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暗流涌动 阳光下的爱[图]

互联网 | 编辑: 2007-11-13 12:30:00转载 返回原文
1

当落叶顺流水飘走
  当霞光随日落隐去

  当秋日的私语浓郁得缠绵

  当季节的脚步缓慢成慵懒

  与昨天告别,遗忘了放弃

  送走了褪去的潮水

  拾起了美丽的贝壳

  掠过指尖的稻穗,碧翠依旧

  飘浮竹筏的河水,清幽依然

  告别暗流涌动的憔粹

  开启温情流露的生机

  … …

  握着crayon的手,看着她靠在我肩上,不算狰狞的表情,知道她已经把飞机起降时的晕机都已经抗过去了。南航班机误点,变成了红眼航班,出机场时已经凌晨一点半了。机场外,飘乎着隐隐的稻杆燃烧后的焦味。浓浓的夜色下,过滤了城市的喧杂,只剩下车窗外灌进来的呼呼的风声,与车轮快速辗过路面的刷刷声。桂林,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气味。

  阳光明媚的早晨,在酒店吃过缩略版的桂林米粉,来到了桂林到阳朔的磨盘山码头。漓江边上停靠着数十条游船,旅行团的大巴带过来的大量游人,在这里上船,开始向着阳朔的龙头山码头驶去。

  一艘接一艘的机动船充斥着温顺的漓江,顺流鱼贯而下,打破了漓江的静谧,船舱里,随船的摄影导游,在用电喇叭没完没了的推销着要游人拍照。足以让人心生不快。上到了二层的甲板,想要拨开嘈杂,探出身子与漓江静静对视,让那柔和的漓江水,为燥热的情绪降降温。

  近五个小时的航行,被收入眼底,录在记忆里的是清澈的河水,水下身姿摇曳的水草,水里悠然自得的水牛,暴露在阳光下显出坚硬质感的鹅卵石,与两岸圆润起伏且叠障连缠的山峰。极富特色的地貌特征,时不时的会以剖面的生动形式,向人们解释石灰岩在风化水蚀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山岩结构。枯水季的缘故,河岸旁总会出现大片裸露的鹅卵石。这样,漓江与峰峦之间形成了从浅滩,鹅卵石滩,长满杂草的过渡地带,堤岸,农田,农舍,一直到山脚的富有层次的视觉观感。在水过浅的河段,能听到船底与河床摩擦的咔咔声。强烈的日光炙烤下,放在包里的巧克力,软塌塌地摸上去如同橡皮泥。船上中午有简易的快餐,crayon和我没有一点食欲,两个人坐在甲板上背阳的阴影下,闲闲地剥着昨天从家里带过来的一小袋糖炒栗子,开着傻傻的玩笑,想象着山水间的奇异故事,打发着漫长的航行…在经过了测验想象力与诚实的九马画山后,没多久,船终于靠上了阳朔的龙头山码头。

  “回到陆地的感觉真太好了!”crayon发表着感言,似乎从晕晕沉沉的状态中活过来了。这个地道的陆生动物啊,什么时候,你才会对水产生多一丝的感情呢。

  阳朔,这个脑海中有太多奇异想象的个性生活的集散地,当一脚踏上它的地面的时候,一种镇静剂般疗效的热流便涌上了神经中枢。人头攒动的街面上,店铺摊主与背包游人,西洋鬼子与各地方言,中英文的招牌,带阳台的客栈,挂在客栈门口“have room”的牌子,全副装备正在探究小镇,与闲坐散聊正无所事事的游人,随处晃荡的自行车与充当镇上公交的电瓶车,小小的餐馆,旅店,商铺,有精致,随意,个性,怪异。小镇商业炉火熊熊,却只觉亲近,不闻嚣闹。阳光下,空气中似乎弥漫着慢性神经麻醉剂,结果明显的是,我不由得忘记了被汗水浸湿的后背,脚步的频率不知不觉中开始与这个镇子同步起来了。而crayon,也早已戴上了两条民族却伪劣的手链,沾沾自喜地融入了这一方水土风情。

