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跌停引发资本撤出担忧
人民币跌停引发资本撤出担忧
12月的前两天,境内即期市场人民币对美元走出令人惊叹的两个跌停。市场猜测,作为下半年唯一对美元保持显著升势的主要新兴市场货币,人民币是否将结束“一枝独秀”的时代?
一位监管部门人士昨日发表讲话,货币大幅贬值会引发资本撤出,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大于货币贬值对出口的正面效应。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币不会出现持续大幅贬值。
周一,境内即期市场人民币对美元跌停,引发关于人民币会不会进入贬值通道的争议。
三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有关汇率政策的措辞有所变化,未一如既往地强调“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仅提出“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改进外汇管理,维护总量平衡”。
上述监管部门人士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将掉头进入大幅贬值通道。“汇率持续贬值会引起资本持续撤出,并恶化这种预期,更多的资本撤出反过来又会让汇率更大幅度地贬值。”
在这位人士看来,周一人民币大跌主要缘于市场预期,一方面是担心国内宏观经济有加速下滑趋势,另一方面前期其他货币对美元均有大幅贬值,因此市场认为人民币也应有所下跌。
最近公布的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38.8,为2005年1月指数创立以来最低,显示出明显的经济收缩迹象。
7月以来,美元对澳元、欧元等货币均出现较大升值,人民币对美元却较稳定,中间价连续几周在6.82~6.83的狭窄区间内波动。根据摩根士丹利11月下旬发布的一份报告,年内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升幅均超过13%。人民币是今年以来唯一对美元保持总体升值的主要新兴市场货币。
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外汇专家认为,如果人民币汇率弹性是增加的,那么在整个国际外汇市场上美元升值趋势确立后,人民币不可能单独长期对美元保持升势。
这位专家称,类似周一的波动以前也出现过,往往是一些大机构在市场上大量购汇所导致。9月也出现过类似行情,但波幅不如此次。
FX168外汇分析师李骏则认为,7月后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经历3个阶段:7月至11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处于整理调整阶段;此后将迎来一段贬值期,但贬值幅度不会很大;如果中美经济均好转,人民币还会重新走上升值之路。
市场存在一种观点:目前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人民币贬值趋势有助于提振出口。上述监管人士认为,出口行业面临的主要是外需减弱问题,而非价格问题,而汇率只能影响价格而不能影响需求。从其掌握的情况看,至少到10月,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资本流入无明显减少。
对于资本撤出的担心,政策层面似乎已有所显现。昨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要求符合条件的服务贸易、收益、经常转移和部分资本项目对外支付提交税务证明。上述监管部门人士认为,此举对加强资本管制将有一定作用。
人民币贬值是喜是忧:
孙立坚:人民币贬值对我们有利吗?
我们尽管知道人民币增值对改善我们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必要性,但中国政府并没有屈服于内外的压力,在一开始就迅速大幅度的调整汇率或在当前流动性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的严峻时刻还继续单边升值,而是和前期出口退税强化政策一起,又迅速开始向下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世界其他货币也在对美元大幅贬值,如英镑、欧元和除日元之外的亚洲各国货币等)。其最根本的理由是:对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汇率制度的选择及其调整,并不是为了只解决国际收支的失衡问题以缓解贸易摩擦和前一阶段货币流动性的冲击问题。
事实上,我们的政府至少要关注两个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的指标:一是经济增长。因为有了它,就能解决就业,就能保证人民的生活。尤其在我国贫富分化、区域差别、劳动力过剩和政府资源再分配能力有限的现状下,任何引起经济增长迅速下滑的要素都会导致社会不和谐的问题发生,从而不得不引起政府高度的关注。在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的金融危机,进而渗透到实体经济这样的困难时期,政府的立足点更会考虑到“保增长”的目标上来。
