的占用频宽,WWiSE倾向20MHz,原因是能与11a/b/g的通道规划兼容,且较具国际通跨性,而TGn Sync则力主40MHz,理由是能有更高传速表现及提升潜力。通道运用及跨国适用是主要争议,其它的小争议还包括实现新高速方式的复杂度,即编码、调变方式。

在两阵营对峙过程中陆续有业者选边站,如Motorola、Qualcomm等业者的自行提案遭撤回后,Motorola转而加入WWiSE,Qualcomm则加入TGn Sync。

附注:之后WWiSE也将40MHz列入选用规格,40MHz依据日本电信法规并不准允使用,其它各国各地亦多有不同,而TGn Sync也提供20MHz的加速作法。

▲图说:TGn Sync阵营认为用2×2组态、40MHz通道频宽,在成本、用电、信号清晰度上等各层面都有益处,图为TGn Sync提案技术于不同收发天线数、不同信道频宽、以及在较狭短的保护区间(Short GI)时的传输量与噪讯比表现。(图片来源/TGnSync.org)

Wi-Fi的下一代标准802.11n(4)

实现11n的技术共识:OFDM、MIMO

虽然WWiSE、TGn Sync各有技术提案,但两营为实现加速所运用的技术却一致,包括使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调变/解调技术,及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发送/接收技术。另外MAC层的编码方式亦有改变,还有PHY层也可能用上智能天线(Intelligent Antenna、Smart Antenna)技术。

附注:过去802.11a/b/g都只有PHY层的差异,三者都使用相同的MAC层,然既有的MAC层无法因应更高的传输,所以802.11n也进行MAC层的改变、提升。

先说明OFDM,事实上这不是802.11家族第一次使用OFDM调变技术,早在1999年的802.11a上即有使用,2003年的802.11g也用,仅802.11b未用,不过唯有用此技术才能在有限频段中提升传输率,所以802.11n也必须续用,并加重运用与倚赖。

过去未用OFDM时的作法称为单载波(Single Carrier;SC),每个载波间为防止干扰而保有一定的频率间隔,此间隔称为保护带、保护区间(Guard Band,或称Guard Interval,简称GI),居家地面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即是如此,以美规NTSC来说,每个节目频道用一个载波来传输,一个载波占用6MHz,而载波与载波间有1MHz左右的未用保留,以防两个节目讯号相互干扰。

由于无线频段有限,不可能增加频段,而单载波作法不仅每个载波都要单独占用频段,且抗干扰的未用间隔也一样耗用频段,如此频宽难再增加。

而OFDM是让载波间没有间隔,而且还让多个载波在频带使用上交迭,按理论这会造成相互干扰,但实际上将多个载波的调变波形(已经过BPSK、QPSK、16QAM、64QAM等调变法,将数字数据转成模拟波形)进行快速傅立叶转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转换成多组相位正交(因为正交,所以各波相互间少干扰)的正弦波,并将各波进行相加,形成一复杂波形,再将此复杂波形透过天线发送出去,接收端用相逆方式还原,复杂波形用反转快速傅立叶(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恢复成多个正交正弦波,再回复成各载波的调变波形,最后将波形解调变回数字数据。

简单说,过去发送单载波且为简单的调变波形,如今类似用一个复杂波形来同时传送多个载波,近似压缩用意,以此让有限频宽获得更高的传输效益。以往OFDM不常被运用的原因,在于能执行FFT/IFFT演算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其效能、价格难以用在强调平价普及的民用(家庭、企业)无线装置上,但昂贵的军方设施则可行,如今DSP的价格效能比大幅提升,使一般无线产品也能使用OFDM技术。

MIMO多天线技术

▲图说:MIMO技术运用多组发送、接收天线,在通讯空间中增辟传送路径数,藉此加速传输。(图片来源/AirgoNetworks.com中,由Farpoint Group行动、无线通讯顾问机构所撰写的白皮书)

除了更彻底运用OFDM技术以求加速外,另一个加速方式是802.11过去从未用过的MIMO技术,最简单的说法即是透过增加收发天线的数目来达到加速,目前常言的有收发两端各两组天线(2×2)、各三组天线(3×3)、各四组天线(4×4)等,天线数愈多也意味着传输率愈高。