  决定要有一双拖鞋,在这个夏日风情依旧驻足的季节,这几乎必需的装备,在这里,好像与啤酒鱼的招牌一样,在店里多得铺天盖地。拎着拖鞋从小店里踱出来,没几步路一抬头,却张望到了郁金香假日酒店的招牌。在阳朔,找预定的酒店也变得如此的随性而便捷。带阳台的房间,异常的清新整洁,明快的装饰风格却不失精致的细节,一家好的酒店,如催化剂般地让我提早给阳朔打下了评语:“crayon, 这个地方我肯定还得再来。”而当因为时间的关系,没去龙颈河飘流,没去户外基地攀岩,这个再要来的想法在要离开阳朔的时候更加确信无疑了。

  酒店对面的彭大姐碑酒鱼,下午三点,店内三三两两坐着几桌客人,在这个闲散心绪的故乡,每个时间段都是吃饭的时间。按照从游记攻略中看来的经验,跟老板娘还了价,去橱房选了一条蹦得死去活来的黑鱼,当地人叫毛骨鱼,极不情愿成为盘中餐的这条鱼,在捞起被浇上啤酒前,上演了一幕生命最后的狂舞。而同样有名的田螺酿,因为加了一种叫酸笋的配料,让我们疑惑了好一阵怎么会无端地总是闻到一股熏人的臭味。再有名的食物,挡不住嗅觉的抗议,我们退掉了这个菜,老板娘倒也爽气,结帐时把它给划掉了。

2

午后的阳光,在依偎着阳朔的漓江上,在河对岸的那片宽宽的鹅卵石滩上,正散发着这个山水小城独具的茵蕴而感性的气息,招唤着我们庸懒的脚步。花了五元钱的代价,竹筏把我们送到了河对面。河里,有人戴着呼吸面具用鱼叉在捕鱼,看上去却象是一种游玩的项目。以漓江为界,这鹅卵石滩其实是阳朔城镇与乡村之间的缓冲地带,树林间小路上到河堤,再上去就是阡麦稻垅的田野。河里,一条条的竹筏在码头与下游之间不停地来回穿梭,两岸的青山一座座挨着肩,拉着手,守望着这柔柔青黛的漓江水。静静缓缓地走在这河滩上,汲着拖鞋趟过刚没过脚背的浅滩,不远处,一群水牛正浸在河里享受一天劳作之后的闲暇时光,而身后,有马儿迈着韵律的步子向河堤上奔去,嘎嘎的水鸭子一摇一摆地跟在后面在赶着回家的路,农夫却似乎在很远的地方聚在一起聊家常,村野的日子平和而规律,与对面城里人来人往,新鲜好奇的世界相望,动静两种元素无缝无隙地交融,在河的这一边,与世无争地气静神和,河的另一边,是触动与悠闲并存的情节心绪。

  斜阳余辉正一点点地收拢,来接我们回到对岸的筏工,希望挣今天最后一笔漂流的收入,三十元到下游往返一个多小时的漂流比起五元到对岸半分钟的船费,听上去性价比是如此的悬殊且不可思议。竹筏划开了丝绸般平顺柔滑的水面,暮色渐渐浓郁,河面显得楚楚衿持而内敛,已经连成一片的青山的轮廓虽然开始模糊,却轻轻地传递着对静静流趟河水的倾慕的心意。月上山尖,浅浅地挥洒下淡雅的笑容。一番素素清幽的暖意撩在了心间。上了年纪质朴心淳的筏工,用低吟的语调讲述周遭的景致,他的声音,也已溶在了这夜幕的山水之中。哗哗的水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黙黙吹奏的乐音。水从脚背掠过,阳朔的漓江水,正以它娓娓动人的脉动,和言悦色地为我们讲述着无声的故事。握紧了crayon的手,两人的目光迎着微微的江风,投入了沉沉的水墨夜色当中…

  码头已经灯火尽燃,一张张桌椅开始在江边铺设开来,不一会,这里便会坐满游人,是露天茶坊还是夜排挡呢,不管是什么,都带上了浓浓的阳朔印迹。这缓缓的漓江,这悠悠的心绪。

  旅行者餐馆,一张空桌刚好腾出,此时,正是西街沸腾的开始。餐馆的墙面上写满了五颜六色的留言,贴满了车船票子,旅行,是这里的主题。西街每一家店铺都显得充满个性,西街之所以引人入胜,与这一家家主题鲜明的店铺密不可分。土豆牛肉派与苹果碎饼干一咸一甜,和着店内店外醇醇的氛围,吃着食物其实更多的是在品尝西街的味道。那一桌正不停爆发出开怀大笑的人,那两个盘腿坐在椅子上的老外,那两个分明吃饱了嘬着吸管对视着的恋人,人们在这里,就象是在家里一样没有拘束。餐馆没有门,店内店外连在一起,街在店内,店在街上。西街的喧闹是松驰的,自在随意,在随意中张扬,在张扬中随意。

