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市场争夺战 E2000能否拯救英特尔

互联网 | 编辑: 2007-06-12 00:30:00转载 返回原文

英特尔的绝地反击

《专业评测大集合:探秘奔腾E2000真实性能》中,我们可以看到:E2系列面对AMD上一代的K8架构处理器,依然一败涂地。

从E2系列的失败来看,英特尔显然出了问题。

E2系列的失败,既是在延续双核时代初期英特尔的失误,也是酷睿战略过于超前的牺牲品。

而E2的一系列细节,更可能预示着英特尔将有一场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E2的来历:英特尔的绝地反击

E2系列是intel的重要产品线,尽管不是划时代的产品,却是有着战略意义的产品。

在AMD推出K8系列前,几十年时间中,AMD只能存活于利润微薄的入门级市场,主流市场、发烧级市场、概念市场都是英特尔的天下;但K8出现后,打败了英特尔的两代产品P4HT/PD,也可能直接导致了贝瑞特在“摩尔定律是否失效”的口水中退休。从此,AMD的市场从入门级市场延展到主流市场。而英特尔则凭借酷睿,让出主流市场后,在发烧级市场与概念市场固守待援。

而E2系列的出现,目的就在于要改变这种情况,挽回此前奔腾D与奔腾4 HT在主流市场损失的份额。

同这E2处理器一同发布的,还有定位入门级市场的三款CORE核心的赛扬处理器D4XX。这样,英特尔在其处理器市场上,形成D4主攻入门级市场、E2E4进攻主流市场、E6高踞发烧级市场、Q6引领概念市场的格局,初步实现了“全线CORE”。

这些处理器中,E2E4系列无疑是任务最重的,尤其是E2系列,负责装机量最大、竞争最激烈的主流市场。而这个市场,对于企业的市场份额与利润率来说,堪称第一要务。

而这个市场的另外两个作用是:对处理器厂商至关重要的的主板合作伙伴而言,主流装机市场是最核心的利润源,占据主流市场,就等于拉住了主板合作伙伴;同时,如果说概念市场是品牌价值的外频,主流市场就是品牌价值的倍频数,放弃主流市场,就等于放弃品牌价值。

可以说:在E2出现前,由于主流装机市场的沦陷,英特尔不仅失去了大量收入、大量份额、大量品牌价值,更失去了大量主板合作伙伴,英特尔已经无法再忍。熟悉英特尔的人士表示:英特尔在07年的目标就是——不要利润只要份额。

E2的出现,是英特尔的一次“绝地反击”。

E2到底挨了几刀

二、E2的秘密:到底挨过多少刀?

从E2系列的参数上看,是E4300的精简版,而E2系列究竟经历过多少次精简?从直接影响实用性能的参数方面看,至少有下面这些:

第一刀:从英特尔的core产品线上看,E6300已经是E6320的阉割版,通过去除一半的二级缓存,从而区别出价格定位。

第二刀:而E4系列,还在E6300将二级缓存减少了一半的基础上,又将前端总线由1066MHz缩减到800MHz。

第三刀:到了E2系列,又将E4系列已经很少的二级缓存再次由2M缩减到1M。

至此,E2系列完成了总线从1066MHz到800MHz的跳水,二级缓存从4M到2M又到1M的阉割三级跳。

第四刀:而大多数人没有注意到的一点是:E2系列不仅二级缓存由2MB缩减到1MB,而且一级缓存也同步减少到可怜的64KB。

而处理器工作的第一环节便是读取一级缓存,档一级缓存没有命中时,才会继续向二级缓存、内存、硬盘寻找数据。一级缓存是计算机中,唯一与CPU同频运转的记忆体,其重要性不亚于二级缓存。

第五刀、二级缓存的工作模式从原本E4300的8路集合联合降为4路集合联合;

第六刀、去掉了Intel虚拟技术;

第七刀、去掉了Intel博锐技术;

