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该重视战略起点

互联网 | 编辑: 杨剑锋 2006-07-03 14:00:00转载

 文/柯银斌

  战略就是由起点、目标和行动构成的指导企业未来发展的决策准则。这不仅是逻辑分析的结果,更是中国企业战略实践的总结和提炼。

  中国企业20多年的战略实践历史告诉我们:凡是重视战略起点,依据战略起点确定战略目标,再结合战略起点和目标采取战略行动的企业,就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取得成功的企业;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企业成长就会产生困境或者停滞不前或者走向破产。

  中国著名企业中,忽视战略起点的典型企业是联想集团。2000年,中国企业成长环境发生本质变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国际化。联想集团在麦肯锡公司的帮助下,制定了一个向IT服务业转型的战略计划。这是一个明显的“向IBM学习”的战略。其结果是2003年未完成目标和任务,被迫归核到IT制造业。

  2000年联想集团的战略起点是什么呢?中国第一大个人计算机制造商,拥有强大的渠道管理和分销能力。进军IT服务业所需要的起点是什么呢?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方面拥有相当的研发能力,以及对客户需求透彻的理解和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能力。也就是说,联想集团当时的主体起点与其新战略所要求的起点并不吻合。在忽视战略起点的情况下,联想集团新战略的效果只能如此。

  所谓战略起点,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战略主体的起点,即“我是谁?”、“我在哪里?”;二是实施某项战略的起点,即“我具有实施该战略的能力吗?”、“我在多长时间内能够获得这些能力?”

  总体而言,在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的战略起点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后发者,二是弱小者。

  后发者是指中国企业在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中,已有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存在于同一个竞争市场中。由于是后来者,中国企业在许多核心技术上依赖于先发者企业。弱小者是指中国企业,从规模来看是中小企业,从实力来看是弱者企业。

  但是,目前在中国广为传播的企业战略理论中,有多少重视中国企业的上述两大特征?没有,或者说很少有。以战略起点为导向的战略理论,例如先发者/后发者战略,强者/弱者战略,在中国有多少人在研究?有多少人在传授?有多少人在实践?

  中国企业忽视战略起点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战略理论的影响;二是中国1997年以前的特殊市场环境。

  西方企业战略理论主要是基于先发者和强者的,这是其“隐含的前提”。中国人在学习这些理论时,并没有明确地指出这一点。从而导致中国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往往以美国大企业的战略为“模仿对象”(麦肯锡等跨国咨询公司“功不可没”)。1997年以前的中国处在短缺经济中,企业只需照别人干,有“一招鲜”功夫就能赚到钱。无需主观上为企业设计战略,也就更谈不上关注战略起点。

  但是,2006年的中国,环境大为不同。中国企业不仅要制定自己的战略,而且要尤其重视战略起点,从战略起点出发制定适用的战略。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