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少春:中国管理模式会形成一种力量

互联网 | 编辑: 江海明 2007-12-10 15:1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有人谈中国式管理,也有人谈中国管理模式。前者如曾仕强,后者如金蝶徐少春。路径尽管不同,却都是中国企业走向海外过程中自信心的复苏以及中国企业成年礼中对过往成绩的肯定与总结。中国管理模式会是怎样?事实上,金蝶本身就是中国管理模式的一个样本。

中国企业,也应"输出"管理

有人谈中国式管理,也有人谈中国管理模式。前者如曾仕强,后者如金蝶徐少春。路径尽管不同,却都是中国企业走向海外过程中自信心的复苏以及中国企业成年礼中对过往成绩的肯定与总结。中国管理模式会是怎样?事实上,金蝶本身就是中国管理模式的一个样本。

主持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软实力"被认为是必须面临的挑战。你也谈过,复兴需要强化"软实力",需要商业伦理,更需要中国管理模式,并认为中国管理模式有三个内涵:中国的伦理哲学;东、西方的现代管理思想;中国各行业成功的管理实践。最近有什么新的感悟?

徐少春:前段时间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全球化时代中国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是简单复制国外的,还是用我们以前的管理办法?也许这两者都有所偏颇。中国还是要形成自己的管理体系,我们也从各行各业中看到了那些成功的企业已经在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中国管理模式。包括金蝶公司,譬如如何服务顾客、如何管理员工,也都形成一套特色,这种管理模式既体现了西方的管理思想,又结合了中国本土的文化,所以我把这种模式称为成功的管理实践。

中国管理模式到底是什么,目前尚无定论,还在发展中。中国企业如何在全球化过程中可持续发展,除了创新与商业模式,还要形成自己管理的个性。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企业一定有自己优势的管理模式,如果把各行各业成功的管理实践总结出来,就会形成全球化的中国管理模式。未来,中国企业国际化也会输出管理、输出文化。

在管理模式上,行业不同,管理模式也会不同,企业成长的阶段不同,管理模式也不一样。各种管理模式不可避免带有中国的特色、中国的个性,而不是美国的个性,因为毕竟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当中国的企业走向海外,当中国企业家将这种模式在海外复制时,中国管理模式会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大形成一种力量。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主持人:行业与成长阶段能将企业进行不同的划分。对中国管理模式来说,有没有普遍性的规律与特点?中国管理模式与中国式管理有何区别?

徐少春:如果回归到一个核心,中国目前的转型阶段,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都渴望做出一番事业。拥有越多,被认为能力越强。这个阶段中国人对物质的追求要胜过对精神的追求,实际上是一种个人主义。了解这一点,中国管理模式要特别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个性,尊重员工个性发展的需求,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都好解决。

第二个特点还是要讲一些约束,特别在核心流程里要讲约束,这是发挥团队整体优势的关键。中国企业要建立制度,但并不是什么制度都要建立,先把那些关键的制度建立好。比如在金蝶,管理好干部是最重要的,那就要做好干部管理,建立干部管理条例,如何赏罚干部、使用干部、提升干部、调整干部等要有一系列的制度。比如中国的城市管理,如果觉得最重要的是交通,那就先把交通理顺。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要有适应该阶段的管理模式。

中国式管理强调一种观念、一种概念;管理模式更强调实践,并形成了系统化。今年金蝶将公司的使命改了,其中有一条就是引领管理模式进步。一定要让中国的管理模式能够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多地在公司发展当中起关键性作用。

主持人:你有一个观点,认为个性化ERP将支撑并推动"中国管理模式"。但是,有人会认为,这种说法有在商言商,生拉硬拽之嫌。从发展史看,ERP是来自西方的舶来品,过于强调流程、标准,谈中国管理模式未必要谈到ERP。

徐少春:ERP本身就是管理系统,是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也是管理模式的系统。它将企业成功的流程、成功的制度集成在系统中。譬如金蝶公司使用的协同平台,它所规定的工作流程本身就形成了管理模式,员工只有按流程工作才能协同。管理本身就是一件很复杂的事,任何一个企业家都不敢说对公司每个细节都了解,但ERP可以积攒所有的信息,老板想看时随时可以找到,如果没有ERP,老板想知道这个信息,他要打很多的电话,找很多的人询问。ERP改变了人的决策方式,提高了决策的质量。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5 页1234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