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哲学不同: 站在Nokia上看iPhone

互联网 | 编辑: 翁蒙蒙 2010-03-01 00:0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我觉得似乎现在媒体把 Nokia 的问题看成触屏手机的缺乏,这个好像不对,apple 的 App Store模式,itunes 模式是关键,如果看本质的话触屏这种体验要和这个模式本身分开(当然最终的成功是因为设备+软件+服务,触摸是设备和软件的一个卖点).

站在Nokia上看iPhone 贰:2G 的任务

一个电话呢,最基本的(重要的?)就是电话该具备的功能,在 2G 时代就是打电话、通讯录、信息。我觉得在这三方面 Nokia 应该是完胜,why?人家几十年龙头老大的资格不是白给的,是多少代人一点一点积累出来滴。

短信:进入 NOKIA Messaging 的菜单:
New message (新信息,最高频使用啦)
Inbox (收件箱,次高频使用啦)
My folders (这个本人用的不多,曾经在某个时期使用过,基本上是把某些短信存起来,比如信用卡啊什么的)
Hotmail (这个是装了微软和 Nokia 合作的客户端后生成的)
Drafts (这个是草稿,用于写了一半,有别的事情要先存起来的)
Sent (发出的短信,为什么这个很重要呢?请参考电影《手机》)
Outbox(待发的短信)
Reports (报告)

iPhone 里面:短信以对话方式出现,这个最早应该是 Palm Treo 的风格,不知道 Palm 有没有加版权。相比 Nokia,缺了 My folder(对我影响不大),缺了 Drafts(影响比较大),短信归类(inbox, sent, outbox)这个呢,对我影响不大,但是对韩国人似乎影响很大(早先看了一个报道说韩国有研究发现iPhone导致离婚率升高,因为这个短信设计不能方便的清理历史痕迹…)。

在短信操作里面,iPhone 最不方便的是无法多选短信。基本上,如果都是有意义的短信也还好,问题是中国的垃圾短信实在太多啦,于是坐下来删短信成了我的一个嗜好。另外,Nokia 可以对短信排序(根据时间、发信人、主题、类型),回短信时可以插入图片,音频,视频,可以加入另外的收信人,这些都很方便。基本上,可以说的是,在短信操作上,正常人能想到用到的功能都在 Nokia 的左软键里面了。

这是有原因的。我在 2007 年和 Nokia 一起做项目期间,在深圳凯宾斯基酒店包下一间餐厅做 development camp,中间看到了他们的一本厚厚的设计文档,虽然属于机密,我还是得地主便利看了一下。里面列出了各种 use case,从发一条新短信给新联系人,到发新短信给现有联系人,每一种use case有一个编号,配上详细截屏做 UI FLOW,再根据每个 use case 对应 test case。其文档之精致,对用户分析之细致,令我和同事叹为观止,“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对我的直接影响就是我关起门来重新写了一遍我的 spec。那几眼让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用我座位后方一位词语较为匮乏的开发工程师回到办公室后的感叹形容,就是:Nokia 的文档,靠,太 TMD 爽了….话糙理不糙。

苹果的 iPhone 在短信上的进步是很快的,比如复制某条短信,比如把一个发件人或短信中出现的数字添加至联系人信息或保存为新联系人,但是整体比较还是差了 Nokia 一截。这是一个积累的问题,就像 Nokia 在 Ovi Store 上面距离 App Store 的差距一样。

(补:我上面说的不精确,iPhone不能像Nokia那样multiple select SMS,它的短信以contact为主轴. 感谢viumden评论)

iPhone删短信问题,iPhone的短信按联系人的号码来组织,同一个联系人可能有多个号码,同一个号码的所有交互短信会存储在一个对话下。进入短信界面后是所有对话的列表,你可以在一个对话上右滑点删除删掉整个对话,或者点右上角的编辑按钮进入所有对话选择删除界面,每个对话前会出现红色图标,点一 个删一个。又或者你可以进入一个对话,再点右上角的编辑按钮,然后点选对话里每一条信息前面的圆圈选中要删的短信,然后点下面的删除按钮一次删除。一切简洁而明了。

除此之外,联系人的设计也堪称完美。就不写了。BTW,联系人是 Nokia 系统的重中之重。这是和他们工作几年慢慢了解到的。

欢迎各位网友提供建议,如有任何与手机相关问题,请致函:

weng.mengmeng@staff.pchome.net

更多精彩的最新手机资讯,请点击进入手机中心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