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郊区旅游信息化 “数字民俗村”上路

互联网 | 编辑: 2006-03-06 10:18: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我们家的电脑,就我一个人用”

     没有想象中的土炕,屋里的地面铺着地砖,各种电器也很齐全。隔壁孩子睡觉的屋里摆着全家惟一的电脑。由刘主任带着,我们进入一个农户家中。陶峥,16岁,高一学生,是家中惟一了解如何使用电脑的。“我们家的电脑,就我一个人用,我爸有什么事,也是找我来干。”陶峥笑道。三年前为了学习,陶峥就有了这台电脑。看着孩子熟练使用电脑上网,围观的家人脸上充溢着笑容。

     为了使用无线网络,需要一个无线网卡。陶峥说,有一个信号接收器,效果可能更好。打开记者自带的笔记本电脑,接入村里的无线网络,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都很方便,网速并不比城里的宽带慢。

     昌平区旅游局办公室的王少华介绍,“数字民俗村”可以为村民和游客提供网络服务。目前,民俗户是免费上网,只要家里有一台电脑就可以接入互联网,各户不用承担任何费用,并且目前旅游局仍没有收费的计划。

靠民俗旅游致富

     “我们集体这块的房子尽管旧,但各家各户挺富的。”刘主任随口说的一句话,经过走访农户,得到了验证。尽管多是平房,空调、电冰箱,这些电器都有。

     刘主任虽然一再说自己在村里属于收入较少的,每年通过民俗旅游的收入也有3万多元。而为了能够接纳更多的游客,提高档次,还在筹划着把房屋拆了重建。村口道路两旁的多是双层住宅,据刘主任讲,这些农户是生意最好的。

     昌平区旅游局办公室的王少华说,“数字民俗村”的开通就是为了对京郊民俗旅游第一村—麻峪房民俗村的发展增加新的动力。以后区旅游局每年将建设2~3个“数字民俗村”,提高昌平民俗旅游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 记者点评

富了,就上信息化

     在麻峪房村采访,最大的感触是,没人谈电脑的价格如何。我原本以为,农村信息化,可能首要的是,农民是否愿意买电脑,能否买得起。可一旦看到富裕的农民,为了子女的成长,早已为自己的儿女配备了电脑,他们实际上走在了信息化的前面。

     这一切,都建立在农民富裕的基础之上。正是找到了民俗旅游这样的致富道路,才有了信息化的有效需求,他们愿意买电脑,也买得起。不会,不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根本没有对信息化的向往。

     虽然从长远来看,“数字民俗村”必将为麻峪村的民俗旅游业带来收益。可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至少就目前而言,大家并没有切身的体会。但这并不影响村民学习电脑操作的热情。计生委刘主任说,将来旅游局还要组织大学生到农户家里手把手教电脑。

     在电脑知识方面,农村的孩子走在了父辈的前面。消灭数字鸿沟,有赖于富裕起来的下一代。

■ 链接

     近年来,随着京郊经济的腾飞,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郊区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势头,在富裕农民的同时,也丰富了城市人的生活。

     昌平区民俗旅游在近两年得到了快速发展,民俗村由2001年的18个发展到现在的60个,另外还有78个旅游观光采摘园及69个民俗星级宾馆。

     麻峪房民俗村是昌平的第一个民俗村,从1998年7月成立到现在村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发展民俗旅游之前,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加上人多地少,自然条件的限制,多年来村民只靠原有的土地、水果树为生,只是初步解决了温饱。全村共有60户,208口人,农业户数为56户,1997年底的人均收入为798元。现在全村劳动力全部从事旅游接待。2004全年共接待5万多人次,旅游收入350万元,美丽的自然风景,纯天然无污染的农家的饭菜,新鲜的空气,淳朴好客的村民为民俗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 上一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