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英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调查: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很多企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有“产权”无“知识”的状态,一些企业甚至靠仿造和假冒生存。
目前,全国71%的大中型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机构,2/3的大中型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活动;
2003年企业科技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1.52%,其中用于新产品开发的支出仅占0.66%。而根据国际经验,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不应低于销售收入的3%。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创新能力相比,与提高中国企业竞争力的实际需要相比,我国企业产权拥有量少,原始创新和技术含量偏低,企业的创新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
缺乏自己核心技术的企业的比例如此高,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绝大多数企业缺乏强烈的专利意识和自主创新的愿望。在他们看来,现在是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引进是获取技术最便捷、省力的方式,跟踪模仿是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既然什么都可以从国外引进,自主创新就没有必要了。
二是企业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撑。自主创新,人才为本,而现在大多数企业要么缺乏人才,要么有人才,但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不出来,自主创新的源泉不能充分涌流。
三是在全社会还没有形成以企业为主、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两张皮”,难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四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完备,投机取巧者有利可图,抄袭仿冒者有机可乘,创新成果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只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永远成不了气候。如果核心部件都是舶来品,那么生产一台彩电的利润还不如修理工开一次电脑机盖的费用;组装一台个人电脑也只能赚一捆大葱的钱。事实说明: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再大的企业,一旦失去自主创新的能力,必然被市场抛弃;再小的企业,一旦掌握核心技术,也可能成为市场的宠儿。只有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提升千千万万个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国家的整体创新实力才能得到增强。
当务之急,要紧紧围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以实现最佳组合产生最大效益。同时,要积极实施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金融、财政投入、政府采购、技术引进等政策,为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此外,还应改善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使更多的科研成果走出高墙大院,进入企业,进入市场;形成公平有效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给创新者应有的尊重和回报,让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真正地施展才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