现有802.11a/b/g多是使用单一天线,即便有的末端产品采用双天线,也仅在于强化方位覆盖效果,同一时间内只使用两天线中的其一,以反复、快速切换的方式来使用两天线(如:无线基地台同时服务各方位的多个存取装置),或侦测两天线的收发信号强度后,选择信号较强的一支来持续使用(如:笔记型计算机两侧各埋一个天线),并非是两个各自独立运作的天线。相对的而MIMO的多天线则是各天线都有自主运作的能力,各天线用自己的调变方式发送电波,用自己的解调变方式接收电波。

在多个天线的后端则需集中、一致的工作,将要发送的数据进行分拆,才交给复数以上的天线来发送,接收端也用多组天线接收,然后将多组波形解调的结果重新合并回数字数据。另外收发两端也不见得要有对称的天线数目,所以不仅可以有MIMO,亦可以有SIMO(Sing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SO、MIMO 4×2(4个发送天线,2个接收天线)、MIMO 3×4(3发4收)等多样组态变化,且都比既有802.11a/b/g的SISO快速。

附注:倘若要采取收发两端天线数目不对称的MIMO组态,多须采行接收天线数多于发送天线数的组态,理由在于每一个从发送天线所送出的调变波就如同一个「未知变量」,而每个接收天线都会收到所有发送天线的波讯,但各天线收到各波形的讯号强弱有别,透过后端DSP的归纳、比对、推算,才能完整求取出原本各个的发送波形,倘若接收天线数较少,则会使可供归纳、比对的条件减少,接收信息不足,而难以完整回推。

较多的接收天线可多方收集、比对讯号(哪怕是经过多方反射、波折后才抵达的微弱信号),以强化接收效果,相反的发送端的功率最高,多个强波一起相邻发送则容易相互干扰。

用譬喻来解释,过去只用时间轴、频率轴(含振幅、相位因素)所构成的2D平面式路径来收送电波,如今运用传递空间上增辟更多传送路径,升级成3D立体式传送,获得更大的携行传量潜力

与OFDM相同的,MIMO的多天线作法按理来说等于是制造收发上的更多干扰,过去用单天线进行单一电波传递时,发散出去的电波会在空间路径中遭遇阻碍物而产生反射,接收端的天线除了收到方位良好的直射电波外,多少也会接收到未预期性的反射电波,使正确的波形遭受影响,而MIMO要在空间路径上发出一个以上的波形,也容易造成相互影响。

对此,MIMO可用偏波方式来避免干扰,一个天线可用水平波形发送,另一个天线可用垂直波形发送,或者用左旋波发送,或右旋波发送,用空间维度的差别来实现多波同时传送。

至于接收方面,其实不限定一对一的接收,由于有多支接收天线,多支天线接收同一发送波形,则各天线因角度、方位差异而收到强弱不等的信号,将多个不等信号进行集中归纳的运算后,不仅可将噪声干扰排除以更加确定信号的正确性(信号更清晰,也意味着可更远、更快地收发),同时还可以推算出发送端的方位,而让后续的通讯运作进行方位角度上的最佳化收发,此即是所谓的数组天线(Array Antenna)原理,也是智能天线的原理,或称适性天线(Adaptive Antenna),一般报章媒体所言的神盾战舰,其实就是具备相位数组雷达的军舰,雷达(RADAR)其实是缩写,全称是RAdio Direction And Ranging(无线定位与测距)。

MIMO好处不仅在收发方位最佳化,也包含距离最佳化,与雷达相同的,发送一个脉波后测试多久后反射回复,以得知收发另一端的距离,若距离远则在发送电波时将功率增大,以抵抗传送路径上的信号衰落,相反则在近距离发送低功率信号,此称为Beam Forming技术,类似在暗境中开手电筒找物,照远处则增加光照,近处则可减弱。现有的802.11a/b/g则是不论远近一律采相同功率发送。

Wi-Fi的下一代标准802.11n(5)

结论

OFDM、MIMO、Smart Antenna(归属在MIMO范畴中)等是802.11n的关键加速技术。此外,既然已经确定802.11n会更动MAC层,那么也运用此次机会来强化MAC中的编码设计,如降低实质数据之外的讯框(Frame)占用量,增加传输效益,另外也强化管理性或其它相关机制,毕竟802.11a/b/g都使用1997年就大致底定的MAC设计(于初始的802.11规范中),后续的制订多仅为小幅增修,时至今日确实该有较大的提升,以免阻碍日后更多的先进发展。不过,整个802.11n的制订主要还是为了加速传输,其次是拓展覆盖面积。

