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人,你适合在什么样的企业工作?2
那么为什么对应届毕业上来说大型的欧美企业不是最理想的选择呢?首先,他们的工作分工太细致了,以至于你会感觉自己就是一个螺丝钉。像我知道的美国的某大型通信产品企业,财务部门的横向和纵向的分割太多,普通的财务人员根本都不知道自己的下一道环节是什么。据个例子说,光是A/P会计就有好几十个人,而且分成若干个地区,那么这些人都干嘛呢?连一个A/P凭证都不是做全部的,只做A/P的发生或冲减的瘸腿分录,之后另外的Treasury或其他部门的人根据系统信息做另外一笔对应的借方或贷方分录。可想而知,如果这样下来3~4年,你能学到什么东西?当然不否认个别突出人员突破界限,但是毕竟是整体体制上限制你的发挥空间。 其次,企业官僚主义很严重。当然,官僚主义是所有大企业的通病,但是欧美大型企业尤其是厉害。通常很多普通员工是无法分辨那么庞大的内部分工的,所以一般就某一件事情的决定来说,需要同时给若干个甚至几十个人发E-MAIL来申请。如果运气好,有人肯站出来作决定还好,否则你就耗着吧——当然,你的责任也是可以免除的——因为你已经发了E-MAIL了。造成这样局面的部分原因是,欧美的法制意识强——这当然是好事——副作用是没有人轻易地做什么决定。所以,收到E-MAIL、派发一切文件、参加一切会议都需要签字,证明有此事。很多财务人员会被自己的上司告知:不要多管闲事!所以欧洲企业有很多委员会来集体讨论问题,并决策。参考瑞士这种国家连整个国家都是依靠委员会来运作,那么企业里出现很多个委员会也不算是很稀奇了。 再次,现在的欧美企业,地道的欧美企业文化越来越少了,这点恐怕会很多崇拜欧美的人伤心了。除了英语比较普及之外的好处外,如果你的位置不是特别高,那么你很难体会欧美母公司的企业文化的。为什么呢?因为文化是由人带过来的,可是大部分欧美企业为了节省人力成本,所以用大量的华侨——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华裔;或者是海龟——我们的海龟们最喜欢的方式——衣锦还乡——得以实现。这些人的特点是中西合璧,更准确地说是对总公司可以用总公司的文化交流,对国内员工用轻车熟路的中国文化来交流。所以如果你不幸摊上的是比较不地道的领导,那么要面对的是:功劳没有你的事情,责任你来背。这种场合你个人来说,感受最多时不是欧美文化,而是港台文化和办公室政治。工作在某美国鼎鼎大名的电脑公司(曾经是硅谷精神的象征)的一个小伙子曾经跟我抱怨说:“现在我们公司到了下班的时间,没有人敢走!部门经理等到公司领导下班了才走,我们呢只能等到领导下班了才走!我一个单身,早走完走无所谓。那帮拖家带口的领导们,也不知道想什么吃呢!”我很诧异地问:“不对呀,你们公司是公认的最好企业,怎么可能呢?”他说:“公司现在动不动拿劳动合同威胁员工,分成什么第三方、短期、1年、2年等等很多等级,而且时不常地放出风声说要裁员。都是我们自己人搞出来的名堂,总部人哪里知道这么多的花样!”
最后,欧美企业喜欢将棘手的问题进行外包,如:合并业务、税务筹划、投资分析等。所以,就这种业务来说,除非你是高级管理人员,指导整个项目的运作,否则你即使参与了也是一个熟练工的工作而已。有时候外包给第三方做,并不全是出于第三方的专业水平有多高而是一种内部斗争的产物。我知道的一个非常有名的美国电信设备供应商的中国区CFO跟我说过: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请4大会计师事务所给我们做税务咨询吗?并不是他们的水平有多高——事实上很多国内的会计师税务所比他们更精通中国税法、人脉也好——因为万一出现什么工作失误时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同总部说:我们用的是最好的会计师事务所,所以连他们都犯了错误,我就没有办法了!做事的立足点根本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给自己找出路,这就是花了很多钱请那些第三方来做事情的原因。还有一种情况是,CEO 想要做点事情,但某些委员会不同意,他需要一个所谓的、独立的第三方做评估,以便于堵住大家的嘴。大家都知道,很多咨询公司根本不“独立”——至少是在人格上——所以他们首先要揣摩委托人的心思,只好绕了很大弯来迎合你。全世界最有名的某咨询公司曾经做过关于一个工厂是否值得收购的问题的咨询,连瞎子都知道不应该,但是全球CEO想收购,所以咨询公司最后给了一个支持收购的建议。现在这个被收购的公司已经关门了,据收购日起不过是2年的功夫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