二是维持物价的稳定。不管价格的上涨是由成本推动的,或流动性泛滥所造成的,还是由旺盛的需求所拉动(事实上这两者有时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只要严重损害了大众的购买力,尤其在中国经济发展失衡的环境下,都有可能因为高通胀的问题而严重破坏社会的和谐的生态环境。去年下半年,由于工业生产要素的价格高腾和农产品进口价格的攀升,我们就遇到了这样的挑战。不过今天,我们倒要注意另外一个价格稳定问题——即像韩国那样,外资大撤离造成的本币泛滥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为此,央行主动向下调整汇率,增加游资换汇的成本,从而保证中国市场的价格稳定。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这两大目标实际上很难兼顾,尤其中国目前对外经济依存度很高,汇率水平调整的“艺术性”不强,就会凸现这两大目标之间的冲突。比如,人民币迅速增值,虽然能够挤出靠恶性价格竞争的劣质企业,同时也能缓解资本的大量流入,但它可能会影响在华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影响中国经增长的一大支柱——出口产业,从而影响增长,影响就业。相反,如果我们一味坚持汇率的稳定,那么,贸易摩擦的成本就会加大,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也会提升。尽管当前通缩问题是全球共同担心的问题,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为救市而投入的过多流动性和庞大的国际收支顺差一起(因为今天在人们更看重价格的萧条经济时代,中国的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在有竞争力的汇率水平保证下会更充分地体现,贸易拉动增长的引擎还会势不可挡),还会对我们的物价稳定构成不可小视的威胁。因此,政府就是在利用资本账户管制,人民币外汇市场干预效果较为明显的环境下,通过主动的汇率“调整”方式来努力平衡上述的两大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的调整在短期内不一定是直接盯住国际收支的平衡,而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汇率调整这一手段来使上述两大政策目标“兼顾”的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
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各国的企业倒闭、劳动失业等问题会日益显现,而且变得越来越严峻,于是,贸易和汇率上的“自我保护”,有可能会演变成各国之间一种“过度价格竞争”的态势,这对到目前为止不断推进的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将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冲击效果。尤其是对中国政府汇改节奏的控制更加带来意想不到的“遏制作用”。
基于以上的事实,我们认为:要彻底摆脱各国之间“价格竞争”的博弈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中国政府首先还是要不断加大力度改善民生刺激消费,以及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收入再分配的政策,以提高我国内需水平和全社会抵御汇率政策变动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冲击。比如,对龙头产业和新兴产业在促使其向高附加价值产业链转移的同时,要对其环境成本、研发成本、人力成本给予必要、适度的“援助”(有力的减税和财政补贴政策等)。
同时,要对产业结构转变所释放的失业人群给予妥善的安排。并尽快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消化就业市场不断上升的压力(比如,农村城市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就业机会等)。而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才能扩大可持续的内需水平,才能保持至关重要的社会和谐。否则,目前外需的急速和大幅的收缩,会让政府今后付出更大的管理代价。
另一方面,这场危机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外汇资产的运作方式和结构优化变得越来越重要。固然主权基金的海外运作和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优化必不可少,但是操作成本受到外部“警戒心”的强化和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过度反应而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政府在这轮联合救市的过程中,在不断强化自己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话语权”的基础上,应该要加强我国稀缺资源和技术产品的进口,建立必要的战略储备和促进自身产业的升级,而同时要为民间企业的海外资产运作提供制度上的方便和信息利用上的便利。
