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叫卖手机号码全国版本只需880元,囊括超200万老板的信息。
第二页
记者验证
10个号码9无误
记者注意到,崔先生免费给记者“体验”的115家东莞企业老板的信息中,有个别企业,记者平时采访中也有接触,并拥有了部分老板的手机号。记者仔细核对发现,结果属实。
此后,记者另外又随机抽查了10个号码,并逐一拨打求证。结果发现,只有伟美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娜女士的手机显示为空号外,其他号码都准确无误。
东莞福硕(安讯)电业制品厂负责人刘先生的手机号码以及座机也被纳入销售行列。昨天,记者和刘先生联系时,刘先生称,他经常接到莫名其妙的陌生电话,对方不断游说和推销一些产品,令他感到不胜其烦。
追访遭拒
“问太多了,不卖了”
验证号码后,记者致电崔先生称,自己有朋友在广州,担心送来的光盘打不开,希望能到他的办公室用电脑打开及核实信息总条数后,再现场付款。
崔先生则回答,他不会和顾客接头,只会通过快递公司送货上门,货到付款给快递员即可。
“真厉害,样板的号码准确率很高,你是怎么搞到的?”记者在对崔先生表示“钦佩”的同时,试探性地再问了一下信息的来源。没想到,卖家立刻变脸——
“今天,你问得太多了,不卖给你了!”崔先生随即挂断了记者的电话,再打也不接听。
随后,记者通过114查询发现,和崔先生取得联系的这个号码并非固话,而是手机号码。
昨天,记者在百度上搜索关键词“广东老板 手机号码销售”时发现,竟能找到相关网页约77600篇,有不少还是在知名网站上发帖公开叫卖。
律师说法
买卖个人信息是违法
广东明冠律师事务所律师唐胜利称,将老板不愿公布的手机号等信息进行售卖,显然侵犯了老板的隐私权。
唐律师说,尽管自今年10月16日起,我国对《刑法》的罪名作出了补充和修改,新增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等罪名,但仍缺乏操作的细则。
唐律师称,新增罪名是针对《刑法》这一块,其中将“以盈利为目的,非法买卖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规定为犯罪”,但新增罪名只限于追惩触犯刑法的犯罪行为,而对普通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因目前还未颁布与法条相配套的实施条例,导致其在具体的操作细则上,缺乏依据。
针对这一现状,信息遭泄露而导致利益受损的公民,也只能通过民事起诉的方式来追讨损失。
·小资料·
2009年“法治蓝皮书”
个人信息被滥用
仅4%投诉或起诉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法治蓝皮书”指出,随着信息处理和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个人信息滥用问题日趋严重,大致归纳为如下类别:一是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二是擅自披露个人信息;三是擅自提供个人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在个人信息曾被滥用的被调查者中,仅有4%进行过投诉或提起过诉讼。
文/记者韦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