  短短窄窄的街道,石板铺筑的路面上,涌入了越来越多的游人。霓虹招牌色泽鲜亮却透着暧昧,酒吧餐馆的灯光,烛光在发酵着迷醉,路灯努力地瞪大眼睛保超持着清醒,店铺透亮着光芒,陈设着个性,吸纳着路人。街边店外的小摊上,艺人匠师带着几分自娱自乐地展卖着手艺,摇滚的低音倍司与爵士的悠扬沉缓夹带着流行歌曲的混合穿杂在四周。空气中说不清地悬浮着香水与美食的味道。西街也许为盛名所累,背负了人们过多的好奇与期望,挤在一起的沙丁鱼群般的人流,有人念叨着抱怨,有人似乎迷茫,有人兴奋。西街,或许嘈杂与混合正是它慢慢形成的品性,失去了人潮涌动,失去了叫卖声,失去了灼灼的眼神,西街恐怕也就失去了发酵的土壤。今夜的西街,又会发酵出多少心绪不宁的故事呢…

  西街的早上,依然弥漫着温存的亲和力。没有饭店的木桌上铺设着粗坜却精致的桌布,最被称道的没有早餐,几片烤过的吐司,象是加入了阳朔的空气调料,简单醇和,满足而低调。有多久,对一顿早餐,我仅仅是吃,而不是品尝,已经淡出了记忆。阳朔的魅力,总是在一点一滴地悄悄侵入心里…

  阳光,不紧不慢地正倾泻在这片热土。在酒店后面的旅游服务站,问清了自行车骑行路线,揣着一张小型地图,crayon和我上路了。从阳朔县城到遇龙桥,沿公路骑行,路很好认,有清楚的路标。在最后从一片村舍土路中转出来后,遇龙桥竹筏漂流的码头就出现在眼前了,码头聚集了好多筏子,还有一样不停骑自行过来的游人,热热闹闹。自行车被搬上了竹筏,筏工撑着竹杆,顺流而下。

3

遇龙河,漓江的支流,漓江的血脉,纯纯无暇,个性更为温莞沉静。夹道在两旁蔼蔼的峰林,是一整座大山化成了绵延的群峰,深情款款地眷恋着温柔娇弱的这一带碧水,终日的陪伴下,河水塑造了山川情深意切的性格,山水相依,缠绵悱恻,不弃不离。喀斯特地貌,抛开地理上的成因,其实也可以解读演绎得这般朴实而美好。河道上点点竹筏,竹筏上对对情侣,此情此景,默默无言,聆听河水与山川的密语,感受人性中最为动人的美丽。谁体察到了谁的真情呢…

  诗情画意的漂流,闲适得冲动,清清的河水,隐隐的虫鸣鸟语,微风拂过树梢草尖的沙沙声,如果有不快的心思,这一刻,恐怕也已被冲淡得无影无踪了。阳光下,山峰背负着一层绒绒的光晕,触摸着脚趾的河水,柔软而温暖,把搏大的爱意,传遍全身。萦回蜿蜓,碧翠清澈的遇龙河,呈现出了比漓江更为细腻的个性与气息。 喜欢漓江,更有理由喜欢上遇龙河。

  竹筏冲过了一个个的水坝,有惊无险。一片长满了杂草与野花的河岸吸引了我们的目光,筏工撑着竹筏靠了岸,静静地等在一旁。迫不及待地,我们跳到了那一片半人高的草丛当中,蒿草迎着阵阵清清的微风,浅浅地弯下身子,问候着远道而来的客人。散开在草丛中烂漫的小小野花,一簇簇地聚在一起,害羞地藏在草堆里,大方的盛开着笑脸。美丽的蝴蝶翻飞在花草丛间,好奇地在我们身边打量。指尖轻快地扫过一片野草的头顶,分明触摸到了一片山野水岸的闲趣。这土生野长的花草,汲取了山水的灵气,也多有几分怡然自得,脱俗而轻盈。

