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小灵通2011年退市的消息引来消费者的不满抱怨、律师的挺身而出以及各方的大争论。为什么以行政指令的方式强行退市?小灵通怎么阻挡了3G的路?如何维护近7000万小灵通用户的权益,又该如何化解转网的巨额成本?围绕着这些困惑,业界展开激辩。
事件回放
工信部近日下发《关于1900-1920MHz频率无线接入系统相关事宜的通知》,要求相关电信运营企业在2011年底前完成1900-1920MHz频段的清频退网工作,以确保不对1880-1900MHz频段TD-SCDMA系统产生有害干扰。1900-1920MHz正是小灵通生长的地方。
小灵通被定义为固话的延伸。1997年12月,浙江余杭开通了国内第一个小灵通网,实行单向收费,月租费20元,资费每分钟0.2元。经过近六个年头“农村包围城市”的努力,2003年小灵通获得“不鼓励不干涉”的政策解禁。2003年3月,小灵通攻克北京,打破“禁止在京、津、沪、穗发展小灵通业务”的壁垒。2007年行至顶峰,全国用户近一亿。
困惑一:行政强退PK自生自灭
背景:春节过后,三大电信运营商都收到了工信部下发的文件,小灵通退市期限被划定在三年内,其所用频率无条件收回。工信部还要求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停止其扩容和发展新用户,不得扩大覆盖范围,并制定相关的退网方案。运用行政手段令小灵通退市的方式成为行业内外争论的焦点。
观点
正方:退市不合群众利益
“小灵通之父” 徐福新
小灵通仍然有生命力,还有市场发展的空间。目前70%多用户都不愿转网,它有很多优点,如省电、辐射少、绿色环保。而且从技术角度讲还可以进行频率迁移。此前两大运营商对其总投入大约1000亿元,如果就此舍弃十分可惜。
退市应是市场行为
律师 董正伟
是否退市应是一种市场行为,如果小灵通没有用户,也会被自然淘汰。如果政府主管部门强制要求小灵通退市,有“滥用行政权力强迫企业实施垄断经营的嫌疑”,损害了广大小灵通消费者的权益,应当召开听证会,由消费者来决定。
反方:听证会没意义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曾剑秋
频率规划属于国家的技术政策,逐步退网也是明智之举,及早公布该消息恰恰是尊重消费者知情权的表现。举行听证会没有意义,应该警惕的是那些滥用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小灵通当顺势而退
电信专家 杨培芳
目前移动通信资费已大幅下调,与小灵通资费日益趋同,小灵通用户转网时机已成熟。当年小灵通是应势而生,现在也要顺势而退。目前小灵通的用户量将成为3G竞争之初的运营商直接争夺的目标。
第二页困惑二:运营商博弈的牺牲品
背景:小灵通退市的导火线,是3G发展对于频率的需求。耐人寻味的是,消息最先从中国移动方面传出。小灵通所占用的频段属于TDD频段,早年间为扶持TD发展,政府已把包括这部分在内的155M频率资源圈定。只不过小灵通在此“生米做成了熟饭”。现在中国移动对频率资源非常渴望,目前暂时只得到35M的频段。由此小灵通为3G让路的意味浓厚。
观点
正方:现在完全不干扰
“小灵通之父” 徐福新
TD用户数现在很少。况且TD现在已经分配有35M的频谱资源,完全够用。小灵通虽然跟TD同在TDD频段上,但还是有距离的,现在完全不会干扰TD的正常运行。如果的确TD需要发展,等它有1亿用户以上,再提出来让小灵通退网也不迟。
反方:企业转型的需要
国家无线电频谱研究所顾问 何廷润
小灵通三年内退网有其必然性,是原先经营小灵通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现在变成电信和联通)战略转型的必然,不能把小灵通退网单纯理解为给TD让路。就是对原来的固网运营商而言,3G牌照发放以后小灵通已经失去了与移动对抗的战略作用。
困惑三:天价转网谁来买单
背景:小灵通大部分用户都属于低端用户群,不论是存话费送手机还是转网送手机的方式,都不太现实。特别是手机,以每部300元来计算,7000万用户就要花费超过200亿元。显然,在3G军备大赛下,无论是对电信还是联通都是一个巨大挑战。
观点
运营商抓住“政策”机遇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曾剑秋
既然这是一项技术政策,相关企业为何不抓住机会向国家要政策支持呢?以现在的用户规模来看,转网的代价实在太高。换个角度,当前国家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正在大步推进,如此庞大的小灵通转网工程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小灵通毕竟是一项落后技术,我国已经发放3G牌照,小灵通的退出也是一个产业调整的契机。
记者观察
小灵通退网 需要解决的“艺术”
争议中来、争议中去,似乎是小灵通无法逆转的宿命。不过,如果小灵通就此淡出视线未免太过可惜。听听几千万用户的集体呼声吧,那是留恋,还有被夺去“心爱之物”的愤怒。网上不少调查都显示出,更多的用户舍不得小灵通。
毫无疑问,任何技术都有生命周期。比如寻呼机,灿烂了几个年头便迅速陨落了。当手机越来越便宜,还需“中转站”的寻呼机自然没有市场了,悄悄地完成了使命。
如果没有这一纸命令,任由发展,三年后小灵通用户可能已经所剩不多。因为手机越来越便宜了,而且话费也越来越低廉,3G服务大面积开动以后,话费可能更有诱惑了。况且现在小灵通流失率非常高。以北京为例,最盛时小灵通用户突破200万,现在只有区区六七十万,再过去三年呢?更重要的是,运营商心思已经不在此。事实上,两大小灵通运营商至少已经有两个年头不再投入,市场上卖力的吆喝、眼花缭乱的推广套餐都已不见。
其实,技术的更新对消费者是好事,有谁不愿使用又好又便宜的通信方式呢?但是一纸“催杀令”却让消费者感到伤痛。这里,人们渴望的是自己的需求能够被关注,自己的选择能够被尊重,自己的声音能够被倾听,自己的权益能够有保障。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资费原因,很多人选择小灵通却是看中了其辐射小、更环保等优势。如何解决这种矛盾、让用户心甘情愿地转网需要一点解决的“艺术”。毕竟,现在还看不到令人兴奋的保障措施。
记者 焦立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