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哲学不同: 站在Nokia上看iPhone

互联网 | 编辑: 翁蒙蒙 2010-03-01 00:0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我觉得似乎现在媒体把 Nokia 的问题看成触屏手机的缺乏,这个好像不对,apple 的 App Store模式,itunes 模式是关键,如果看本质的话触屏这种体验要和这个模式本身分开(当然最终的成功是因为设备+软件+服务,触摸是设备和软件的一个卖点).

站在Nokia上看iPhone 壹:交互

Nokia 直板机:基于拇指 (间接操控)

操作:一个五向导航键 + 两个软键(左上角,右上角两个按键分别对应屏幕左下角和右下角的命令)
输入区:全键盘或数字键盘

注意,这里的核心在于这个五向的导航键,几乎所有操作都是通过这个导航键加上两个软键完成的,为什么这么设计呢?因为这样就可以用你的大拇指在 一个很小的区域内完成所有操作,极其方便(考虑下我们使用手机设备的方式,单手握住,四指在后,拇指在前).于是,很多的 Nokia 的设计指南都和这种人体工学设计相一致,比如确认用中键、设置里菜单里的高频项在上方。

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钟意 Nokia 的直板手机但是对侧滑盖不是特别有感觉了。
BTW,日式手机应该也有这样的设计思路,我在顺电用过SHARP,一个强大的文字菜单系统,配上翻盖的大屏幕(日本的 3G 发达),据日本上班同事说, 日本人做地铁时间太长啦,也需要一个手扶着一个手玩手机

iPhone:手指驱动,这里的手指是五指并用啊

先看触屏上的交互:

Long and short Taps (短按,长按。短按是选择或激活,Nokia 和 WM 的长按是出二级菜单,iPhone 主页下是调整程序位置)
Dragging (拖放)
Sliding,Swiping(滑动)
Pinching and Expanding (捏,伸,怎么翻译啊?)这就是iPhone的专利多点触摸啦
Double Tapping(双击)

触屏上的手势:

Changing the screen orientation on the device from portrait to landscape as the device is rotated.
Silencing an incoming call when the device orientation is changed from screen down (for example on a table) to screen up and back again.
Changing application settings based on the ambient light conditions.
Changing the orientation of a map based on the device’s compass orientation.
Allowing movements such as device rotation to trigger an action.
Triggering an action when the device comes in close proximity to the user’s hand or head
基本上,我觉得触屏的设计更出于一种互联网终端的考虑,Nokia 的非触屏设计更出于一个手机设备的考虑。

关于里面软件设计的不同,看来还要再分析一篇了。

虽然还是没有作下最终决定,但是至少,我知道了喜欢在哪里不习惯在哪里的本质原因,透过最初的感觉分析出来本质的原因。于是,接下来就是 prioritize自己的喜好和trade-off.而不会继续纠结。这是很重要的思考和工作方法。丰田最近出事故,开始想用脚垫不合适来搪塞,后来用油门卡住这种小概率事件做理由,最后才被揪出设计上没有刹车优先这一根本的原因。查出本质是一门很有用的学问啊。

欢迎各位网友提供建议,如有任何与手机相关问题,请致函:

weng.mengmeng@staff.pchome.net

更多精彩的最新手机资讯,请点击进入手机中心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