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开源软件的创新之路

互联网 | 编辑: 2006-03-01 14:29:00转载

开源软件要取得持续发展,必须探索并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惟有具备商业模式的开源软件才是成熟的。

     人们常常陷于一个思维误区:“开源软件是由全球志愿者集体开发的,遵循开源许可协议,其全部源代码是开放的,任何人均可自由获得”,而“全部源代码的开放也表示其全部技术是公开的”。他们不明白,开源软件不能再停留在其早期自由的“理想王国”里,仅供“黑客”、“玩家”们当“玩意”;开源软件要取得持续发展,必须探索并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惟有具备商业模式的开源软件才是成熟的,才能处理好如下矛盾:既不违反开源许可协议,公开全部源代码;又能不公开自己的专有技术,保守自己的商业秘密。

  与一般企业的私权软件创新模式不同,开源软件首先采用由志愿者进行“集体开发”、“合作创新”的新模式,这种创新模式实行“源代码开放”、“技术公开”;但是仅靠这种模式还不足以开发出开源软件的全部共生技术(即不能开发不公开的工程化技术),也不足以向市场推出优质高效、操作稳定、技术更趋成熟、竞争力更强的开源软件产品。实际上,开源软件针对开发工程化技术,还需要“自主开发”、“自主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模式来跟进和补充。开源软件的双重创新模式,“集体开发”、“合作创新”与“自主开发”、“自主创新”两种模式是互补的,互相衔接的,不可分割的;也可看作开源软件开发创新过程的两个阶段。

  近年来国内企业开发并向市场推出一批开源软件产品,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某些企业还沿袭旧的封闭的开发模式和机制,他们在“社区版”上进行剪裁、移植或者简单修改,属于自主开发创新的成果还不多,他们基本上还处于学习、模仿阶段。国际开源社区曾多次反映,中国人在开源软件“集体开发”、“合作创新”活动中,向社区提交自己修改、创新的源程序代码行(到被吸纳)尚属凤毛麟角,以致有人认为:中国人尚未大量进入这个开发创新模式的核心圈之内,而且从这个衡量开发创新人员资质水准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尚有差距。

  为了加快中国开源软件的发展,需要建立开源社区,形成社区开发和企业开发两种互相支持、互为补充的开发机制,社区开发主要是创新,企业主要开发工程化技术,促使产品更加稳定、优化。

  在开源社区,具有“集体开发”、“合作创新”、“技术公开”特征的创新体系,是建立在自由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的,很多创意通常自下而上来自底层志愿者。在这个创新体系中,能够广泛吸收全球广大志愿者的智慧,经常产生大量思维碰撞,并往往撞出不少耀眼的思想火花,经常迸发出创新点子,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但也常常伴随着不够系统、不够稳定、不够成熟的现象。开源社区的创新活动需要有开源领袖(或大师)以及一批核心骨干的支撑,他们在社区负责对志愿者提交的软件包,进一步作“选包、打包、集成、测试”循环的创新活动并实施资源管理。在开源社区创新体系之外,还需一个后续的企业创新体系与之互为补充,企业创新体系具有“自主开发”、“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不公开)的特征,它是建立在企业内部开发部门或企业局域网平台上的,其创新任务是向市场推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计划通常自上而下,开发者是企业专业技术队伍,企业的创新活动需要有经验丰富的资深人士(包括系统架构师)及一批核心骨干的支撑(最好具有参与社区开发创新的经历并与之保持良好的互动接口)。他们在利用开源社区创新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做工程化、产品化、系统化、完善化、稳定性和性能优化的创新工作,在攻克工程化技术方面进行自主创新。

  对于开源软件,孤立地开发或推出一个产品(发行版)是不够的,必须形成围绕该产品平台的生态系统,即要把大量软件(特别是应用软件)移植到这个产品平台上来,该产品要能预装到一些必要的硬件体系结构中去;要能与众多外围设备匹配衔接。而移植、预装、匹配是需要做大量测试、修改以及“再开发”工作的,涉及成百上千个企业协同工作,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为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开发出在全球能进入“主流”的产品,否则要吸引全球广大企业、社区的支持,共同来营造一个生态系统是不可能的。当然在营造生态系统过程中,不能用纯技术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在争取广大企业、社区支持时,特别要争取拥有丰富资源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的支持,为此我们要做好协调工作。

  还必须指出,“分散的低水平重复”很难使开发出来的开源软件在全球占据“主流产品”的地位,为此加强国内联合、国际合作十分重要。

  陆首群:1937年生于无锡,清华大学毕业。中国开放源码软件推进联盟主席,兼任中国高校Linux推进联盟名誉主席,OSDL(开放源码开发实验室)全球特别顾问,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北京网络多媒体实验室主任。曾任国务院信息办常务副主任,北京电子振兴办公室主任兼北京市政府电子工业办公室主任,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董事长,吉通通信公司董事长,中国联通公司筹建组负责人之一。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