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产业的新引擎在哪里?

互联网 | 编辑: 2006-08-07 11:03: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2006年,随着双核CPU在PC业界的期望效应落空,PC行业是否需要驱动力的问题开始呈现出来。 在过去的十年中,PC行业已经习惯了以英特尔与微软为驱动力的成长模式。然而,随着摩尔定律的边际递减效应愈来愈强,微软与英特尔的松散联盟愈来愈松散,无论是英特尔还是微软都在开始

应用是最终方向?
应用是最终方向?

     在IT界,作为创新的代表,苹果公司的ipod是把高附加值演绎到极致的代表。当512MB的纽曼影音王卖到285元时,容量为1G的苹果iPod nano却仍然能够保持在1200元的高价。7月19日,苹果公司公布,由于iPod继续热卖,本季度共卖出810万台,该公司于7月1日结束的公司第三财季利润同比大涨47.5%。
     像苹果那样,找到产品的高附加值,获取高额的利润,这是很多PC厂商的梦想。关键是,方向在哪里?
     IDC中国计算机系统研究部高级分析师王吉平认为,像IBM那样提供解决方案,可能是一个方向。他认为,很多企业已经把PC作为工作、沟通的核心手段,企业对PC的应用也将从简单应用向高级、深度应用转变,对一系列解决方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除了产品层面外,PC厂商应该挖掘“企业深度信息化应用”的需求。
     汤捷认为,联想在用户研究中发现,随着中小企业的成长,其对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应用需求,已经从有什么样的配置转变到了有什么样的功能与应用上上来。中小企业有两个重要特性。“一是PC产品的安全性,二是企业比较注重眼前的实际效益和成长速度。”根据这两个特点,扬天在产品设计与研发上都进行了针对性的工作。在一年时间里,扬天凭借其主推的安全、易用的功能特性,获得国内中小企业市场34%的市场份额。
     但王吉平认为,从目前看来,各PC厂商在垂直行业市场的细分上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即使找到了用户需求这一方向,但在行业特征和需求的深挖上做得还不够。“从产品到行业,再到行业解决方案,要把握用户需求,要做到更高的附加值,这需要一个过程。”
     “同质化与差异化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完全走同质化,不见得不能活,而是生存状况差。”汤捷如是说。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一定阶段内,PC厂商仍然需要将规模生产与差异化产品相结合,追求最佳的利润回报。
      郭海涛认为,从PC业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像其他传统行业一样走出衰退期,必须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这个轨道的建立是以找到正确的方向为前提的。”
     “对PC行业而言,用户对产品在功能上的应用需求是最根本的。”郭认为。对PC产业而言,最佳的竞争环境并不一定是以牺牲某一些厂商为代价的,一家独大也不会是最终的方向,“最佳的状态是每个厂商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部分用户需求,这将使整个行业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实现高附价值,进而进入新的成长期。”
     虽然乔布斯创办的苹果公司已成为IT界品质的代名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乔布斯曾经创办过追求完美设计的NeXT电脑,却因为用户更需要一台性能稳定、价格低廉的电脑而失败。在产业进入成熟期乃至衰退期之后,以追求高附加值为目标的苹果最终成功。PC产业寻找新引擎的过程,也将开启一个以用户应用需求为中心的新时代。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5 页< 上一页2345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