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产业的新引擎在哪里?

互联网 | 编辑: 2006-08-07 11:03: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2006年,随着双核CPU在PC业界的期望效应落空,PC行业是否需要驱动力的问题开始呈现出来。 在过去的十年中,PC行业已经习惯了以英特尔与微软为驱动力的成长模式。然而,随着摩尔定律的边际递减效应愈来愈强,微软与英特尔的松散联盟愈来愈松散,无论是英特尔还是微软都在开始

用户为中心的第三重境界
用户为中心的第三重境界

     联想在2005年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用户的扬天电脑。在此之前,联想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对用户群进行细分。1996年前后,联想首次把PC划分为家用市场和商用市场,并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2005年,联想凭借“扬天”系列电脑进军中小企业市场,针对中小企业缺乏专门技术人员的现状,推出了一键杀毒、内核自恢复等独特功能。
     “最根本的问题并不在于推出什么样的产品。”联想集团副总裁夏立对扬天在用户理解上的看法作出了解释。“如果不关心用户的使用感受,而只是给用户提供一台PC,这只能叫做供应商。一个客户导向的公司,应该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分类管理,提高产品到达目标客户的概率。”
      在联想,从联想研究院到事业部相结合的二级研发体系,针对中小企业用户进行了大量调查与用户研究。
     “多数中小企业用户是不可能有IT部门的,那么,什么样的电脑适合他们?” 联想大中国区商用台式营销部总经理汤捷指出,对用户来说,如果产品满足了他们的深层次需求,那么,厂商就有可能获得高附加值。
      新扬天强化了客户需求导向的策略。7月推出的新扬天具备五大核心功能:安全密钥、私密空间、互联一点通、通讯录及短信中心、预装杀毒软件等,探索通过PC实现对周边设备最大限度的整合。
     在无法象惠普和戴尔成功实现规模化之后,更多的厂商则选择了差异化战略。2002年,浪潮电脑放弃家用,押宝商用,提出了“专诸行业,专注应用”的“行业PC”发展战略,面向教育、政府、电子政务、税务、网吧等行业推出行业PC。浪潮商用电脑事业部总经理黄刚表示,未来有两种PC企业能够存活,一类是规模很大,生产通用PC产品的企业;另一类是专注行业应用,为行业提供更系统的PC产品的企业。
      而TCL则选择了用户差异化的策略。其推出的游戏PC海盗系列和女性电脑SHE系列都获得了市场认可。在综合实力上,虽然无法与联想等抗衡,但在市场上却又获得了一席之地。但这种差异化却也很快进入了同质化阶段。在SHE之后,游戏电脑、农民电脑、成人/儿童双模电脑、老头乐电脑等细分概念也层出不穷,但是在技术上,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改变。
     惠普的产品,也开始突出时尚和个性化的色彩。6月中旬,惠普推出的消费类笔记本电脑和家用电脑,不仅有漂亮的外观设计,可以更换电脑外壳,还有触摸式按键,一键进入娱乐空间。在家庭电脑上,惠普的个性化被视作是一个方向。
     无论是最新的技术配置、更低的价格,还是营销模式的变化、渠道的拓展,都不再是独门秘笈,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借鉴。然而,把握用户需求的能力,以产品功能为导向的能力,却是无法抄袭的。
     以用户为中心,这是很多厂商都挂在嘴边的话,但是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的,却并不多。
     以用户为中心有三重境界:一是产品从无到有,满足用户拥有产品的基本使用需求;二是从有到优,通过对产品做出改进,以及功能上的独特设计,在多品牌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这可以称为“竞争需求”;三是从优到“实”,即真正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增强产品的个性化、易用性和可管理性,让PC真正成为用户的好帮手。
     这第三重境界,正是目前的PC企业着力突破的地方,也是企业需要从战略高度重视的问题。
     在第一个层次,IBM创立PC,满足了用户的用无到有的需求。在第二个层次,戴尔的直销模式可以对城市用户中实现快速反应,联想在全国各地建立无孔不入的渠道,这是满足用户的便捷需求。但是,要进入第三个层次,需要企业必须对用户进行深入了解。
     宏碁电脑的创始人施振荣提出过“微笑曲线”的概念,认为曲线的两端才具有高附加价值,中间部分则是利润率较低、同质化竞争的阶段。不幸的是,目前的PC市场正在微笑曲线的底端部分争夺。若想获得比别人更高的利润回报,就要找到创造高附加值的途径。
     夏立认为,哪个厂商能把握住用户的真正需求,并提供出符合这种需求的产品,那么,就有可能获得高附加值。“这种需求可能是一眼能看得到的,也可能是你需要去挖掘的,比如手机短信,以前人们并不觉得这是一个需求,但在产品推出之后,短信不仅创造了价值,甚至拯救了中国的互联网公司。”
     那么,PC业的高附加值从哪里来?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