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
出中国人民大学东门,乘332路公交车,在甘家口站转乘336路,经过19站,到黑石头站下车——15年前几乎是刘强东的每日行程。
当时,他是人民大学的本科生,依靠亲戚关系,去北京西郊一个军事研究单位学习计算机。那个时代的计算机绝对是精贵物件,机房空调24小时运转,地毯一天清扫两次——方便他就地过夜,次日凌晨6点左右原路回学校。
出人大西门,右拐向前,约半站地,可以看到银丰大厦——刘强东现在办公的地方。
在这里,作为创始人,他搭建了中国目前营业额最大的3C类产品B2C电子商务平台——京东商城。
不安分的“社会学毕业生”
1992年,理科生刘强东,满揣着从政的理想,来到民间口传的“官学堂”——中国人民大学。专业选择社会学,据说是因为“江苏文理兼招的专业中,感觉研究社会的社会学最适宜从政。”然而,入学的当晚,师哥告诉他,社会学与从政无关,而且就业状况在人大倒数第二(仅次人口系),顿时感觉“从头凉到脚”。他的考分足够就读清华物理系。
专业没前途,他开始实务:大一抄3分钱一张的信封,“没日没夜地抄,月入一两千”;大二推销精装书,25折的进价,抱着样书乱闯各大写字楼。最重要的是,钻研上了计算机,“对电脑比对女朋友还上心”,而且很有悟性,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那时的稀缺技术人才,“大学时,参与了3个编程大项目,挣了十几万。”
1998年“按捺不住创业的冲动,” 刘在外企工作两年后,在中关村开了第一个柜台,成立了京东。
京东1998年的销售额仅仅100万,营业三个月后,才雇了第1个员工。然而,2001年,五个店面的京东“销售额做到了6000多万”。刻录机、刻录光盘是当时的主营产品,“市场刚形成,单价高;市场容量小,大的分销商也不重视。”后来,京东成为中国最大的光磁类产品代理商。
起初,刘强东的壮志是“建立IT产品的全国连锁店”,并有2008年达到200家店面的宏伟蓝图。但他发现,3C产品价格波动太快,“家电一个月报次价,CPU之类是每天报价,趋势就是不断降价,而连锁店往往”产品还没配送到终端,价格已经下来了“。还有,国美、苏宁两家家电连锁巨头开始染指3C,”和他们一个IT部门竞争“非常被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