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页
记者:您感觉SNS网站融资容易还是不容易,前景如何?
张帆:做到的事情,都不是最难的。现在很多公司都说上市,以为上市之后很多事情都解决了,其实上市之后面临的难题就更多了,企业不同时期有不同挑战。很多创业者认为融到钱就是成功了,实际投资领域这面的钱不少,关键在于团队做的东西能不能吸引他们。
记者:让我们的话题回到占座网上。您最初怎么想到做一个SNS的网站?
张帆: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在做占座之前我们在做软件开发,我们当时最成功的市场之一就是学校,1000多所重点院校都有我们的产品在里面。我们在给学校合作之后,和学校方面产生了很好的联系,在一起探讨如何把服务做的更好。当时发现中国的校园环境,硬件已经做的非常好了,更多的应该做一些应用,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和老师制作课件,另外一方面,我们发现学生最缺乏的是沟通,人本身就是社会动物,不沟通会有很多问题发生。沟通的总要性,以及我们对学校的了解,促使我们做这个平台。当时没有SNS的概念,当初这个平台就是让学生更好的沟通。
记者:所以我们也是从学校起家的。
张帆:这个也是受一些硅谷创业公司的影响。中国互联网用户最活跃,思想最密集的就是学生,而且从品牌植入的角度讲,这个时期更容易让用户接受。
记者:我们的用户还主要是学校的学生么?
张帆:学生会毕业的。我们的用户群一部分是学生,还有约30%的用户已经上班,两年前大四进来的学生就已经成为白领了。
记者:我们将来白领的用户会比较多?
张帆:从长期来讲,会有这么一个比例。但学生用户也会有自己的空间。
记者:很多网站走的都是从学校学生到白领的发展道路,还有很多其他的SNS网站在往白领的领域发展,那么占座网认为自己在群雄并举的局面里脱颖而出?
张帆:两点。一方面我们是从学校起家,离学生比较近,能够更贴切的反应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我认为是团队,做这个行业的高手很多,能够在一起工作的团队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团队和磨合期在SNS网站中尤其重要,社区发展更需要各个部门协调发展。我们的核心团队,在行业摸爬滚打两年多了,这个在国内SNS领域也是不多见的。
记者:刚才您讲到了占座网的一些特点,那么在您看来我们的发展有一些什么软肋么?
张帆:公司早期都会有软肋,不断发展的目的之一,就是把软肋变强壮。我们目前一些明显的软肋,已经被化解了。当然随着发展,还有一些需要加强。但我们总需要人才,现在的软肋可能是需要更多的人才。
记者:谈到人才,SNS网站最需要的就是人,在起步的时候我们有什么特殊的方法来“拉拢”最初的用户?
张帆:我们引入的用户,多是对占座的氛围、理念,分享的比较透彻的。中国的网络环境,最初的匿名和随意性虽然让人有很大的自由,但是对很多人也是一种压力。让用户发现网站的氛围,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记者:我们后面有很多海报,那么活动是我们聚拢人气的一种方式吧。
张帆:活动是一个产物,当比较活跃的年轻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必然有这个需求。早期占座会去引导这些活动,但是现在已经有很多“占友”有自发的活动。
记者:在SNS网站的发展中,似乎存在两种主要的方式,一种是MySpace的架构模式,另一种是Facebook的架构模式,您觉得那种模式更适合中国的现状?
张帆:谈不上哪种更适合,两种需求都会有,甚至同一个用户两种需求都会有。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产品类型,或者不同的两点来吸引用户。最核心的其实不是表现形式,而是把相关的人放在一起,给他足够的工具去做想做的事情,这就够了。
记者:谈到工具,我们会想到开放API,很多人都在谈论这个问题,您认为这会是一个趋势么?
张帆:API的事情,其实我们一直在关注、探讨。在国外的环境,这是可以拿出来说事儿的,在国内还是应该谨慎一点。好的开放系统,背后应该有两个支撑,一个是信用机制,一个是健全的法律系统,尤其后者更为重要。
记者:不过现在国内很多网站已经开始做这件事了。
张帆:但是现在还没有真正做起来、真正开放的环境。
记者:但是我们要等到您刚才说的两方面都成熟了,才去做开放API的工作么?
张帆:这是互相带动的。也许大家对开放API的需求大到一定程度,促使刚才说的两个系统不断完善。就像行车一样,没有好的公路、没有好的行车规则,再好的车你也不敢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