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疗机构要改革制度

互联网 | 编辑: 顾沈伟 2007-06-12 19:2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1

医院分层求生

通过改革将一部分公立医疗机构改制,由社会力量举办,为群众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

张先生是上海首批拥有私人医生的人。2004年3月,当上海某私立医院率先推出“私人医生服务”时,张先生夫妇就预付了8000元的年费,购得金卡一张,成为首批拥有私家医生的人。

私人医生服务包括:入会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平常可以免费电话咨询,一季度医生会主动上门一次,提供保健咨询,并且享有看病优先权。一年多来,张先生觉得这家医院和想像中的私立医院还是存在一些距离。

据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民营医 疗机构管理办公室主任徐卫东介绍,目前,全上海有315所民营医疗机构,其中民营医院93家,民营门诊部222家。

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统计,目前全国共有民营(营利性)医院1792所,占医院总数10.4%左右。中国民营医院以每年12%左右的速度递增。

医疗体制改革20年来,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私立医院迅速崛起,正在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行业。

2006年1月4日,温州市民营医疗协会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地方性民营医疗行业协会。该协会会长管伟立告诉《嘹望东方周刊》,“将制订一系列行规,着重在诚信和自律上下工夫,力求探索民营医院的发展之路。”

“建中国最好的私立医院”

在上海最早推出私人医生服务的医院是上海博爱医院,也是上海市第一家公营转制的民营医院。

博爱医院的前身是1976年成立的上海二轻局职工医院,其中有部分资金是集体所有制工厂出资。在上海轻工业局撤销组建公司时,这家医院不能按照国有资产进行划拨,于是只有转制出让。

1999年转制时,由于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等大医院拿不出大笔资金购买,于是作为民间资本的晟新公司以一大笔转让金,以及妥善安置47名老员工为条件,购买医院的全部资产,成立上海博爱医院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8月进行资产重组,由美迪亚集团、奥信集团、中骏集团三家医院投资公司入股博爱医院,组建了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民营医院。

“当时的情况很差,一个月的营业额不超过10万元,工资只能靠当时的院长到主管局去讨。有能力的人流失殆尽,剩下的员工大部分都是后勤人员。”上海博爱医院院长杨国贤介绍说。

杨国贤原是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医院党委书记、业务副院长。他在二轻局职工医院改制时应聘而来,“我当时冲着建立中国最好的私立医院而来。”

他说,国外的私人医院针对中高层人群,是身份的象征。中国社会发展了,高收入人群、归国人员以及海外人员的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不习惯到公立医院去排队就医,这就需要真正的私人医院。1999年的上海,没有一家这样的私立医院。

转制第一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但和当初预想的还存在一定差距。杨国贤院长指着二楼的一个个检查隔间说,这里本是咖啡吧,当时是按照新加坡的做法,准备辟出一块仅供医生的聚会地,专门沟通业务,作为行政领导的院长都不能进入。

“不仅如此,在其他方面和设想也有些差距。比如医保,目前四分之三的门诊病人,以及二分之一的住院病人都是使用医保的。医保是一个过渡,总有一天我们会放弃这部分,成为真正为高收入人群提供医疗服务的私立医院。”杨国贤表示。

“为高收入人群服务,我们开设了国际医疗中心,为在华外国人提供医疗服务。”杨国贤表示。但是作为一级社保医院,博爱医院还承担附近31个社区的基本医疗。它位于淮海中路服务相对高档的社区,吸引了社区居民以及离休干部前来看病,在市民中口碑不错。“这家医院虽小,但是很干净,像个宾馆,丝毫闻不到医院的味道,医生护士的态度都十分好。”离休干部梁兴华老人表示。

而更多没有承担社保的民营医院面临更大的困难,据了解,上海市1742万常住人口,其中约1000万人口享受医保。而绝大多数民营医院不能承担医保,“剩下的,我们要和公立医院一起抢。要分到一杯羹,确实很艰难。”上海仁爱医院院长助理刘春龙说。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