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在官方宣传中着重介绍了由新一代CCD以及DIGIC 4处理器搭配形成的“双重降噪”系统,我认为这套系统所呈现出来的画质的确已经是目前消费DC领域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佳能G11实际拍摄样张与感受
目前,我正在深情的召唤一台佳能G10的到来,如果可能的话,我还想和去年在深圳时那样带着佳能G10/G11/S90和LX3做一次对比,不过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结果:白天比细节肯定是G10最好,晚上比高ISO则是G11的强项,当然,要是比起手持性能和操作手感,我肯定还是会选择松下LX3。
下面是我在上周末拍摄的一些佳能G11样张,同时也有更多的样张被上传到本站样张库,所以大家可以点击点击点击点击...
从理论上来说,使用佳能G11与G10的体验应该是差不多的,但在我这次的拍摄中却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我已经不记得在使用G10的时候是否也出现过右手大拇指会误触机背上的各种按键和拨盘的情况了,但在这次佳能G11的试用中我的确发生过多次类似的情况——可能是在三角架拍摄时这种情况更多一点。尽管这并不会导致什么特别严重的后果,但相对频繁的误触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的拍摄效率。佳能在DSLR机身上都会设有lock装置,现在看来在过于敏感的G11身上也可以安装这样的装置——或者更简单的做法就是让佳能G11的机背按键不必如此的敏感。
在评测佳能G10时,佳能方面特别把亮度自动优化这个项目作为DIGIC 4的一项特色功能来介绍,但实际上其他品牌的产品很早就有这种机身内曝光调整的功能。在对佳能G11的介绍中,这个项目并没有被特别着重的提出,但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这个功能的。正是由于这种对于曝光动态范围的调整处理,使得即使是使用小面积感光元件的消费级DC也能拥有很好的曝光宽容度表现——高光不飞白,暗部不死黑。
在几天的拍摄中,我对于佳能G11这款相机的总体感觉是相当不错的——不用对画质感到担心,同时从G10延续下来的复古机身的确在把持感等方面做的相当不错。在这次的试用过程中,我几乎全部使用了默认的色彩风格而没有启用诸如“鲜艳色彩”或是“正片风格”等机内色彩模式,有网友提出这次拍摄的样张在色彩方面显得比较平淡,不像以往我的照片那样鲜艳夺目,事实上我对于消费DC的这类色彩风格的应用还是相对保守的,倒是在DSLR产品中会用比较大胆一点。
顺便还要提一句,佳能在DSLR产品和消费DC产品中使用的色彩风格模式完全不同,一看就知道是两个team的产物——很希望佳能能够把DSLR与消费DC的设计风格相互统一一下,类似色彩风格这种特性还是相互共用比较好,这也有利于佳能对潜在DSLR用户的培养。
另外,在前文中,我也谈到了佳能G11的视频拍摄问题。在我看来,佳能G11之所以没有能够带有高清视频拍摄能力,完全是因为佳能的市场策略考虑而绝非技术问题。很显然,在G12(如果有的话)身上我们就可以看到FullHD的视频拍摄能力了——这也是单块DIGIC 4处理器就能完成的数据运算。事实上,如果本机真的能够带有至少720p的高清视频拍摄功能,那么它在与松下理光等对手的竞争中将会有更大的优势。
总体而言,让我评价佳能G11这款相机的话,我会给这款产品打出一个比较不错的分数,但还不至于是特别高的分。从机身而言,本机的可翻转LCD设计实在是太符合民意了。我绝对不在乎屏幕尺寸是否小了区区0.2英寸,对我来说即使把这款屏幕降低到23万像素,只要它可以这样自由翻转我也完全能够接受——更何况现在它依然是一块高分屏。相机新增加的快拍和低照度模式,我个人感觉实用价值并不是很大——前者始终不断的AF动作显然会大幅度的消耗电力供应(LCD依然点亮着显示系统参数而不关闭),后者只能在特定场合起到应急的作用,实在是谈不上什么画质表现。
不过,佳能舍弃近500万像素而追求更高2档(实际我认为是提升了1档)ISO画质的做法的确令人赞赏。我们且不论这种做法的最终结果是好是坏,正如我在开篇时所说的,作为全球数码影像行业的龙头老大,佳能作出这样的举动是摆出了一个很高的姿态,释放出了一个明显的信号。从像素竞争时代转化到更有利于消费者的画质竞争时代,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当然,佳能G11只是这种转变的“尖兵”,我们期待着有更多厂商、更多数码相机新品能够投身到这种转变中去(想来奥林巴斯肯定很喜欢,因为终于没有人再盯着它们老也做不上去的1200万像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