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南京西路寻访《色戒》踪影

互联网 | 编辑: 2007-10-22 11:3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1

 被称为中华第一街的南京路,其实就是由南京东路和南京西路组成的,但许多外省市及国外游客却误解为南京路步行街就是南京路全貌。这对他们的上海之游将是一个很大的失误!

(一)原为李鸿章的行军小道

  南京西路东起西藏路,西止延安西路,全长约2033米,原名静安寺路。1945年改为南京西路至今,被称为上海时尚制高点、世界顶级品牌专卖店集中之处。但在百多年前,这里原为李鸿章因镇压太平天国所需而建成的一条行军小道,然后英租界当局筑跑马场,为方便来往马场运输物资,再将这条泥泞小路拓宽延伸,并埋下水道管铺上石子路面(上海人俗称蛋鸽路),再在路两侧种上英国人喜欢的悬铃木,由于穿过千年古刹静安寺,故名静安寺路。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一条行军小道要演变成中华第一时尚大道,要经历长期的时尚与人文的磨合。

  直至上世纪初,当大马路上两大百货巨头先施与永安双雄争踞之战打得白炽火热时,这里仍只是市民春郊走马,富贾贵族公馆、私家花园云集之地,可以讲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地价便宜,空旷幽静。随着租界的西展,中外地产商不约而同看好这里,纷纷在道路两边购置土地。

常德路195号,过去叫做“爱丁顿”现在叫“常德公寓”的意大利式的建筑

  (二)Art.Deco.风格公寓最集中的一条马路

  由于年轻,没有历史包袱,一张白纸好画最新的图画,至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一批批具有当时流行建筑风格Art.Deco.元素的公寓集中在静安寺路两侧呈现。

  公寓的出现,对我国传统的居住模式——大家庭三代同堂、四代同堂起到划时代的冲击作用。我们今天广为流行的三房二厅、二房一厅的一门关煞的单元房概念,就是源自公寓。

  公寓面积没有花园洋房或深宅大院大,但因其设施现代精致,居住公寓的开支昂贵万分,且都是只租不卖,为防货币贬值,不少都要付美金或金条,故问津者多为洋人及受西方教育的专业人士。如张爱玲的姑姑。

  张爱玲的姑姑任过电台的英文播音员,诵读社论报告新闻,算得上一位专业人士,为了逃避令人窒息的封建大家庭生活,早在1939年她就和张爱玲的妈妈、张爱玲一起搬入位于静安寺路赫德路口的爱丁顿公寓,事实上在1938年张爱玲从父亲家逃出来后,就投奔当时母亲与姑姑住的开纳公寓。

  从1939年起,直到张爱玲后来离开上海去香港,她都一直住在静安寺路上的爱丁顿公寓和重华新邨沿街的公寓楼。上海三十年代素有亭子间作家之称,而张爱玲则是名副其实的“公寓作家”。在她的“公寓生活记趣”中,她由衷地谈了住公寓的两大优点:“……恐怕只有女人能够充分了解公寓生活的特殊优点……在公寓里‘居家过日子’是比较简单的事。找个清洁公司每隔两星期来大扫除一下(上海在那时已有清洁公司了!)……”因为不用雇用保姆,可省却许多事。此外,公寓的私密性也是她喜欢的:“……殊不知在乡下多买半斤腊肉便要引起许多闲言碎语,而在公寓房子的最上层你就是站在窗前换衣服也不妨事!”

  张爱玲住的爱丁顿公寓(现名常德公寓)位于静安寺路赫德路口,为八层钢筋混凝土呈凹形建筑,正立面设置宽阔的大阳台,为十分典型的Art.Deco.现代风格建筑——建筑师充分利用几何线条来作装饰,显示现代美感。如为了打破正面层层阳台的横线条造成视觉上有矮胖的感觉,建筑师就在正立面中央采用竖线条处理手法,并突出门厅的位置。

  公寓为一梯二户,户型有两室户和三室户,客厅面积较大,并设有壁炉……

  爱丁顿公寓离《色戒》中的凯司令咖啡馆、印度人的首饰店(即故事高潮发生地)、高档时装店“绿屋夫人时装沙龙”、“西伯利亚皮货店”等仅一箭之遥,这些店铺都开在南京西路沿马路的公寓铺面,租金令人咋舌,锁定的客户定位,就是这些租住公寓的优皮一族,因为这些店铺令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弥散着浓郁的优皮风情,特别是从陕西北路至石门路这一带的静安寺路,可谓是优皮集中之段。如果说整条南京西路是用金砖铺成的,那么,这一截南京西路简直可谓是在金砖上嵌上金刚钻,全上海最昂贵的店铺就集中在这短短二百多公尺内。从张爱玲住的爱丁顿公寓漫步过去,十来分钟就可以踱到。《色戒》写于1950年,此时张爱玲已迁至重华新邨沿街公寓。重华新邨公寓也就处在这嵌金刚钻的二百公尺内,那简直就是置身在这些华丽店铺的楼上。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3 页123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