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拆!Razer铜斑蛇活体解剖

互联网 | 编辑: 2005-08-30 13:00: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9个月一代的电脑硬件升级规律似乎已经冲破了行业的限制,距离上一代旗舰Diamondback发布之后的9个月,Razer全新的顶级巨作Copperhead携同2000dpi的高精度激光引擎正式面世,向世人宣布激光专业游戏鼠标时代的来临。Copperhead溶入的是Razer独特的产业文化以及累积了Razer将近

Diamondback 和 Copperhead 的分野  

  上图所示的Copperhead和Diamondback在高度上有着比较明显的差距,Copperhead的背部曲线要明显比Diamondback高出2mm左右。 

  Copperhead和Diamondback的背部曲线对比--Copperhead在为了给手掌根部提供更舒适的触感而提高了整个背部的曲线--甚至鼠标的尾部,上图所示的两张图就能充分地体现这两个相当体贴的修改。

  采用激光引擎的Copperhead取消了普通LED引擎的光头罩,光线的着落区十分小,当然在模具的设计时就会将通光孔缩小,尽量减少内部构件和外界的接触,减少灰尘的侵入。此外,在Copperhead的底部还设置了一颗按钮,估计是用于Reset到出厂设置用的重置开关。另外一个在材质上的改变就是Copperhead不再采用在Diamondback上为了突出透明的灯光效果而使用的半透明外壳,换成了全黑不透明的底壳,希望以后会出现全透明的Copperhead吧! 

  拇指按键的改变--从Razer第一代的光电鼠Viper,到Diamondback,再到目前的Copperhead,拇指按键从无到左右各两颗,骤眼看上去似乎是一个飞跃的设计,但无可否认地,这两代鼠标的拇指区域/按键设计都是鼠标备受争议的一个设计黑点,以上右图所示的Diamondback为例,很多玩家抱怨这套连体的按键经常会引起前后键的误触问题,而且拇指在着落区到按键的移动距离偏长,对需要极短反应时间的游戏来说这些设计都是致命的,而Copperhead的这套拇指按键设计,很好地避免了这个问题。 

  一个由Razer在Viper上引入并在Copperhead时代冠名以GlowPipe技术的概念:鼠标采用了整条的软胶条实现提高握持力的功能,在这个图能清晰地看到拇指按键的位置,Copperhead的按键独立于防滑条,放置在防滑条和拇指着落区之间。Diamondback的按键则内嵌在防滑条中,和拇指的着落区有相当的距离。 

  两款鼠标防滑条的对比图-Copperhead的厚度要比Diamondback宽,手指可以尽数放置在防滑条上,不需担心手指会误触侧键-一个相当大的改进。 

  Copperhead的拇指着落区要明显比Diamondback内凹和拉长,要比Diamondback更加棱角分明,这样的改进并不能说孰优孰劣,笔者更加喜欢Diamondback较大的内凹角度,但却对其更加硬朗的线条感到有点不适应,当然了,这和个人习惯密切相关,该怎么评论就让各位看倌发言了。

   仿肤表涂层以及主按键的凹陷区域在Razer的第一只Boomslang开始就已经是招牌设计,Razer自然将这个优良传统传承到Copperhead上,不过在造型以及用料上Copperhead和前作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和手指的贴合度很好,材质的手感十分清爽,对手汗的敏感度相当低,可以说这种材质在鼠标按键方面已经是十分完美。

  在拇指按键上,Razer的Hyperesponse技术通过优化拇指按键曲线以及表面材质,将按键的触感提升到极至,通常玩家在星际、魔兽等游戏使用Copperhead的微操中都能达到300APM(actions-per-minute,每分钟的按键动作)以上的速度而不会感到按键的粘腻。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