再者,政府更要投入必要的人力资本,进一步吸引一批有所建树的海外人才,提高我国整体海外市场运作的质量。当然,企业的商业行为也会要求企业自发的进行“学习”。但是趋利的行为往往会让企业陷入短视的境地,造成人力资本投资不足,质量下降。
最后,从宏观层面上,政府要十分清醒,不能让人民币价格过度过多的调整,否则,不仅会引起目前更多的、来自各方面的国际摩擦而影响我们正常的出口,而且,我们企业控制汇率风险的努力也会松懈下来。为此,短期内中国政府可以加强有效的资本管理(虽然成本越来越大)以防治大规模资本移动对我国汇率水平产生的波动压力。否则,人民币汇改的节奏可能因此出现失控。
总之,动用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工具,短期看上去确实能够缓解就业压力,最快地促进中国实体经济的复苏,但中长期来看,因为我们的竞争对手也会在策略上“尾随”我们,再加上中国企业的汇率风控能力意识和水平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这样,最终依然使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从而影响中国企业的经营绩效和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近我们有不少企业和机构在这轮“美元独大”的格局中,产生了不可小视的汇兑损失,这就是一个最迫切需要应对的危机预警信号!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央行积极的汇率调整主要是为“刺激内需”和“结构调整”的宏观经济政策逐步发挥作用赢得宝贵的时间(否则,经济一旦出现“硬着陆”,就会破坏中国社会的和谐),而不是单纯地向市场释放出中国政府今后将不断采用主动型的汇率贬值来促进出口,保证就业这样的政策信号。
人民币若贬值不利危机应对
马红漫:人民币若贬值不利危机应对
本币贬值并非一国所独有的“法宝”,能够被贸易伙伴轻易复制;单个经济体本币大幅贬值极有可能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的全面兴起;一旦人民币长期趋势由升值转为贬值,热钱必然会选择及时套利了结,并回流本土。因此,汇率政策目前不应成为调控政策的主角。
在市场几乎习惯了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之时,人民币汇率却出现了大幅下跌。12月1日美元兑人民币在询价系统收报6.8848,人民币汇率较上日收盘价6.8349重挫0.73%。
本币汇率的大幅波动引起市场各方的高度关注。中国海外出口形势趋于恶化,让有关人民币汇率将由升值转贬值的判断占据了上风。而单日人民币汇率的大幅下跌,似乎让这一判断得到了印证。然而,综合各方面因素,笔者认为,断言人民币汇率趋势就此走向贬值的可能性并不大。
出口萎缩是本轮中国经济调整的最初表现,也是抑制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负面因素。通过本币贬值,能够使得出口商品的海外货币计价标准降低,是国际贸易领域惯常的“奖出限入”措施。然而,现实的经济状况要比理论测算复杂的多,单方面货币贬值的最终经济效果往往达不到理论预期。
首先一点,货币间的汇率高低是一个相对价格,本币贬值并非一国所独有的“法宝”,能够被贸易伙伴轻易复制。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时,东南亚各国都试图通过本币大幅贬值来输出危机,但是集体一致的货币贬值行为结果,根本无法改变相互间货币兑换基准。同样的,中国如果轻易选择大幅贬值,只会遭致其他经济体的跟风报复,贬值行为本身只能带来货币数值的账面变化。
其次,此次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大经济体联合起来一致应对才有可能取得政策成效。之前各大央行的集体降息就是表率。反言之,一旦“联盟”被打破,只会让各个调控部门自乱阵脚,使得金融危机的危害性进一步扩大。单个经济体本币大幅贬值极有可能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的全面兴起,在互相敌视的贸易环境下,显然不利于各经济体联手应对金融危机。
第三,之前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将长期维持升值状态,也正因此,大量的所谓海外热钱纷纷涌入境内。对于这些热钱而言,一旦人民币长期趋势由升值转为贬值,必然会选择及时套利了结,并回流本土。如果估算中数千亿美元规模的热钱突然撤出,对于中国金融市场和经济实体运行的冲击之大可想而知。
综上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短期内大幅贬值不利于应对金融危机。当下,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才是保持经济增长的核心,汇率政策不应成为调控政策的主角。
□马红漫(上海 资深评论人)
专家:不能以贬值提振出口
人民币连续两天跌停 专家:不能以贬值提振出口
余永定认为,让人民币贬值来提振出口是错误的,其实质是通过补贴出口部门来补贴外国消费者
人民币兑美元连续4日贬值,且在国内即期外汇市场的连续两天跌停,人民币是否已进入贬值通道立即成为市场争论的焦点。
贬值正当其时?
