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必备硬件 FB-DIMM技术完全解析

互联网 | 编辑: 杨剑锋 2006-08-21 11:19: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电脑功能持续提升,除了系统汇流排频率大幅增加外,对内存资料存取速度的需求也同步扩大,如同硬盘接口由并行转为串行,运用串行技术的FB-DIMM(Fully Buffered-DIMM)内存架构也将成熟,为硬件技术开创进一步发展的空 间。

由Intel在2004年提出的FB-DIMM,是一种可提升内存存取效率的串行式内存模组架构,JEDEC已在今年5月4日正式通过1.0版FB-DIMM标准,Intel也将在今年把它正式导入伺服器平台架构中;虽然AMD要到2008年才支持FB-DIMM,但这个技术无疑已成为产业趋势方向。尽管距离成为主流还有待时间考验,但随着处理器效能不断提升,内存技术确实也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

Infineon FB-DIMM模组

现有内存模组架构的瓶颈

传统上,我们使用的内存是并行式汇流排形式,这种接法具有直观上的优点,在物理可接受的范围内,若不考虑导线上的阻抗、电容和电感效应,并行式汇流排由于同时将所需信号一起传递,拥有单位时间内较大传输率。

 

并行式内存系统架构能支持的容量有限

不过,现实世界中信号的传递有各种阻抗和干扰问题存在,传输速度愈快或单位面积上传输的资料线愈密时,导线的阻抗也愈大、电磁及耦合干扰等问题也愈严重。另外,在高速传输时因阻抗造成的信号迟滞与同步问题,使得内存模组在传输时必须加入额外延迟,以确保每个资料周期的信号都能完整。也就是说,若每次存取都是64bit,先完成传输的位元就要稍等一下,等其他资料都到达后才进行下一笔资料传输。

为了让每个位元传输的时间尽可能接近,所以每条导线长度都要相同,这是我们看到主板上线路布局弯弯曲曲的原因所在。物理问题也同样限制了传统并行内存模组与芯片组间的导线长度,和系统最多可容纳的内存模组数目。若进一步考虑增加通道数以扩充资料频宽,则线路数量倍数增加,不仅相关问题愈趋严重,庞大的线路数也带来电路板成本和体积过大的缺点。

简单地说,在同样制程的印刷电路板上,若并行式内存速度愈快,则导线在主板上的线路就必须缩短,可支持内存模组数目会变少,例如,DDR2内存每个通道能支持的模组仅为2组。种种物理限制都让并行内存传输难以继续发展。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7 页1234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