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产业的新引擎在哪里?

互联网 | 编辑: 2006-08-07 11:03: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2006年,随着双核CPU在PC业界的期望效应落空,PC行业是否需要驱动力的问题开始呈现出来。 在过去的十年中,PC行业已经习惯了以英特尔与微软为驱动力的成长模式。然而,随着摩尔定律的边际递减效应愈来愈强,微软与英特尔的松散联盟愈来愈松散,无论是英特尔还是微软都在开始

有没有恢复期
有没有恢复期

     但是,清华同方副总经理李健航却认为,直到现在,PC产业仍然处于萌芽期,因为“从发展上来看,电脑只有 20多年的历史,电脑还只是非常单一的形态,以Intel处理器为核心的产品体系至今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李健航的话,并没有挽留住PC产业进入成熟期乃至衰退期的步伐。
     TCL电脑总经理杨伟强曾多次向业界阐述他的三段论。杨认为,在过去,PC业经历了炫耀期与普及期。在IBM时代,PC业处于炫耀期,解决的是“从无到有”的问题,单机价格非常高,PC厂商利润丰厚;在联想时代,PC处于普及期,以价格拉低、标准化愈来愈高为根本特征。曾经率队把TCL王牌彩电在广大农村市场推上王者地位的杨伟强,非常清醒地审视到TCL在切入PC时以及现在所处的位置。
      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农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提出,产品具备生命周期。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场上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他把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即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PC产品并不能例外。
     在中国国内,目前的PC市场已经进入了过度竞争阶段,处于成熟期的后期。联想、戴尔、惠普三足鼎立之势日渐稳固,同方、方正作为了解本土市场的代表者的身份也得到确立,海尔、TCL作为从家电业杀入PC行业的新生力量,不仅在消费领域拥有品牌优势,并在整合上游厂商与全球市场资源方面拥有独特优势。
     但PC供应商们的好日子毕竟已经过去了。在今年第一财政季度和去年的第二、三财政季度,戴尔就已经出现过收入低于预期的现象,引发投资者不满和股价波动。作为PC业第一大厂商,戴尔下调主营业务收入预期预示着整个PC产业面临挑战。而中国多家本土厂商更是处于不上不下的境地中苟延残喘。而神舟电脑,虽然在个人用户市场依然拥有相当强的杀伤力,但在2005年开始进军企业用户市场时,却面临着意想不到的困难。
     如何走出衰退期、探求恢复期?是PC厂商们深思的问题。
     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这只是产品生命周期常规的五阶段。现实中,当产品进入成熟期以后,产品设计上的改进或者营销方式的变化,都可能带来产业的恢复上升,很多行业甚至会出现几个“恢复期”。
     1997年,长虹率先打起了彩电行业的价格大战,当时长虹的利润率高达16.5%,并一度把50多家彩电厂家挤出局。杨伟强说,那一年,彩电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状态,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衰退期”。之后,TCL彩电杀入农村市场,以傻瓜化的操作、防潮、防雷击、放低电压等适合农村市场基础设施条件的产品实现了大逆转。
     2000年,彩电业的平均利润再度暴跌到5%。就在人们以为彩电行业即将没落时,2002年,“高清电视”概念一时风行,众多厂商纷纷跟上,彩电业起死回生。如今,在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等新技术的带动下,彩电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购买高潮。2005年,彩电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上升到8%,丝毫看不出它跌至谷底的痕迹。
     相似的例子还有手机。手机多次陷入同质化与价格战的困境,但由于主导厂商对用户需求的开发,又多次重现生机。短信、彩屏、摄像功能乃至现在的黑莓,都将手机业从低谷带回高峰。
     PC产业能否像彩电业和手机业一样,找到类似的恢复期?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