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主管亲历!ERP选型就是选人

互联网 | 编辑: 杨雪姣 2007-10-10 11:3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第二页

如何为项目组选择合适的成员?

笔者参与的项目选型初期,我们有一个误区——“ERP选型是信息中心的一帮兄弟们在做”。这样导致我们在ERP选型初期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不知道自己需求是什么,也不知道ERP能做什么,于是决定先看系统。

系统看完,发现能解决的问题很多但同时也很少,好象都与自己有关,好像又远了一点,于是再回头做需求分析,找信息部门的人来,找业务人员来,一起商量出一个内部需求分析报告。

而这样的方式产生的问题在于:看到大型的ERP软件时,感到功能远比自己想得好、想得全,不知怎样取舍;遇到中小型的ERP软件时,则辨别不出其实现方式优劣异同。如此就又回到一个老问题上,看了软件发现需求不对,改进了需求心里越加没有底,选型工作迟迟不能决断。

以“信息中心的一帮兄弟们”为主来选型带来的教训是势必陷入迷茫。因此选型工作必须以业务问题为出发,必须要有业务人员熟悉的业务语言,要有明确的业务需求。

因此,选型时必须让项目的使用部门全程参与标准制定和选型过程,而且让他们成为选型和实施的责任承担者。实际上选型的责任承担者不能简单框定为最终用户,也不能只是领导层,应该是整个项目管理团队。

而且,ERP使用部门的非组织领导(权威或资深员工)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因为他们可以说服最终使用者付出最大的热情推广,让他们成为ERP项目组的成员,并得到最大的意见尊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巧妙利用售前顾问了解软件优劣性

国内外ERP厂商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为确保选型,我们可以通过关注软件公司的售前顾问来进行评价,这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为售前顾问一般会对自家产品的优点非常清楚,而且还可能了解竞争对手的缺点。我们的方法是安排一次小型交流会,让售前顾问自由发挥,售前顾问在交流时可摆出自己产品的优点,指出竞争对手的缺点,列出企业应该选自己的理由,不应该选择另一家的理由,还可以结合企业特点,寻找一些对方很难解决的问题。

当然选型企业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ERP厂商在推荐自己的产品时,难免会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嫌。在此有必要指出,交流会不是欣赏各方的口才,关键是要从辩论中了解各家ERP系统的优缺点。

有经验的实施顾问是项目顺利的根本保证

ERP项目顺利上线依靠的是企业和厂商双方共同努力运作出来的,因此,笔者认为ERP厂商的服务能力也是决定选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ERP实施失败案例都会有一个共同点: 企业在面对几家产品功能、产品架构、技术领先、市场定位等不分上下的软件公司,经常无法全面了解和比较产品,从而难以抉择;而很多企业在选型过程中仅仅关注软件提供商的产品,对产品的每个细小功能进行对比和分析,这样不但耗费精力,更重要的是比到最后自己都不知道哪个软件厂商的产品更好。

实际上E RP是一个涉及全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新管理系统,实施成功必须注重实施经验,“三分产品,七分实施”是ERP应用所普遍认知的定律。笔者参与的项目实践证明,高水平的实施顾问能使项目实施周期明显缩短,项目可控性变强,成功更有把握。而低水平的顾问往往与企业项目组之间组织和协调困难,往往难以就项目规划、实施与用户的业务、管理部门进行深入、实质性的交流,计划经常拖延并使系统迟迟不能正式上线。


因此选型的时候,我们要求ERP厂商安排实施顾问与我们的项目组会面, 主要讨论实施顾问对项目管理的组织经验和同类行业的实施经验,以及演示产品的应用经验,如果实施顾问表现不错就一定要锁定他,在合同中约定将来在项目实施中,以他来做实施顾问。

由于信息化项目涉及到管理、涉及到人,是一个管理改造项目,而不是纯技术改造项目,因此信息化项目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所有这一切,都需要通过过程控制来保证,所以项目的选型最需要选的是人。我们需要选能够将业务需求、管理思想与软件实现相结合的合作顾问团队,同时也特别需要选一个负责的、有能力的、甚至是偏强势的项目负责人。他领导的有强执行力的项目经理和团队,可以排除来自产品、双方公司的压力(包括技术和业务问题),解决项目过程中的变数,提高项目成功率。

通过亲身参与的选型经历,笔者认为选人、选团队比选软件重要。人选对了,事情就容易做对,简言之,ERP选型就是选人的过程。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 上一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