第八刀、去掉了Intel欢跃技术。

以目前所知,E2相比正宗酷睿 至少被割了八刀

正是这一系列的精简,导致E2系列的性能,E2没有发挥出core架构的威力,更没有完成夺回主流市场的重任,反而将英特尔的一系列问题,暴露在了业界面前。

低性价比难争主流市场

三、E2的失败之一:低性价比难争主流市场

但E2系列上市以后,一直没有好的表现,反而一再被对手X2耻笑,也说明E2系列确实没有英特尔最初设想的那样好,而其失败之处说穿了只有一个:性价比不高。

性价比不高——这是面向主流市场的E2系列,最不应该有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不怪英特尔,而是对手AMD提供的产品太具性价比。

从下面这张表看:此前测试中完败的E2系列,价格却都分别高过相应的对手。

2007年6月7日北京市场报价(中关村在线)

而更难受的是:E2系列竟然没有合适的芯片组作为战友,945嫌性能低、965嫌价格高,这与英特尔强调平台作战的一贯风格大相径庭。配套芯片组的缺失,更为E2系列的低性价比雪上加霜。

性价比不高就注定E2系列的失败,毕竟:在装机量最大的主流市场,对性价比的关注也远超其它市场。

总之,英特尔将其未来核心产品酷睿,通过精简强攻主流市场的E2攻势,基本上已经失败。

Lansee认为:如果英特尔还想起死回生,由于E2系列有着太多的先天不足,通过降价已经不可取,只有取消E2系列,直接将E4投入主流市场。

有马无鞍的仓皇

四、E2的失败之二:有马无鞍的仓皇

E2系列绝地反攻中的另外一个现象是:E2系列推出已经接近一个月,可搭配的芯片组却极度匮乏,P35不用说了,价格高高在上的975、965与E2定位不吻合,只好依靠两年前的低端产品945、945PL“将就着用”。

E2系列“有马无鞍”的现象,是英特尔历史上的首次。众所周知,英特尔一向引以为豪的三样竞争法宝就是:技术能力、制造能力、平台能力。

分析E2的平台缺失,首先是英特尔接近1年半时间脱离主流市场,主板厂商与其合作淡化;

更重要的原因是:英特尔自身没有为E2备好鞍——以英特尔的业界影响力,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叫做“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只要英特尔打算为E2系列搭配价格适中、性能中庸的芯片组,还不是一声令下、百板云集。只要英特尔愿意,就绝对不会出现。甚至通过补贴主板厂商,降低965价格获取性能优势,也不是难以做到的事情。

任凭E2这个“太监中的太监”在市场中裸奔,而且还是对利润来源、品牌价值、市场份额、产业合作最重要的主流市场,是英特尔以前从未有过的失误。

以凫搏兔的错位

五、E2的失败之三:以凫搏兔的错位

在前面的测试中,大家都已经看出,E2系列只获得两次胜利,一次是core架构优化过的SUPER PI,另一次是ISSE4优化过的Processor(s) Multi-Media。

这仅有的两次胜利表明:E2并不适合进行游戏、办公、影音播放等主流应用,而是更适合进行影音处理。

实际上,core架构的优势,就是在于多媒体处理,因为core瞄准的就是未来的家庭多媒体市场。用英特尔的说法,叫做“数字家庭”,而core就将是“数字家庭”的核心。

“数字家庭”是英特尔未来的战略目标,core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利器,但遗憾的是:从目前来看,精简版core的E2,在主流的游戏市场,并没有获得性价比优势。

以前有一个笑话说:一个人不认识猎鹰,在集市上被人欺骗,买了一只鸭子当猎鹰。带着出去打猎,见到一只兔子,他就将鸭子向兔子方向扔出去,结果鸭子摔到地上,不能顺势起飞扑击兔子。这个人就从地上捡起鸭子,反复扔。摔了多次后鸭子忍无可忍,就说起了人话:“我只是一只鸭子,如果你想杀了我吃肉,那也是我的本份;可你干嘛非要把我摔来摔去的受活罪呢?你看看我这脚,光有蹼没有利爪,怎么看不像个能抓兔子的啊?”

