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随身听大比拼

互联网 | 编辑: 2005-05-27 00:0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随身听已经逐渐走近了人们的生活,拥有一台随身听已经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了。虽然新一代的随身听——mp3、MD对传统的CD随身听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作为音质之首,CD随身听的地位依然牢固。

主流随身听大比拼  [2]

听音感受
一 松下CT500 CT800
这两款是松下2003年推出的一系列里的两款,当时推出的有CT500、CT600和CT800,功能很相近。差别在于CT500只支持mp3,CT600支持mp3和WMA,CT800则比CT600多一个光纤输出。所以有人说,CT800和CT500的电路是一样的,只是多了光纤输出,声音也一样。可在实际的听音中发现,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CT800和CT500的声音的确很像,可以概括为松下风格,但CT800的声音的层次要比好些,声音也要清楚一些。
松下风格的声音在这次比较中,我们总结出三点:
首先是音场。CT500和CT800的音场一样,都离听者很近,呈一个近180度展开的扇型,所以用这两款机子听,经常会发现声音挤在耳朵的两边,也因此,松下机子的音场、层次比较容易变乱,尤其是听大场面的音乐时。这一点在听《德九》时比较明显,乐队齐奏时有点乱哄哄的,没法感受到那是一个乐队在整体发声。这种近音场的优点就是比较容易表现更多的细节。
其次是低音。松下的低音显得比较瘦,实一点,量不是很多,这一点在听《阿姐鼓》的鼓声时显得较明显,鼓声显得有点紧,那种彭湃的感觉没出来。
第三,就是再回放小提琴时,松下所表现出来的小提琴声是有棱有角,甚至显得有点尖,声音是有点偏冷偏硬的风格,有一定的摩擦感。这张小提琴由于是米尔斯坦早年的录音,背景有一定的噪声,松下的机子声音比较平衡,对这个噪声控制的还可以,没有影响到音乐的正常欣赏。
二 SONY D-EJ985
作为日系随身听的另一个名牌,SONY的机子表现出的声音和松下相比是另外一种风格,比较敏感的人应该可以分辨出来。
音场方面,SONY的音场离听者有一段距离,显得比较远,而且展开的角度没有松下的那么大,所以不会出现声音挤在耳朵边的情况。在听《德九》时,SONY的展现的声音层次显得稍好一点,也能较好的感受到一个交响乐队的场面。当然相反的,这种音场的细节就稍微差了一点。
低音方面呢,在听《阿姐鼓》时,SONY的低音放得开一点,更均衡,量比较多,有那种鼓声彭湃的感觉,但是力度稍嫌不足,彭湃之下有点空。
在小提琴的回放上,两者的区别更是明显,SONY所表现出的小提琴是圆圆滑滑的,带着油光的那种滑,基本没什么摩擦感,声音的风格偏软,小提琴拉奏强音是显得没有气势,这一点和SONY的耳塞的风格是一样的。在对录音的背景噪音的控制上,由于低频多了点,噪音显得有点明显,但对正常欣赏影响不大
三 Iriver ——IMP550



Iriver是2000年成立的一家韩国公司,在原来日系产品称霸的随身听领域里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秀了。Iriver设计的产品功能强大,款式新颖,直追随身听的元老SONY和松下,让广大消费者在日系与国产之外有多了一个选择。它的旗舰产品IMP550声音到底怎样呢?IMP550支持多种格式,更有强大的多端均衡EQ,但在这里,我们关闭了所有均衡,也只试听CD。
在音场方面,IMP550的音场类型介于SONY与松下之间,没有SONY的离得那么远,展开的角度则比SONY稍微大点。因此在听《德九》时,它的音场表现具备了上面两者的特点,不会出现声音挤在耳朵旁的情况,声音的层次,定位也比较好,整个乐队齐奏时也不会乱。但是在放《德九》时,IMP550表现出了一个不足——中高频控制得不是很好,《德九》第四乐章开始时的圆号和长号等铜管乐器的声音显得干、燥,没有水分的感觉,听起来有点像破锣的声音,有点刺耳。
低音方面,在回放《阿姐鼓》时,IMP550的低音显得有点浮肿,不是很结实,而且使得声音比例有点失调,低音盖过了朱哲琴的歌声,使人声显得往里缩。
重放小提琴时,IMP550的表现还可以,比较中性,没有像两个老大那样一个偏冷偏硬,一个偏软,这就是韩国人的风格吧。但是由于低频控制的不是太好,IMP550在回放这张CD时,噪音显得比较明显,有点影响正常的欣赏,看来在播放有一定背景噪音的老录音时,IMP550会遇到一点麻烦。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