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一块石头“创意”了9年
在彭老的“石书”上,每一块石头都雕刻出《石头记》中的一回,将微刻上的文字放大40倍,字号才与电脑中五号字大小相近,所以微刻都是在放大镜下完成的。
然而让老人感觉最难的是,根据石头的状态,设计出与刻上的章节内容意境相同的雕刻,在微刻每一章时,他都预先设计出图纸,根据图纸选择石头,经过斟酌后“下笔”,最后根据章节内容以及微刻的图形融合起来,起一个一语双关的名字。这个过程,说起来是简单的过程,彭老却经历了痛苦的煎熬。
“石书”作品中的第57回,字数比较多,如果图繁琐,将显得非常臃杂,于是老人选择一块晶莹透明的石头,上边有一块枯黄的颜色,可是到底该如何雕刻呢?老人最开始选择小人书等几个形状,都感觉不好,于是放下这个章节,冥思苦想,然而这块石头和章节一放就是9年。
9年后,老人一次散步,一根枯叶飘落到他跟前,老人灵感忽生,这一片半青半黄独自飘零的枯叶,不就是黛玉的无依无靠的身世吗?而第57回中,黛玉为宝钗躲在母亲怀里撒娇,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而落泪。想到此,老人立即回到家中,将石头上边枯黄的颜色雕刻成一片枯叶,作品完成后,就是一块通透的石头顶部落了一片枯叶。彭老的这一回取名《枯叶飘零》,石头和文章已经浑然天成。
为寻找石头曾命悬悬崖
在创作“石书”过程中,老人不但付出大量心血,而且差点搭上性命。老人一边创作,一边去我国名石产地寻找石料,寻石足迹长达10余万公里。数十次去过浙江青田、昌化、内蒙古巴林、福建寿山等名石产地。
老人还记得,几年前的一次,他跟当地的石农上山采石过程中,脚下一滑,跌了下去,之后啥也不知道了。当他清醒时发现,大半身子在一块凸起的石头上,小半身子悬空,往下看,就是深渊,险些丢了性命。
就这样,老人获得一块块珍贵的石头,有时候,自己背着50多公斤的石头回到家时,肩膀上都是血印。从外地拿回来的石头都是毛石,外表根本看不出什么价值,必须用锯将石头剖开,然后慢慢加工。
至今,老人双手上仍然留有剖石头时割破的疤痕。“一辈子啊,终于圆了我的文艺创作梦!”老人感叹地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