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与魔鬼的拥抱 人肉搜索的边界在哪里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8-09-24 10:29: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第一页

在和租住自家房子的崔女士发生房租纠纷而崔女士不辞而别后,家住北京天通苑社区的林女士在网上发帖悬赏1000元寻找崔女士,帖子里公布了崔女士的真实姓名和手机号码,引发网友“人肉搜索”。崔女士认为林女士的行为给自己的名誉和工作带来了极大影响,于是将林女士告上法庭,要求林女士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万元。

9月19日上午,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驳回了崔女士的诉讼请求。

“此案可以看作由于‘人肉搜索’而产生种种纠纷的一个样本。究竟如何看待‘人肉搜索’这一新兴的网络现象?如何进行规范以确保每一位守法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这些问题值得每个人思索。”记者近期走访的一些学者和普通网友都表示对频频发生的人肉搜索事件关心。

事实上,“人肉搜索”从出现之日起,就曾经催生过数起轰动一时的网络事件:从2006年的“虐猫”事件到“铜须门”事件,从2007年年底“北京女白领死亡博客”到今年的“网上视频辱骂四川地震灾区”,每一次的“人肉搜索”都会详细公布被搜索人的信息,借助强大的网络力量,让被搜索人无处遁形。

“人肉搜索”是否应被全盘否定

广义的“人肉搜索”泛指一切由信息“征集者”提出问题、信息“应征者”回答问题的信息搜索与提供方式;狭义的“人肉搜索”是指以网络为平台,以网民为资源,逐渐获取某个人或某些人信息,然后整理分析这些信息,最后找出并确认,实际上就是人找人的过程。

心理咨询师胡娟认为,“人肉搜索”之所以能形成庞大势力,产生一呼百应的效果,是因为“人肉搜索”的基础在于“人多力量大”。如今,公众的许多权利是通过网络动员来激活、实现和凝聚的。

“网络社区”给予人们平等参与的权利,使人们由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变成主动的信息提供者,自我成就感得以提升。而“人肉搜索”则是进一步地让每个人都变成了“警察”、“法官”和“道德审判者”,以网民为代表的草根群体正体验着一种空前的“权力幻觉”。

在胡娟看来,“人肉搜索”并不乏积极的社会意义,它预示着现代公民意识的成熟,并充满着捍卫、重建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激情。

网友“银色浪漫”认为,“人肉搜索”具有一定的正面功能,“人肉搜索”对假、丑、恶等现象的深入揭露,起到了一种很好的舆论监督与制约作用,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对公平、公正的向往。

同时,“人肉搜索”可以收集单一技术引擎搜索不到的庞杂信息,拓展互联网功能。在汶川特大地震后,灾区通讯、交通大面积中断,数十万人无法及时获知亲友信息,许多网站适时推出了寻人功能,动员网络力量搜寻灾区群众信息,所利用的正是“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人肉搜索”技术。在一些公共事件中,“人肉搜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华南虎”事件,网友们就是以此发现了“年画虎”,并找出其生产厂商,才使整个事件出现重大转机;“虐猫”事件中的女护士被单位解职,道德、正义和良知的胜利是显而易见的。

一位网站社区版主认为:“网络的力量超乎想象,当丑恶事件出现的时候,网友就变得空前团结,并且非常具有正义感和责任感。人力加搜索引擎让调查的力量异常强大。”

“人肉搜索”的边界在哪里

被媒体称为“中国网络暴力第一案”中的原告王菲,正是因妻子记录自己和第三者交往过程的博客在网站上被公布,从而成为“人肉搜索”的对象。当自己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全部被曝光后,不堪其扰的王菲便将公布妻子博客的网站告上法庭,认为对方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和隐私权。

和王菲案一样,林女士将一份写有崔女士真实姓名、电话号码以及名为“誓与天通苑骗子斗争到底!希望大家提供线索”的帖子在天通苑社区论坛上公布。崔女士认为,林女士帖子中的部分语言对自己进行了侮辱和诽谤,而且公布了自己的个人信息,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