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谈中国式管理,也有人谈中国管理模式。前者如曾仕强,后者如金蝶徐少春。路径尽管不同,却都是中国企业走向海外过程中自信心的复苏以及中国企业成年礼中对过往成绩的肯定与总结。中国管理模式会是怎样?事实上,金蝶本身就是中国管理模式的一个样本。
主持人的话
平淡徐少春
这曾经是一个激情的人,感性且追求突变;但是现在,他正在学习宽容与平和,力戒因情绪激动而无法深入事情的本质。在他年轻时有了白发后,为给人留下好印象,就将头发染黑了,但是现在,他不再掩饰,任凭本色。就像他常说的人生三重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徐少春在变,如今已不太愿意接受记者采访,媒体喜欢光艳、激情的新鲜事物,但他本身已不具备,也没那个兴趣了。他更愿意的是少说多做,宁愿多花一些时间去跑客户,多跟一线员工交流。金蝶也在变,过去强调精英文化,现在切忌强调引导英雄主义。徐少春开始认识到,中国企业要强大,很大程度还是要制定一种制度和文化的力量。今年初,他主动把CEO的职位让了出来。自己只出任主席兼首席架构师,分管研发、公共关系、投资与基建。
半年后,他与员工们喝着啤酒和红酒,并宣布,金蝶将进入"大家文化"时代。对员工,他以"平等的兄弟姐妹"相称,他说,"大家可以叫我Robert,也可以叫我少春、少春兄、或少春弟","在金蝶大家庭里,谁是家长?不是Robert,不是Brett(何经华),不是管理层,而是我们的客户"。他告诉员工们,客户是他们的母亲,而制度则是他们的父亲,任何人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
一直以来,徐少春在不断地变革着金蝶,从一家私营企业变革为良好公司治理的公众公司;从直销为主的商业模式变革为以分销为主体的平台;这一次,他要彻底变革公司的文化,让员工的潜能成为推进金蝶成长的动力源。从理念上,他相信,一个企业家的人生最高境界是要对许多人和事尊重其个性和客观存在,这样才能将各方人才和资源整合,为一个共同目标去奋斗。
这是一个企业领导者对自己发起的革命,在徐少春看来,转型中最大的不适应是他本人。以前一呼百应,现在难免有些孤独。为了让自己不孤独,他也开始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跟其他企业家在一起。
平和的徐少春喜欢打高尔夫,喜欢打篮球,家里养了条狗,院里的小池养了鱼,一拍手掌,鱼就会游来;他喜欢躺在洒满阳光的玻璃窗下的躺椅上看书,最近几年,开始喜欢看历史方面的书籍。生活如此多姿与健康,是因为他相信,管理和引领一个企业就像驾驶一条船,在大海之中,方向盘要把握好,很多时候取决的是自己的心态和性格。
"刚出道的时候,初生牛犊不怕虎,很急。"他说,"当你经历了许多困难、挫折成长了之后就会变得成熟,成熟之中还需要坚定,坚定的信念会更加强,更加自信。"
徐少春变得平和,平和的徐少春都快被媒体遗忘了,然而这些年,金蝶的公司治理、技术与产品却在悄然成熟。这让我想起了5年前那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大反思,而这些年,当深圳不再成为全国追逐的热点,当一切喧嚣走向平淡,制度与文化已然开始成为这座城市中企业的主流,一批企业着力打造起百年大业的基石。
譬如华为,譬如万科,如果金蝶转型成功,那么,还有金蝶。
徐少春简历:
金蝶集团董事局主席,兼任首席架构师。
1983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后师从会计理论学家杨纪琬教授,获硕士。
1991年创办深圳爱普电脑技术有限公司,1993年与外商合资创立深圳金蝶。
2001年,金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4年后转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
徐少春崇尚管理文化,是中欧工商学院早期的EMBA。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