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暗流涌动 阳光下的爱[图]

互联网 | 编辑: 2007-11-13 12:3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1

当落叶顺流水飘走
  当霞光随日落隐去

  当秋日的私语浓郁得缠绵

  当季节的脚步缓慢成慵懒

  与昨天告别,遗忘了放弃

  送走了褪去的潮水

  拾起了美丽的贝壳

  掠过指尖的稻穗,碧翠依旧

  飘浮竹筏的河水,清幽依然

  告别暗流涌动的憔粹

  开启温情流露的生机

  … …

  握着crayon的手,看着她靠在我肩上,不算狰狞的表情,知道她已经把飞机起降时的晕机都已经抗过去了。南航班机误点,变成了红眼航班,出机场时已经凌晨一点半了。机场外,飘乎着隐隐的稻杆燃烧后的焦味。浓浓的夜色下,过滤了城市的喧杂,只剩下车窗外灌进来的呼呼的风声,与车轮快速辗过路面的刷刷声。桂林,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气味。

  阳光明媚的早晨,在酒店吃过缩略版的桂林米粉,来到了桂林到阳朔的磨盘山码头。漓江边上停靠着数十条游船,旅行团的大巴带过来的大量游人,在这里上船,开始向着阳朔的龙头山码头驶去。

  一艘接一艘的机动船充斥着温顺的漓江,顺流鱼贯而下,打破了漓江的静谧,船舱里,随船的摄影导游,在用电喇叭没完没了的推销着要游人拍照。足以让人心生不快。上到了二层的甲板,想要拨开嘈杂,探出身子与漓江静静对视,让那柔和的漓江水,为燥热的情绪降降温。

  近五个小时的航行,被收入眼底,录在记忆里的是清澈的河水,水下身姿摇曳的水草,水里悠然自得的水牛,暴露在阳光下显出坚硬质感的鹅卵石,与两岸圆润起伏且叠障连缠的山峰。极富特色的地貌特征,时不时的会以剖面的生动形式,向人们解释石灰岩在风化水蚀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山岩结构。枯水季的缘故,河岸旁总会出现大片裸露的鹅卵石。这样,漓江与峰峦之间形成了从浅滩,鹅卵石滩,长满杂草的过渡地带,堤岸,农田,农舍,一直到山脚的富有层次的视觉观感。在水过浅的河段,能听到船底与河床摩擦的咔咔声。强烈的日光炙烤下,放在包里的巧克力,软塌塌地摸上去如同橡皮泥。船上中午有简易的快餐,crayon和我没有一点食欲,两个人坐在甲板上背阳的阴影下,闲闲地剥着昨天从家里带过来的一小袋糖炒栗子,开着傻傻的玩笑,想象着山水间的奇异故事,打发着漫长的航行…在经过了测验想象力与诚实的九马画山后,没多久,船终于靠上了阳朔的龙头山码头。

  “回到陆地的感觉真太好了!”crayon发表着感言,似乎从晕晕沉沉的状态中活过来了。这个地道的陆生动物啊,什么时候,你才会对水产生多一丝的感情呢。

  阳朔,这个脑海中有太多奇异想象的个性生活的集散地,当一脚踏上它的地面的时候,一种镇静剂般疗效的热流便涌上了神经中枢。人头攒动的街面上,店铺摊主与背包游人,西洋鬼子与各地方言,中英文的招牌,带阳台的客栈,挂在客栈门口“have room”的牌子,全副装备正在探究小镇,与闲坐散聊正无所事事的游人,随处晃荡的自行车与充当镇上公交的电瓶车,小小的餐馆,旅店,商铺,有精致,随意,个性,怪异。小镇商业炉火熊熊,却只觉亲近,不闻嚣闹。阳光下,空气中似乎弥漫着慢性神经麻醉剂,结果明显的是,我不由得忘记了被汗水浸湿的后背,脚步的频率不知不觉中开始与这个镇子同步起来了。而crayon,也早已戴上了两条民族却伪劣的手链,沾沾自喜地融入了这一方水土风情。

  决定要有一双拖鞋,在这个夏日风情依旧驻足的季节,这几乎必需的装备,在这里,好像与啤酒鱼的招牌一样,在店里多得铺天盖地。拎着拖鞋从小店里踱出来,没几步路一抬头,却张望到了郁金香假日酒店的招牌。在阳朔,找预定的酒店也变得如此的随性而便捷。带阳台的房间,异常的清新整洁,明快的装饰风格却不失精致的细节,一家好的酒店,如催化剂般地让我提早给阳朔打下了评语:“crayon, 这个地方我肯定还得再来。”而当因为时间的关系,没去龙颈河飘流,没去户外基地攀岩,这个再要来的想法在要离开阳朔的时候更加确信无疑了。

  酒店对面的彭大姐碑酒鱼,下午三点,店内三三两两坐着几桌客人,在这个闲散心绪的故乡,每个时间段都是吃饭的时间。按照从游记攻略中看来的经验,跟老板娘还了价,去橱房选了一条蹦得死去活来的黑鱼,当地人叫毛骨鱼,极不情愿成为盘中餐的这条鱼,在捞起被浇上啤酒前,上演了一幕生命最后的狂舞。而同样有名的田螺酿,因为加了一种叫酸笋的配料,让我们疑惑了好一阵怎么会无端地总是闻到一股熏人的臭味。再有名的食物,挡不住嗅觉的抗议,我们退掉了这个菜,老板娘倒也爽气,结帐时把它给划掉了。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3 页123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