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随身听大比拼

互联网 | 编辑: 2005-05-27 00:0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随身听已经逐渐走近了人们的生活,拥有一台随身听已经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了。虽然新一代的随身听——mp3、MD对传统的CD随身听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作为音质之首,CD随身听的地位依然牢固。

主流随身听大比拼  [4]

总结
SONY与松下
作为日系随身听的两个老牌厂家,它们的CD随身听在音质方面还是有相当素质的,但两者的声音走的是迥然不同的两种路线。正如上面的评测所说,在声音的总体风格上,SONY的声音偏软、偏暖,音场偏远;松下的声音则偏冷、偏硬,音场偏近。不同的型号应该会有细节的不同,但大体上的感觉还是一样的。个人来说,相对喜欢松下多一点,因为感觉它的声音显得更均衡一点,SONY则显得有点过软。
日系与韩系
2000才建立的IRIVER对于SONY和松下来说,真的是个小弟弟了,然而这位小弟弟的产品在外观、功能和品质上都让两位老大哥不敢小窥。在人们对进口随身听市场清一色的日系产品感到麻木的,IRIVER的进入的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们有了多一种选择。平心而论,Iriver随身听的强大功能和别树一帜外形设计与SONY、松下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了,但在声音的控制上,毕竟还是新人,不如两位做了几十年音频电路设计的老大哥。评测中表现出来的就是声音的高低两端都控制的不是太好,中高音有点干,低音则偏浮,不如两位老大哥的平衡,以后还有待改进。
进口与国产
近几年,随着数码技术的普及,国产随身听蜂拥而至,国内不少有名的电子、电脑厂家也做起随身听来了。看看各大公司的广告,随身听的样子设计得还不错,介绍的功能也蛮强大:进口日本机机芯、进口解码芯片、支持CD/VCD/MP3、超强长时间防震。。。。。。。。。。最要紧的还是便宜。然而这些产品声音的素质与进口的产品相比却不是一般的小,而且还存在一些影响音质的重大缺陷,如上文中提到的防震和电流噪音的问题。众所周知,声音的好坏受电路设计的影响很大,一款音频产品的素质不是只由机芯、解码器等关键零件决定的,电路设计的影响往往更大。因此,希望我们的厂家能摆正心态,做好技术,拿出自己的优秀设计来,这样才能让广大的消费者真心的支持国货。
老机与新机
若要在驱动力上与老机相比的话,新机是完全败了。为了追求便携与超长播放时间,新出的机型在电路设计上一直以减少能耗为目标,输出的功率自然不断地减小,元件设计方面(如解码器)也是朝着这个目标,这样一来,驱动力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了。这其实也无可厚非,毕竟便携是随身听的主流方向,但是这样的做法带来了另一个不良影响,那就是声音素质的下降,这一点即使是在驱动低阻耳塞时也会体现出来。在评测中我们就曾使用森海赛尔的MX500耳塞进行了比较,还是能明显地感觉到新机声音的黯淡、发虚,缺乏一种吸引人欣赏音乐味。这样看来,对于拥有好的耳机、对音质有较高要求的朋友们来说,老机还是较好的、值得优先考虑的选择。当然在防震、播放时间和厚度上,老机是没什么优势的了,而且比较难找。
寄语
随身听的普及,表明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愿意花钱来更方便、更自由地享受音乐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另一个趋势——人们对音质的要求也在提高,越来越多人愿意花比较多的钱来购买好的耳机便是证明。好耳机有了,但市场上良莠不齐的随身听产品却无法保证好耳机发挥出它们应有的水平,尤其是越趋轻便的随身听产品没法提供好耳机所需要的足够的驱动力,而耳机放大器的价格又往往过于昂贵。
然而,正好像另一个轻便为主流的市场——笔记本市场——衍生出了台式机的替代品“移动PC”一样,我们的随身听市场是否能衍生出不同于“轻便”的另一个流向“移动CD”呢?毕竟,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用户愿意牺牲一定的便携性能(如轻薄、播放时间)来换取更好的音质与更好的驱动力的,而且这样的用户在将来可能会更多。这一点,无论对国内厂商还是还是国外厂商来说,都应是值得考虑的。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厂商们推出这一定位的产品,造福广大的音乐爱好者,同时也希望国产的厂商们能在这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本文来自:http://www.audio-colour.com/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4 页< 上一页1234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