虎头蛇尾损形象

六、E2的失败之四:虎头蛇尾损形象

在E2系列上市之前,几乎所有消费者都认为:英特尔将会给AMD带来致命一击。毕竟,主流市场的流失,已经完全超过了英特尔的承受范围。

这种氛围显然也传染给了AMD,在E2发布之前,AMD连夜将X2 3600+/3800+/4000+调低了价格,准备凭借低价格迎战E2。

而一些媒体也作出大胆预测,认为“E2140将绝杀X2 3600+,并表示X2 3600+只有拼命降价,才能保证不被E2140赶尽杀绝。”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估计也令AMD后悔莫及的是:E2系列上市之后,其性能根本无法与AMD同档产品竞争。

上市一周后的价格调整显示:是E2140在高速降价,而不是此前被认为可能被“绝杀”的X2 3600+。

下表是IT网站发布的上周北京市场报价

估计此时AMD一定在后悔,之前的降价太过草率。不过,恐怕AMD事前也想不到,英特尔对于失去已达一年半之久的主流市场,在做足了市场宣传后,派出的却是如此草包的一员大将。

这一次,英特尔的损失不仅在于“绝地反攻”的失败,还在于E2如此虎头蛇尾,对英特尔市场认知与投资者认知的品牌损失——英特尔无大将、太监作先锋。

英特尔技术获利能力遭质疑

七、E2效应之一:质疑英特尔技术获利能力

由于E2的无能,英特尔在2007年6月,全球范围内对主流市场的“绝地反攻”,势必难以取得预想的成效;但这并不是E2为英特尔带来的全部损失。

E2效应的最大损失,会来自投资人对英特尔的信心丧失。

号称拥有最先进的通用处理器技术、拥有最大的生产规模、拥有最完善的平台战略的英特尔,不仅迟迟不能从对手手中夺回主流市场,还在主流市场失守1年半以后,推出了一款性能没有优势、价格没有优势、平台没有优势的E2系列,去完成争夺主流市场的“绝地反攻”。

从E2系列的表现来看,英特尔显然出了问题,其实E2系列的失败,只是在双核时代初期英特尔失误的延续。2006年,英特尔在通用处理器应用主流市场节节败退,P4HT/P4都不敌对手的AHTON64、X2。英特尔在主流市场的份额损失,却已经超越了英特尔投资人的心理承受范围。

即使在这种时刻,英特尔也始终没有拿出高性价比解决方案,来应对AM2以及X2的猛烈攻势,而是用CORE系列主打高端市场以及概念市场,听任AMD蚕食最重要的主流市场。

业界当时传闻称:英特尔是为了清理PD与P4HT库存,从而没有大规模将core投入主流架构。

然而,上述传闻很可能是英特尔刻意营造的遮羞布。

事实上,2005年,英特尔首席技术官基辛格离职、以及业界对摩尔定律是否失效的质疑、以及贝瑞特的辞职,加上英特尔史上第一任非技术出身CEO保罗.欧德宁上任;已经让外界对英特尔的持续获利能力产生了怀疑。

随后,英特尔史上第一任非技术出身CEO保罗.欧德宁充分发挥了市场人的想象力:英特尔将数字家庭、商业博锐等被描述成无比美好的前景,并在世界各地的展示大厅里向消费者展示。也同时展示给投资人——英特尔提前锁定了未来市场。

进入2007年,英特尔的表现更加不像一家科技公司:越来越多的英特尔高层,开始用“生产工厂的规模效益”来描述英特尔与对手之间的实力差距。并且开始通过放弃利润的方式,同AMD争取份额。

显然,英特尔凭借E2系列的蹩脚性能,并不能夺回失守已久的主流市场。然而,英特尔为什么依然不肯将更纯粹的酷睿放到主流市场,而是不惜将E2这只可怜的鸭子,摔个头破血流。当然,英特尔选择E2反攻主流市场,而不是性能更有优势的E4、E6系列,决不仅仅是由于成本的原因。事实上,只要英特尔愿意,大规模上市的E4、E6将很快填平早期成本。

