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直以来中国出不了亚马逊这样的云计算公司?为什么在中国对云计算呼声最高的恰恰是Google、IBM、微软这样的国外巨头?——长期以来这些旋绕在人们心目中的疑问,似乎不成问题了。
不久前,阿里软件宣布在南京建立“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 阿里巴巴表示,未来还可能筹建多个类似的云计算中心,并与阿里巴巴旗下的“达摩五指”整合起来,构建能够匹敌Google服务器集群的“商业云”体系;百度也宣布正在进行一项“阿拉丁”计划,旨在解决现有搜索引擎无法抓取和检索“暗网”的信息。其实质是云计算的一种体现方式。
本土互联网大公司宣布涉足云计算,让人眼前为之一亮。因为它们作为本土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离用户最近,引导用户认识云计算的作用也最明显直接。而云计算能否在中国普及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能否赢得用户、尤其是企业级客户的认可。
学术界对此反应也并不冷漠:在2008年10月份的一次“云计算学术研讨会”上, 华中科技大学的金海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中国的学术界在云计算的研究上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体验,这一次在云计算研究领域表现得非常积极。
中国有着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最适合云计算应用的中小企业潜在客户,这也是Google、IBM大张旗鼓在中国宣传、推广云计算的原因。但由于“云计算”对未来中国企业创新具有重大意义,并且涉及到数据安全、隐私等一系列因素,中国的确需要构建属于自己的一片“云”,而不能将所有的云都交给Google或者IBM。
而阿里软件宣布进军云计算领域,是否意味着其将抢先亚马逊一步,在中国的电子商务云计算领域夺得了先机? 百度的“阿拉丁计划”,是否昭示着其同Google的市场份额争夺将在“云”中展开?在未来,来自国外的巨头和本土的互联网公司是否将在云计算领域展开又一轮直接竞争?
事实上,除了Google、IBM,亚马逊也有了将“弹性云”扩展到中国上空的念头。2008年年末,亚马逊云计算部门高级经理Jeff Barr来华的目的之一就是考察中国市场,他的成果是一份长达20多页的中国云计算市场实地调查报告。
不过,这些外来的巨头是否将遭遇到与以前类似的在中国“水土不服”的问题?他们在本国市场倒是能迎来不错的时机:美国各大IT媒体对于云计算普遍弥漫着乐观情绪。他们认为,奥巴马将从政府的立场,为云计算带来福音。
这不仅仅是因为奥巴马得依于网络而当选,更是因为奥巴马在其竞选中所做出的承诺:将保护互联网的开放性与(这意味着避免云计算造成的巨头垄断)、确保个人隐私的安全(有利于消除用户将数据放在云端的顾虑)、面向公民开放政府(有可能政府也将重要数据放在云端,保证政府更多的透明性)、部署下一代宽带延伸至偏远地区(这是推广云计算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环保的能源开发计划(而云计算恰恰有助于降低数据中心能量消耗)等等。
奥巴马的描绘,清晰展示了云计算的本质:自由、平等、分享。而且,云计算最积极的推动者——Google公司CEO 施密特一直是奥巴马参加竞选的技术和能源顾问。显然,奥巴马政府将在推动美国云计算中发挥强势作用。
同样,对于构建“中国式”云计算,如果少了政府这个关键角色的推动作用,就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