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院分层求生
通过改革将一部分公立医疗机构改制,由社会力量举办,为群众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
张先生是上海首批拥有私人医生的人。2004年3月,当上海某私立医院率先推出“私人医生服务”时,张先生夫妇就预付了8000元的年费,购得金卡一张,成为首批拥有私家医生的人。
私人医生服务包括:入会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平常可以免费电话咨询,一季度医生会主动上门一次,提供保健咨询,并且享有看病优先权。一年多来,张先生觉得这家医院和想像中的私立医院还是存在一些距离。
据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民营医 疗机构管理办公室主任徐卫东介绍,目前,全上海有315所民营医疗机构,其中民营医院93家,民营门诊部222家。
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统计,目前全国共有民营(营利性)医院1792所,占医院总数10.4%左右。中国民营医院以每年12%左右的速度递增。
医疗体制改革20年来,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私立医院迅速崛起,正在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行业。
2006年1月4日,温州市民营医疗协会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地方性民营医疗行业协会。该协会会长管伟立告诉《嘹望东方周刊》,“将制订一系列行规,着重在诚信和自律上下工夫,力求探索民营医院的发展之路。”
“建中国最好的私立医院”
在上海最早推出私人医生服务的医院是上海博爱医院,也是上海市第一家公营转制的民营医院。
博爱医院的前身是1976年成立的上海二轻局职工医院,其中有部分资金是集体所有制工厂出资。在上海轻工业局撤销组建公司时,这家医院不能按照国有资产进行划拨,于是只有转制出让。
1999年转制时,由于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等大医院拿不出大笔资金购买,于是作为民间资本的晟新公司以一大笔转让金,以及妥善安置47名老员工为条件,购买医院的全部资产,成立上海博爱医院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8月进行资产重组,由美迪亚集团、奥信集团、中骏集团三家医院投资公司入股博爱医院,组建了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民营医院。
“当时的情况很差,一个月的营业额不超过10万元,工资只能靠当时的院长到主管局去讨。有能力的人流失殆尽,剩下的员工大部分都是后勤人员。”上海博爱医院院长杨国贤介绍说。
杨国贤原是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医院党委书记、业务副院长。他在二轻局职工医院改制时应聘而来,“我当时冲着建立中国最好的私立医院而来。”
他说,国外的私人医院针对中高层人群,是身份的象征。中国社会发展了,高收入人群、归国人员以及海外人员的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不习惯到公立医院去排队就医,这就需要真正的私人医院。1999年的上海,没有一家这样的私立医院。
转制第一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但和当初预想的还存在一定差距。杨国贤院长指着二楼的一个个检查隔间说,这里本是咖啡吧,当时是按照新加坡的做法,准备辟出一块仅供医生的聚会地,专门沟通业务,作为行政领导的院长都不能进入。
“不仅如此,在其他方面和设想也有些差距。比如医保,目前四分之三的门诊病人,以及二分之一的住院病人都是使用医保的。医保是一个过渡,总有一天我们会放弃这部分,成为真正为高收入人群提供医疗服务的私立医院。”杨国贤表示。
“为高收入人群服务,我们开设了国际医疗中心,为在华外国人提供医疗服务。”杨国贤表示。但是作为一级社保医院,博爱医院还承担附近31个社区的基本医疗。它位于淮海中路服务相对高档的社区,吸引了社区居民以及离休干部前来看病,在市民中口碑不错。“这家医院虽小,但是很干净,像个宾馆,丝毫闻不到医院的味道,医生护士的态度都十分好。”离休干部梁兴华老人表示。
而更多没有承担社保的民营医院面临更大的困难,据了解,上海市1742万常住人口,其中约1000万人口享受医保。而绝大多数民营医院不能承担医保,“剩下的,我们要和公立医院一起抢。要分到一杯羹,确实很艰难。”上海仁爱医院院长助理刘春龙说。
2
“摸着石头过河”
“非公有制医院都是民营医院的范畴,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私立医院。但由于中国私立医院门槛较低,与日本、欧洲等国的医疗体制比较成熟条件下的私立医院有一定差别。国外私立医院为高端客户提供医疗需求,目前中国正在出现这样一批私立医院,但是要真正承担国外私立医院的社会职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民营医院分会秘书长赵淳告诉《嘹望东方周刊》。