  轻轻地我们来了,悄悄地我们走了,河岸上的花草静静地与我们告别,迎接着下一拨的访客。从容淡定,不为尘世所动。在山水的怀抱与滋养下,生生不息。

  一个半小时后,筏工把竹筏靠到了一个土埠头,招呼着我们上岸了,一群村里的小孩笑呵呵地迎上来,黑乎乎透着红润的脸膛,把他们纯真无邪的快乐毫无保留地传染给了我们。沿着田垦土路,快乐的单车又上路了。一边是稻田村舍的田园风光,一边是青山碧水的秀丽景色,乡间的小路旁,时不时看到趟徉在稻田果园的耕牛,正在玩耍嬉戏的小狗,在田间干水渠嘎嘎迈步的鸭子,背着农具缓缓而行或正埋头耕作的村夫,河畔边遮荫避日的大树,尽享童年乐趣疯玩的小孩…轻松闲逸的空气中,返朴归真的心绪正在幽幽释放。骑在自行车上,也是骑在了一幅田园山水的画卷中。

  沿途有不少跟我们同方向或反方向骑行的游人,成双结对,三五成群。跟多数人一样,我们没有找导游,一路上不停地问路,和气质朴的当地人,认真地为我们指路。去大榕树,月亮山的后半段路,是离开了乡间的小道,宽一些的泥路上,开过的汽车扬起了漫天的尘土。又骑了大半个小时,农工桥,在这泥土路与公路交汇的地方豁然出现了,桥上桥下人声鼎沸。带着一些疲惫,带着一些意犹味尽,我们又回到了阳朔的滚滚尘世间。

  饥饿的肚子,期待着红星餐馆的美食。华灯初上,酒店旁的这家餐馆里里外外座无虚席。在西街上逛了一圈,手上拎了掏来的大大的一袋战利品。红星餐馆的户外餐桌终于空出来了一张,crayon坐下来先点菜,我回酒店放东西再出来。阳朔是个能生产艳遇的地方,远远地看见独坐还在翻看菜单的crayon,我脑子忽然里冒出来一个得意的想法。

  “请问,这里有人坐吗?”深情款款地,我跟她打起招呼。

  “我还没点好菜呢,你快点点菜吧你。”头也不抬地,crayon一边继续研究着菜谱,一边毫无觉察地回应着我的激情。

  “… ….”

  本来接下来准备好的千言万语,本来一幕摩擦着刺激与浪漫的艳遇,就这样被眼前这个沉迷在了美食中的人,完全不解风情的搞砸了。

  “你这么突然地跟我说,谁知道你是怎么回事呀,我还以为你在跟旁边的人说话呢,那要么吃完我们各自去找一次真正的艳遇?”crayon似乎满不在乎地继续打击着我的一腔热情。

  “唉,可惜啊,好端端的一场艳遇,被你这样一说,火苗都全灭了,那还有心思再去点着啊。”

  我无比沉痛的扼腕叹惜道。

  “嘿嘿…”

  红星的黑椒牛排,其貌不扬,端上来放在简单亲切的木桌上,悠悠的灯光下,看上去毫不起眼。嚼在嘴里的味道,其实再一次品尝了一遍夜色下的阳朔,夜色下的西街,一种生存的方式,一种生活的态度,全都蕴含在了这食物当中,或者说是这些各种各样的饮食,是造就阳朔地方风格与品性的一组基石。如同随后在小小的那时花开酒吧,我们点的鸡尾酒。这家酒吧的墙上,深圳跑来的老板灵感突发,自已绘制上去了几幅几米的画。复制了别人的作品,却创造了自已的风格。在阳朔,恐怕是有一种能刺激人心灵感应的催化剂,催生了游人的情愁思绪,那时花开的店员与拿过来好多本厚厚的留言簿,翻看着这些不同情绪表达的留言,更多的是看到了来来往往的人,情绪分泌时的神情。想象着他们的心态,感怀着在阳朔的生活体验与人生意义的追问。店里,crayon舒服地倦缩在沙发上,跟她和着这西街夜色的氛围聊着天开着玩笑,店外,沿河的小街边坐满着一样正享受着夜色下西街悠闲的人,灯光朦胧,烛火摇曳,神情迷醉…

  第一次离开阳朔的日子,热情的阳光依然尽情地洒下与我们告别,在阳朔,人生中的美好,记忆中的甜密,带回了,然而,这阳光下的爱,也凝固在了阳朔的空气当中,亘古不化,一生守候......

 

 

 

更多新闻点击

更多网友讨论请到论坛>>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