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下篇

互联网 | 编辑: 范耀华 2009-11-13 00:00: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我将在本文中为大家带来两款相机在画质以及实际样张拍摄中体会到的机身差异,最后还要为大家简单分析一下应该如何在这两款相机中作出选择并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M4/3的未来。

奥林巴斯与松下的菜单结构简析

当我于22点走出PChome“温暖如夏”的办公室,在魔都又一场凄风苦雨中步行到达停车的小区里才发现,我的那辆小车竟然被前后两辆大排量的轿车挤在中间,车前车后的空隙不足5公分。看来是小区业主已经认定我这辆车今晚会在此过夜,所以丝毫不留半点容我左右腾挪的空间。我坐到车里,尝试了10分钟,然后沮丧的发现以自己的车技是完全没有指望在不刮蹭前后车辆的前提下把车开回家了。于是,下车、锁门,去公司楼下的超市买了宵夜,接着上楼,开始动笔写这篇对比评测的下篇。

在开始文章前,请大家首先参阅《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上篇》。在上集中我谈到了两款相机的发布故事以及它们在机身整体外观上的一些差异。从本篇开始,我们要进入大家更为关心的画质问题,不过在此之前还是有一些东西需要交代。

有网友问我为什么在上篇中没有写奥林巴斯E-P2和松下GF1的机背屏幕,其实这并不是我的遗漏,只是我想把这部分内容放在菜单功能的开篇带过。如果光从性能参数上来看,奥林巴斯E-P2仅仅23万像素的屏幕对应松下GF1 46万像素的高清屏是完全没有胜算的。实际情况当然也是高清屏的画面更加细腻美观,但奥林巴斯在这个环节中也并非一败涂地。

由于松下GF1采用的是一块3:2屏幕(看起来很像是LX3上用的那块),所以在进行M4/3标准4:3画幅的取景时,屏幕面积并没有被完全利用到(画面两边有垂直的黑边),因此看起来它的显示面积还要比奥林巴斯那块屏幕小一点。只有当两款相机都将画面放大显示时,松下的画面才能撑满屏幕,显示出这块屏幕的整体威力。

但是,奥林巴斯E-P2的屏幕虽然在分辨率上相对较弱,但HyperCrystal屏幕在可视角度问题上还是可圈可点的。我这里有从两个不同角度来拍摄的E-P2与GF1的屏幕可视角度对比,很显然,奥林巴斯在这方面做的更好一些。

菜单结构方面,我并没有指望E-P2能与其他奥林巴斯产品有怎样的不同,所以熟悉的黑白灰黄四色界面依然很眼熟的出现在我面前。值得提一下的是,我一直很喜欢奥林巴斯把“设定存储卡”——实际就是格式化存储卡这个选项放置在所有菜单的第一项上。因为我几乎从来不使用照片删除功能,每次新拍摄都会习惯性的格式化一下存储卡然后再开始拍摄。所以奥林巴斯的这种设定要比那些把格式化功能塞入到“设置”菜单,而且还放在倒数几项中生怕你误操作的机器好用的多——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喜好问题。

当某些来历不明的家伙在网络上爆料说未来的E-P2会有一种叫做“西洋镜”(Diorama)的艺术滤镜时我还很疑惑这究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特殊效果。结果等我跑到杭州参加E-P2发布会的时候,就听见旁边宾得展台的朋友在愤怒的大喊“抄我们的”!等我刚明白原来这个功能就是宾得早已经出现的“小模型”效果后,我又听见宾得在嘀咕“还是抄我们的。。。”——这次他们说的是奥林巴斯E-P2新增的另外一项艺术滤镜:负片冲印效果(类似宾得K-x出现的‘正负逆冲')。

有关于奥林巴斯E-P2新增加的这两个艺术滤镜实际效果请允许我稍后再说,反正我也没有指望奥林巴斯能够在菜单上玩出什么花样。不过至少场景菜单中这几张示意图片的应用还算比较养眼,改变了以往我们对于奥林巴斯E系统产品唯有黑白灰黄四色的传统印象。

本机在对焦上新增加了一个自动焦点追踪功能,只要把对焦方式调整到最后一项C-AF TR上即可。我们把焦点瞄准取景画面中的苹果玩具,然后移动镜头让苹果在取景画面中游动。。。厄,抱歉,焦点居然完全不动!原来,我以为奥林巴斯E-P2的焦点追踪方式会像是松下GF1采用的那种只要半按快门开始追踪,然后即使你放开快门,无论物体怎么移动相机焦点都会自动开始跟踪。而事实上,奥林巴斯的AF-Tracking动作必须是在半按快门下才会启动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手指一松开快门,相机就会立即放弃追踪。

对我来说,这也不过是一个简单的习惯问题。事实上这种对焦方式对我来说实在是很少会用到,不过对于一些摄影新手来说可能会对他们拍摄小幅运动的物体有一定帮助吧。

转过来看看松下GF1的菜单,感觉和LX3的菜单样式也是很相近的。可以注意到,为视频有一个单独的菜单选项。这里需要插一句,有网友问我这两款相机在视频拍摄中哪个更好一点。我只能回答各有千秋:两款相机都是720p,最终画质我看起来真是没有什么差别。松下的优势是可以采用AVChd进行编码,生成的文件要比奥林巴斯的motionJPEG小不少,而且一次拍摄的时间长度也更宽松一点;奥林巴斯则拥有高保真的立体声线性PCM录音(别忘了奥林巴斯还做录音笔生意),如果搭配那个EMA-1麦克风适配器与外置麦克风,想来录音的效果绝非松下那个单声道可以比拟。

本机同样拥有胶片模式,这里提醒一下很多说松下相机无法调节降噪程度的朋友(还真的有很多人,甚至包括媒体也说松下DC无法调整降噪程度),事实上在这个菜单上就能找到调节NR降噪力度的选项,而且松下相机可以单独为某种胶片模式配置独立的降噪设定。

松下GF1还额外加入“我的色彩”模式,该模式需要将相机模式拨盘调整到特定位置后启用。我感觉这个设定完全就是冲着奥林巴斯以及其他注重机身内后期特效处理的相机而去的——我们也有自己的色彩模式,而且还有整整7种可以选择。有关这个部分,我也会在后文中提到。

另外,诸如场景模式以及场景模式中的一些细节设定,我在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在有关菜单部分的最后,我想要说的是两款相机都带有自己的快速调整菜单,且都能做到不遮挡取景画面。松下GF1是直接在机身上设定了一个Q.Menu快速菜单按键,而奥林巴斯则是按下方向键中央的OK键启动菜单。我个人比较喜欢松下的设置,一是字体比较大,而且选项可以自由设定。而奥林巴斯的菜单选项实在多了一点,有时候要找个什么功能还得从上向下翻好几页——其实只要列出最常用的那几个项目就好了嘛(最好能让用户自己定义项目)。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7 页1234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