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产业的新引擎在哪里?

互联网 | 编辑: 2006-08-07 11:03: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2006年,随着双核CPU在PC业界的期望效应落空,PC行业是否需要驱动力的问题开始呈现出来。 在过去的十年中,PC行业已经习惯了以英特尔与微软为驱动力的成长模式。然而,随着摩尔定律的边际递减效应愈来愈强,微软与英特尔的松散联盟愈来愈松散,无论是英特尔还是微软都在开始

不可挽回的“衰退”?   

PC行业在过去的两年中刚刚经历了一次最剧烈的整合。由于PC缔造者IBM公司的主动出局,在将联想推上全球第三大PC厂商的同时,也有意无意地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联想、惠普、戴尔,成为在全球范围内能够主导PC行业走向的寡头。
     而在中国PC市场,三家寡头复制了其在全球市场所处的地位,不过,位次则变成了联想、戴尔与惠普。与此同时,在这个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内,还存活着近十家PC厂商,它们在各自的优势领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这在共同拉低英特尔在PC行业影响力的同时,也使得新的影响力难以形成,力量更加分散。
在过去的十年中,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中国,PC业的增长速度都意味着整个IT产业的景气指数,PC业始终处于产业发展的中心。但现在,属于它的那个时代似乎过去了。
     无论是Intel的酷睿2,还是微软的Vista,都不是改变PC市场低迷状况的救世主。
PC业能否重回舞台中心?它还会成为IT业成长的引擎吗?PC业的新引擎在哪里?

 

     2006年的PC市场并不缺乏热点。双核、欢跃平台、64位、移动64位、移动64位双核、大屏液晶显示器普及……
     但跟以往相比,这个年份似乎又不是PC的欢跃之年。双核产品推出之后迅速进入主流价位,64位并未像预想的那样给PC业带来革命性的冲击;与此同时,7月21日,全球第一大PC供应商戴尔公司发出业绩预警,并引发了华尔街与香港股市动荡,惠普公司与联想集团的股价分别应声下滑4%与2.64%,而戴尔本身股价则重挫10%.
香港的分析师们表示:戴尔业绩下滑表明科技股进入低迷期,整个电脑行业的利润率都在不可挽回地大幅下调。
果真是这样的吗?

不可挽回的“衰退”?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断言,“PC产业进入了衰退期。”
     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学原理》中指出,产品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这就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进入成熟期的特征是,“市场成长趋势减缓或饱和,产品已被大多数潜在购买者所接受,利润在达到顶点后逐渐走下坡路。此时市场竞争激烈,公司为保持产品地位需投入大量的营销费用。”
中国市场经历了PC产业从辉煌进入低谷的过程。经过1995年-1997年和1999年-2000年两个高速增长阶段后,中国PC市场的增长日趋缓慢。IDC提供的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PC市场达到了49.7%的增长,这是1994年以来的最高值。而1995年-2000年的六年中,增长率超过了30%的竟然有五年。
     现在,当年的风光不再。2005年,中国PC市场增长率仅为19.6%,今年第一季度,全球PC销量同比增长更是低至12.6%,寒冬渐渐逼近。
     一直坚持优惠价格的戴尔,也开始改变。6月初,戴尔在中国发布了XPS系列高端游戏笔记本,集成了当前顶尖的配置,价格最高达20000多元。7月中旬,戴尔宣布对价格策略进行重大调整,减少了为消费者和小企业提供折扣的次数。Pacific Crest证券公司分析师Brent Bracelin认为,这从侧面反映出戴尔提高价格的意图。
     Brent Bracelin表示,戴尔的营收有15%来自于消费市场,但净利润仅有4%来自于消费市场。“戴尔并没有公布确切的利润率数据,但我们预计其运营利润率不足3%,” Brent Bracelin说。
     IDC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PC市场中,戴尔仍是全球首位,占据了19.2%的市场份额,比第二名的惠普高出了3.3个百分点。尽管如此,庞大的销量却没有弥补戴尔的利润率,PC产业进入了超低利润时期。有数据表示,PC厂商的毛利率已经下降到5%-10%,甚至很多厂商在无利或亏本之间徘徊。
     由于品牌影响力小,抗风险能力差,首先受到冲击的还是中小品牌厂商。2004年,超群、金恒生等品牌消失了。风光一时的“十大品牌电脑”,诸如爱必得、科海、科电、王子、同创、可为、国合、柏安、八亿时空、实达电脑、华禹邦甲、大亚东海等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1998-2002年是新企业进入PC产业的最好时期,客户群在迅速膨胀,市场存在很多未定因素,比如产品的定价、渠道的建立、市场的开拓等,任何厂商都有可能成功。”汤捷回忆说。
     然而这个最佳时机已经过去了。汤捷预测,2005年-2007年上半年,是DIY市场逐渐萎缩的时期;2007年以后,品牌厂商将展开残酷竞争,整个产业进入寡头垄断时期;当某一个时间点,出现一种革命性产品把PC取代的时候,这个产业就结束了。
      敏感的观察家们也感受到了PC业在IT产业中所占据的地位的变化。在过去,PC产业始终是IT产业景气指数的代名词。如今,PC所能拥有的话语权愈来愈弱。对PC业而言,“冬天”似乎不可挽回地到来了。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5 页1234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