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Plextor推出世界高端的16X DVD刻录机——PX-716系列以来,曾一度获得了全世界刻录专家的极高评价,PX-716系列也以优秀的刻录品质和众多独特的技术,成为了16X DVD刻录机中最耀眼的明星、当之无愧的性能之王。不过作为世界专业级刻录机生产厂商的PLEXTOR,并没有停止开发
Q-CHECK Beta/Jitter Test
5)Q-CHECK Beta/Jitter Test
此功能可以对一张已刻录数据的盘片(CD或者DVD)进行Beta和Jitter参数的测定。这些参数可以从侧面反应出一张光盘的刻录品质。目前只有PLEXTOR有此技术。这可是以前只有用万元级专业测试设备才能测试的项目哦~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关于Beta和Jitter的概念。
在一张普通的带有数据的刻录盘上,有2种信号的表现形式,它们分别是0和1(2进制)。光盘上有Pit(坑,无反光部分)和Land(平面,反光部分)。其中的Pit是通过激光头对染料层发射高功率激光“烧”出来的。为了避免数据过于冗长密集而导致设计上的难度大大增加,红皮书中规定,光盘上不能出现连续的“1”信号,所以刻录时每一个字节必须通过EFM调制(即8位-14位调制,DVD为EFMplus,8位-16位调制),调制好的信号格式由激光头刻录到光盘上。读取时,若光头发现反射信号跳转,则为1,否则为0。所以一张CD才会有3T~11T 9种时间长度的Pit或者Land(DVD加入了14T这个长度分量)。在CD中,一个“T”的时间长度是213.4ns ,而在DVD中一个“T”的时间长度是38ns 。每一个Pit,Land的规定长度与实际长度的差就用Jitter来表示,单位为ns(十亿分之一秒,也是CD中的Jitter的表示单位)。由于3T长度的Pit或者Land在一张光盘上出现的频率最高,一般的Jitter测试都是以3T长度的误差来计算。红皮书规定了CD的3T-Jitter值应当小于35ns,其振幅波动应该在15%以内。在DVD的场合,由于加入了数据对于PLL 时钟电路信号的偏差,其Jitter值的标准并不是以ns这个单位来表示,而是以%来表示。一张质量好的DVD光盘,Jitter的范围应当控制在8%以下。但是理论上Jitter值越小越好。就针对刻录盘而言,Jitter的大小除了受到Pit和Land长度偏差的影响之外,还与刻录深度对于读取电平的平衡度(Beta)、Pit和Land之间的跳转信号清晰度有关系。
所谓Beta,是指激光头读取光盘上Pit和Land时所使用的激光功率的变化幅值。此数值的大小可以从侧面反应出一张光盘的刻录深度。如果激光功率过强,则PIT会过于明显。而激光功率过弱,则LAND会过于明显。单方面的标记明显不见得是好事,他会影响到读取激光功率的稳定性和平衡度(表征这种特性的物理量就是Beta),超过一定的限度,数据就不能被正确地还原。红皮书中规定了音乐CD光盘的Beta的值应该在±0.08范围以内,橘皮书则规定CD-R/RW的Beta值应控制在±0.02范围以内。而目前RDVD光盘标准中的Beta值也有一定的容许范围。所以Beta值在此范围内的光盘都是可以被正确读取的。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一张光盘品质的好坏,不能单纯的以Beta值的大小来衡量。如果C1/C2或者PI/PO很低,而Beta曲线不平滑,那么说明虽然激光头读取光盘时发射功率发生较大的变化,但是光盘还是比较容易读取的。如果C1/C2或者PI/PO很高,则不管Beta是高是低,该光盘都是难以被读取的。
请注意,用Q-CHECK Beta/Jitter Test功能所测得的Jitter曲线是相对值,它可以让用户看到一张光盘上的Jitter值的变化趋势。表征一张盘片品质的稳定程度。使用此功能对一张光盘进行测试时,必须结合该光盘的C1/C2或者PI/PO综合判断。单纯使用此功能对2张不同的盘片进行Jitter测试,来比较其结果数值的大小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也完全不能说明这2张光盘的刻录品质(也包括音质在内)谁好谁坏!
另外,关于光盘中的Jitter和音质的详细关系,可以参考PLEXTOR以前的文章,在此不作详细介绍。下图就是使用VariRec功能从-4~+4共9阶段调节、每个阶段8分钟使用TAO(track at once)进行追记的盘片的Beta、Jitter值的测定结果。由下图可以看到,VariRec通过改变激光功率而改变了Beta值,而使Jitter值也发生了变化。于是在音质方面也会有相应的微妙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