最后,在802.11n未正式登场前,已有诸多业者提出超越现今54Mbps的方案,并多少提前使用了前述的技术(此泛称为Pre-n方案),如Atheros的VLocity(AR5005芯片)就具有Beam Forming技术,Airgo的True MIMO自然是用MIMO技术,另外Broadcom强调该公司现有11g芯片只要加搭其开发的AfterBurner(后燃器,战斗机喷射引擎的后段,民用喷射机、教练机多不具备后燃器)软件也可加速。

除此之外,也有业者是对频段上进行变通运用以求加速,方法是同时启用802.11b/g于2.4GHz频段中的三个最互不干扰的通道(Ch1、6、11)来加速,此称为Channel Bonding,或者直接将某一通道的占用频宽扩大(例如:从原本标准规范中的20MHz提升至40MHz)也属Channel Bonding作法,此作法的缺点是牺牲在覆盖区内运用通道进行区隔的能力,或严重干扰同一覆盖区内的他人Wi-Fi使用。

▲图说:Channel Bonding技术是同时开启IEEE 802.11g一个以上的通道,为了有最大加速及最低干扰,最佳的规划运用方式是启用1、6、11等三信道,三信道同时开通可达162Mbps传速(现有54Mbps的3倍),或者同时开通两通道亦有108Mbps的加倍效果,而三通道相互间有着约5MHz的隔离保护带,避免运作中的通道产生相邻干扰。

或许有人担忧各业者的先行、超规、专属作法,但其实在过去的11b、11g时代就很普遍,例如11b+、Turbo b、Turbo g等,如今旧事重演,转变成11g+、Super g之类,然在新正式标准颁布后,业者的特规就会收敛,如过去56kbps传统模拟拨接调制解调器的年代(1998年左右),U.S. Robotic抢先推出X2,Rockwell也对应祭出K56flex,最后都被ITU正式颁订的V.90给消灭。

不过这次11n的制订时间将比过往的11b、11g更久,先行、超规、专属的时间也会久些,若拖延过久则正式规格的价值将可能生变,然这都只是推论,一切仍在未定之天。

附注:希腊神话中的天神:宙斯(Zeus)拥有一面能抵挡任何攻击的盾牌,称为Aegis(神盾)。过去美国海军推测:若与前苏联海军开战,则俄方最可能使用的战术,是在交战首波即对美方舰队发射大量的攻舰飞弹,让舰队的电战(雷达)系统难以应付迎面而来的饱和攻击而受创。(饱和在此指的是飞行而来的攻击物,其数目过多,多到超过舰上雷达同时间最多可跟盯的数目,如此电战系统将疲于应付为数众多的攻击,很容易因响应不及或目标疏漏而被命中,甚至是被多枚击中而沈没)

为因应此种可能攻势,美国海军着手研发名为Aegis的新式电战系统,此电战系统在战舰上设置四面相位数组天线,各面可涵盖110度的方位,以此达到360度的全方位涵盖(110×4=440,但其实各面的角度有些许重迭),每一面天线内其实是由数百、上千个独立子天线(现有802.11n的MIMO技术提案仅有2~4个天线,亦有业者扩增至6个)所组构成,以蜂巢、数组方式规则排列,如此战舰在面对诸多的飞机、飞弹时,可指派数个子天线为一组,一组对应一个飞行物并持续紧锁、追踪,成千上百的子天线可以拆分成多组,同时跟盯多个空中目标,然后再加以反制。

至于反制作法,多半是搭配垂直发射系统,在最短时间内发射多枚飞弹来因应多量攻击,过去的单臂、双臂的飞弹发射架只能逐一、逐二地发射飞弹,无法在短时间内发射多枚飞弹。类似的,传统扇区雷达、橘皮天线无法同时跟盯过多数目的空中目标,而相位数组雷达可以。

凡具有神盾雷达系统的战舰即称神盾舰,最早的神盾舰是美国的Ticonderoga级轻巡洋舰(沿用Spruance级驱逐舰的舰体,再加搭神盾系统),之后则有Arleigh Burke级驱逐舰,或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金刚级驱逐舰(美国技术移转)。

相位数组雷达的军事应用除神盾战舰外,还包括爱国者飞弹的雷达系统,潜舰的数组声纳(强化回音方位确认),及地面单位为了与正藏匿于水下的潜舰发送电讯,必须在陆地建立占地庞大的数组天线,用超低频(Extremely Low Frequency;ELF,3kHz以下)将无线信号送达水下的潜舰,另外大型天文电波望远镜的天线也运用相同的数组作法。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