很有可能是:最新架构的core良品率不高、生产能力不足以支撑较低的销售价格以及主流市场的旺盛需求。

甚至更可能的是:E2系列就是酷睿生产线上,淘汰下来的不良产品。

总之,尽管英特尔一再表示已经在四核、多核上取得领先优势,但是用E2打拼主流市场这一步劣棋,暴露出英特尔缺乏用技术手段获利的能力,已经完全不是投资人与消费者熟悉的英特尔。

酷睿是否过于超前

八、E2效应之二:酷睿是否过于超前?

对于主流市场的购机者,只会注意到E2系列影响性能的阉割,例如缓存、外频等等。

而主流市场购机者不会注意到:一割再割的E2系列,不仅性能上有所缺失,在与酷睿品牌密切相关的CPU辅助技术上,更有大量的缩减。

首先,E2系列与被DIYER戏称为“阉割版酷睿”的E4300一样,去掉了intel在core架构中,引以为豪的intel虚拟技术与intel博锐技术,而这些技术,恰好是core架构在商用市场的重要卖点。

而E2系列还在“阉割版酷睿”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了精减,将core中的intel欢跃技术去掉。对于英特尔一直试图做大的“数字家庭”市场,也失去了指向性。

至此,一割再割后的E2系列,已经淡出了利润更高的商用市场、以及英特尔非常重视的数字家庭市场,只能进入性价比市场,但在这个市场,正如前面的测试所反映,E2无异于以凫搏兔。

将E2摔在性价比市场,显然不是英特尔研发酷睿的初衷——英特尔现任CEO保罗.欧德宁,一定对这三种辅助功能被去除倍感痛心。

作为英特尔史上第一任非技术出身CEO保罗.欧德宁,上任后充分发挥市场人的想象力:英特尔将数字家庭、商业博锐等描述成无比美好的通用处理器应用前景,并在世界各地的展示大厅里向消费者展示。也同时展示给投资人——英特尔已经提前锁定了未来市场。

然而,市场出身的保罗.欧德宁,虽然为core设计了非常美好的前景,并且提供了英特尔此前从未这样棒的市场宣传,包括不同文化背景的系列短片《怎样破坏旧电脑》,却未能改变一个问题——无论数字家庭还是商业博睿,都只是未来市场,而不是现在。而酷睿的这一大堆应用,由于产业生态圈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即使是实力强大如英特尔,也只能推动市场缓慢成型。

“超前一步是胜利,超前太多就会成为失败”——至少在目前,数字家庭没有成型之前,酷睿并不是数字家庭的核心,酷睿的相应功能也得不到发挥,只好被精减掉,然后去主流应用市场与对手比拼性价比。

这就是酷睿要面对的根本问题:酷睿的未来前景被描述得非常美妙,但英特尔的市场份额却一直在滑落。

纯正酷睿是否将加速进入主流

九、E2效应之三:纯正酷睿将加速进入主流?

E2系列发布时,有一个细节是:E2系列并没有使用保罗.欧德宁苦心打造的酷睿品牌,而是重新拾回了奔腾品牌。

分析E2上市的前后,在主流市场沦陷长达一年半的时间内,英特尔都没有“发飙”,而进入2007年6月,却在连配套芯片组都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用E2这样一款“阉货”发动突然袭击。这样的情况,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次事先酝酿好的攻势。

或许,这只是英特尔迫于投资人压力的一次救市行动。E2的救市活动中,E2像没穿防火服的救火队员,救火不成,自己也被卷进了熊熊烈火。

尽管凭借E2的性能,根本不能完成用高端产品俯视低端市场的动作,但是对消费者的好处是:E2系列顶着“被阉割的太监“名声出场,却没有夺回主流市场;也许能加快酷睿进入主流市场的速度。

而E2系列很可能只会是昙花一现。或许就在下个月,英特尔就会将更完整的core处理器投入主流市场。而英特尔也会将技术的重心重新放回到实效上。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