2001年卫生部等四部委青岛会议上提出,中国医院将逐渐分成“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营利性医院可以分红,而非营利性医院只能用于再建设。国家财政只负担非营利性医院的补贴,由其承担国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功能,而营利性医院均走向市场,在竞争中求生存。
“作为一种改革的探索,博爱医院成为上海第一家转制的营利性医院,也是惟一一家。”杨国贤表示,由于当时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是空白,因此“营利性”的界定,让他们遇到了一道又一道的难题,也使得此后转制的医院都是非营利性质的。
第一道难题是登记问题。医院登记本应归卫生局管理,但由于是营利性的,就需要到工商局去登记,但工商局只能注册公司,不能注册医院,因此上海博爱医院的登记名称为上海市博爱股份有限公司,“使用公司发票,而开出是医药费,国外的保险公司都看不懂。协调了很多次,最后登记还是有限公司,对外公章、发票可以用上海博爱医院。” 杨国贤苦笑着说。
其次就是土地转让金,如果是非营利医院,那么土地可以无偿使用,而作为营利性医院,按国家土地法规,必须收取土地转让金。但是怎么收取,收取多少,开始了拉锯战式的谈判,在2005年底才最后确定下来,比商业用地低,但只能作为医院使用。
而税收问题到目前为止都没能谈妥。营利性医院到底该按什么标准收税,如果按照服务性行业的标准,“显然是不合理的,但国家税法也是根本大法,虽然到现在都没有交税,但是我们承诺补交,只要有一个合理的标准。”杨国贤为难地说,“国家政策法规滞后,造成的许多问题,使得整个医疗体制改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我们想退回去,变成非营利性医院,但是退不回去了。”杨国贤说,不仅是遇到这三大问题,连添置大型医疗仪器,如CT机,必须要有卫生规划,不然就买不到,申请两年才得以购买,卫生规划,本来是为了控制公立医院预算的,但对民营医院的限制是没有道理的。
“我们最初的设想是打造上海大剧场式的医院,医院只是一个平台,而医生才是主角,把医生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至少高级医生是社会人,他们的行为由行业协会来规范。医生如果为自己的名誉而工作,那么他对任何事情都会很认真。”杨国贤院长表示,在许多国家,医生自己购买大量的医疗事故保险,如一个妇产科医生可能拿出薪水的三分之一来购买保险,当出现医疗事故时,不是由医院来赔付。
医院分层是医改方向
200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提出,要求各地建立平价医院。平价医院运行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当地政府投入,服务对象主要是低收入人群。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平价的名称只是暂时性的,将来就是公立医院。
通常来说,公益性医疗机构,是代表政府提供最低医疗需求的供给,一切运营成本由政府支付,主要面对低收入群体、贫困人群和特殊人群,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而营利性机构则是要满足高端需求,提供多元化的供给,主要面向对医疗服务有更高需求的高端客户。
这是国际上对营利性医院的标准解释。但现在只要提到民营医院,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常做广告的医院,它们一般专治不孕不育、男女性病、糖尿病、肿瘤等“疑难杂症”,其共同特点是想治但难以医治,也无人可以确定疗效和治愈率,而患者需要大量持续的经济投入。
业内人士表示,这类医院多数脱胎于“一级医院”(即社区医院),按医疗机构划分标准,这是所有医疗机构中诊疗水平最低、技术力量最弱、设备最简陋的。来这种小医院就诊的患者,绝大多数是外地人,是慕广告之名而来。
“靠广告来成为名医,是不符合医疗规律的,也是不能带来长期利润的。民营医院的真正出路在于规范,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等,重点还是实力。” 赵淳表示。
杨国贤说,医院赢利从哪里来?有三种方式:从病人身上来,从规模效益来,从资本市场来。老百姓口碑好,有形无形资产不断涨价,这才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必须兼顾平时收益和长远效益。
2005年11月10日,卫生部部长高强在全国卫生厅局长专题培训班上表示:实行真正意义的医院分类管理。目前对医疗机构实际上是按照所有制分类,把公立医院都定为非营利性,把社会办医院定为营利性。应该考虑通过改革将一部分公立医疗机构改制,由社会力量举办,为群众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
来源:嘹望东方周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