12月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大跌156个基点,当日国内即期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收报跌停于6.8848元。昨日,人民币兑美元以6.8527元的中间价交上一交易日再跌22个基点。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美元在询价系统收报6.8870元,再度封于跌停。
当日美元兑人民币一年期选择权隐含波动率午后买盘报价达16.5%,刷新了早盘刚刚创下的2003年以来的高点纪录。与此同时,海外NDF市场上一年期人民币兑美元报价为7.2950元,较上一交易日再跌270点。
人民币兑美元连续4日贬值,且在国内即期外汇市场连续两天跌停,被视作人民币开启贬值局面的信号。兴业银行(601166)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人民币不仅可以贬值也应当贬值。“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提供的有效汇率指数计算,9、10月份人民币的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年升值率分别达到了9.4%和14.4%,升值速度显然过快。其二,在人民币汇率波幅扩大到0.5%后,当前国内外物价水平较为稳定,国际资本流动性速度比较低的情况下,正是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好时机。”
鲁政委表示,即将举行的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汇率问题将彻底淡出,且FDI数据自8月以来一直延续总体下滑趋势,当前人民币汇率贬值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波动幅度加大、并进行适度可控贬值的环境已经具备。
不过据媒体报道,财政部长保尔森周四和周五到访北京进行中美高层“战略经济对话”期间,还将促请中国政府让人民币进一步升值。这一消息使得国际压力减轻的说法仍存疑虑。
资深经济策略师梁福涛认为,人民币是否将持续贬值的根源要看经济基本面。“虽然人民币利率大幅下调,但是利差仍比美国要高,利率下调没有直接导致人民币汇率下跌,但是却改变了汇率预期。”
他强调,近期美元短期走强使得人民币贬值预期有所升温,可以肯定一点,就是汇率政策已经放弃主张升值。
专家:不可以贬值提振出口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未来人民币会保持一个基本稳定的态势。而采取人民币贬值会带来以下结果:一是当前抑制出口的主要因素是全球经济衰退和外需疲软而不是汇率问题,因此人民币贬值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出口问题;二是主动贬值或将带来市场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导致资金的大量外流,这对当前我国扩大内需不利。
“在依然存在大量贸易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的情况下,让人民币贬值来提振出口是错误的,其实质是通过补贴出口部门来补贴外国消费者。”社科院世经所所长余永定对新华社说。
同时江苏银监局局长于学军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虽然上周央行大幅降息后加大了人民币贬值压力,但是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人民币大幅贬值可能导致热钱由之前的流入转为流出,进而导致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当前并不是进行汇率制度改革的好时机,一切应当以稳定为主。”
人民币不应该贬值
摩根士丹利王庆:人民币不应该贬值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近日撰文指出,12月1日人民币对美元大幅走低的情况,证实了市场对人民币贬值在即的判断。然而,在当前市场对许多新兴经济体信心非常脆弱的时候,出于以下三个理由,中国理应对人民币贬值保持谨慎。
今年以来,人民币在新兴市场主要货币中录得了对美元的最大升值幅度7.8%, 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升幅分别达到13.4%和13.5%。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人民币是目前唯一对美元保持升值的新兴市场主要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在11月17日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然而,除了提及需要保持币值稳定之外,该报告实际上对汇率政策前景保持缄默——这显然不同于央行以往的做法。
自2005年7月中国改为管理浮动的汇率政策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发布了14篇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前13篇报告中,均有1到2段专门讨论人民币汇率政策,但该期报告并没有提及汇率政策,这不免引起前期人民币汇率政策将有所变化的猜测。
2005年7月21日,中国政府启动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对美元大约升值20%后,人民币现在似乎正在向对美元近乎硬盯住(hard peg)的汇率制度回归。这是不是一场人民币新政呢?或者,这只是一个过渡性安排,目的在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引导预期并维护金融和货币稳定?一切有待时间验证。无论如何,我认为中国汇率政策已经出现了意味深长的变化,其中的核心要义在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保持稳定。
今年以来,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相对美元大幅贬值。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下,中国的出口增长也自年初开始大幅减速并预计将在未来几个季度里进一步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投资者开始考虑人民币还能稳定多久便会追随其他新兴经济体货币一起贬值的问题。
尽管如此,如果人民币汇率由市场自由决定,我相信其持续贬值的风险很低。在没有中央银行干预的情况下,要实现人民币贬值市场对外汇的需求必须大于供给。但在可预见的将来,我认为上述两种条件都不太可能发生。不过,如果央行强力干预外汇市场,即使存在大规模的净外汇流入,人民币也可能贬值。然而,实际操作中会使外汇储备愈加堆积。
如果中国从政策的角度认为必须贬值,我们便无法完全排除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人民币贬值有利也有弊。贬值最显而易见的好处是让中国出口商的产品更具竞争力。但目前中国出口行业所面临的困境更多源自外部需求的严重恶化,而不是来自强势汇率。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贬值也许能减缓出口下滑,但并不能逆转出口恶化的趋势。
在目前市场对许多新兴经济体信心非常脆弱的时候,至少出于三个理由,中国理应对人民币贬值保持谨慎。其一,人民币贬值可能会触发大规模资金外流,动摇国内金融市场稳定。其二,如果作为区域稳定象征的人民币发生动摇,可能会对整个地区的其他货币产生较大的负面溢出影响。其三,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立场的美国民主党入主白宫和国会,中国也许并不希望在民主党执政之初便以人民币贬值的方式与之对抗。
权衡利弊后,我认为人民币贬值得不偿失。
社评:人民币汇率的长短期博弈
社评:人民币汇率的长短期博弈
12月的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大幅下跌156个基点,创下了近一年以来单日最大跌幅。受此影响,人民币即期汇率也创下了汇改以来最大跌幅,单日下跌485点。而在此之前,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合约(NDF)早已在2008 年5月就已改变了人民币升值预期,进入贬值轨道,同日亦形成一波普跌。
人民币汇率如此大幅度变动使我们不由得想起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国际清算银行会议上对人民币贬值问题的取态。人民币是否在经历两年的升值之后,转而进入贬值通道了呢?央行相关人士周一对路透表示,央行会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汇率改革。
市场目前则对贬值保持谨慎的态度,有观点认为中国现在还未出现贸易顺差的大幅收窄或严重的通货紧缩,以价值回归为目的的人民币升值不应该就此打断。人民币此次大幅度的下跌更有可能是受到前期美元不断走强的影响,人民币此次选择短期的调整是为了释放美元上涨带来的实际升值影响。
经济危机中的汇率变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人民币坚持不贬值的策略在给我国出口造成极大压力的同时,使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升,同时也为限制了危机的蔓延。当时的政策选择不仅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尊重,同时也给外界形成了稳定发展的形象,更有效的吸引了外资。
不过我们应当注意到,亚洲金融危机从范围来看毕竟是一场区域的经济危机,美国、欧洲两大经济体受到的影响有限。我国在人民币坚持不贬值的基础上对美出口不降反升,中国经济因此完成了“保8”的目标。
而此次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覆盖全球,传统的美欧国家深受影响。数据显示,美国、欧盟、日本9月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都处于2006年以来的最低点,美国更是在10月份创下了38.0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历史最低点。在刚刚结束的广交会上,我国的传统出口大项纺织服装产品共成交34.2亿美元,较上届下滑39.3%。其中对欧盟和美国的成交额分别下降28.6%和36.1%。中国已经成了全世界的希望,十年前那种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情况已不可能出现。
而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出口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大大超过了十年之前。虽然目前的政策仍希望内需能够起到经济缓冲的作用,但经验证明拉动内需的效果远远小于出口政策的变动。所以在实体经济明显受到冲击的情况下,贬值等一系列鼓励出口的政策可能性极大。
目前的难题在于,假如选择贬值,其效果仍然难以控制。由于中国的出口商品存在众多的同质竞争者,东亚、东南亚制造业的竞争基本上纠缠于价格。人民币的贬值政策可能引起相关国家的“贬值竞赛”,人民币贬值造成的形象损失成本可能不会带来预想的效果。中国同时还作为欧美出口的一个重要市场,贬值同样会激起欧美国家的贸易报复政策。正是由于此,20国峰会形成共识表示各国经济救援政策不应伤害相关其他国家。
长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是必然趋势,而目前国际金融体系的重建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人民币取代或者部分取代美元的地位将在长期给中国带来真实的好处,保证人民币稳健而负责任的形象有利于人民币地位的形成,短期的出口困难将是形成长期利好的成本。权衡短期和长期的利益就是目前汇率政策所要思考的问题。
人民币市场汇价(12月3日)
新华网北京12月3日电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12月3日受权公布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港币及英镑的市场汇价。
12月3日人民币市场汇价如下:
外币名称 | 中间价 |
100美元 | 685.02 |
100欧元 | 869.02 |
100日元 | 7.3706 |
100港币 | 88.364 |
100英镑 | 1019.41 |
来源:华讯综合整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