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款中高端广角DC规格对比

互联网 | 编辑: 2003-11-25 00:00:00原创 返回原文

众所周知,拍风景和建筑物之类场合时,难免要用到大广角。然而,对于消费级DC而言,所谓的大广角其实也就是28mm而已。实际中,就算是28mm的产品也是屈指可数,今天就把他们的参数放到一起来比较一下,便于挑选。

四款中高端广角数码相机

本文作者:木日

最近出去游玩比较多,对大广角DC的兴趣日益浓厚。今天就来讨论一下市面上的几款大广角DC。考虑便携性,DSLR暂不考虑。

众所周知,拍风景和建筑物之类场合时,难免要用到大广角。然而,对于消费级DC而言,所谓的大广角其实也就是28mm而已。实际中,就算是28mm的产品也是屈指可数,今天就把他们的参数放到一起来比较一下,便于挑选。

目前,在中高段级别中,市面上能够见到的和将要见到的,主要有这样四款DC:

* Nikon Coolpix 5400
* Olympus 5060
* Minolta DiMAGE A1
* Sony F828

除此之外,还有这样几款DC有28mm,但是大都已经停产了。此外,理光公司还有一款入门级别的G4WIDE相机,今天就不讨论他们了。

* Kodak DC4800
* Nikon Coolpix 5000
* Minolta DiMAGE 7/7i/7Hi

【镜头篇】

既然讨论广角,那幺肯定要从镜头谈起:

从焦段上看,A1和828都是28-200mm,7倍变焦,兼顾广角和长焦。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828的光圈更大有些(F2-F2.5)。虽然A1光圈小一点F2.8-3.5(其实也不是很多,200mm长焦能有F3.5也不错了),但是由于Anti-Shake CCD技术的使用,基本上弥补的快门不足问题。根据 Minolta 公司提供的资料,Anti-Shake 将可以让快门提高3级,实际中网友反馈基本属实。不过,828的大光圈在制造浅景深方面还是有优势的;A1的最小光圈为F11(高于828的F8),想必在制造大景深或其它特殊场合更有优势。

5400和5060则只偏重广角,焦段分别为:28-116mm和27-110mm,均是4倍变焦,应付一般场合应该足以。但是二者的光圈都较小,分别是F2.8-4.6和F2.8-4.8,某些场合下长焦端手持估计将会比较困难。

从镜头组上看,A1使用Minolta GT镜头,由13组16枚镜片所构成(最多),此外还包含2片Minolta的AD抗色散镜片。828使用Carl Zeiss T* 镜头,由9组12枚镜片所构成。5400使用ED镜头,由8组9枚镜片所构成。5060的镜头由7组8枚镜片组成。

从微距上看,5400秉承Nikon在微距上的一贯优势,1cm微距;828的微距能力也不错,可达2cm;A1的微距和当初的D7i/Hi一样比较特殊,微距有两段:一段在28mm广角端,对焦距离最近是30cm;另一段在长焦段13cm(好像和D7i相比有进步)。5060的普通微距只有20cm,使用超微距可达3cm。

从变焦控制上看,A1和828均使用了机械变焦环。

从扩展性上看,A1口径为49mm,828为58mm,5400为28mm,5060情况不详。

总得来看,A1和828的镜头都不错,但是镜头较大较沉,尤其是828(采用了较大的光圈);5400和5060虽然长焦有限,但是好处是减轻了重量,提高了便携性,但是长焦端光圈过小将影响其使用。

成像与对焦的区别

【成像篇】

说道成像,自然离不开CCD。作为CCD制造的老大,sony这次采用的RGB 四层滤色片结构的Super-HAD CCD,大小为2/3"(8.80x6.60 mm),有效象素为8百万,但是样片迟迟未能公开,令人不禁怀疑其效果。最新的样片(不知真假)显示其效果比较一般。对于8百万象素来说,2/3"是否小了一点?

A1采用的是5百万象素CCD,尺寸同样为2/3"(8.80x6.60mm)。但是据说输出照片的分辨率和噪声控制不太好,然而使用raw文件则没有问题,估计还是Minolta软件工程师算法功夫太弱,希望以后能够通过升级fireware来解决这个问题。A1在CCD上的最大特点是前面提到的Anti-Shake技术。

5400和5060都采用的是小尺寸(1.8", 7.18x5.32 mm)的5百万CCD,估计成像质量好不了多少。

从ISO上看,A1和828都是Auto, 100, 200, 400, 800,其中A1的auto只在[100 200]范围内调节,很好的设计,也许其它产品也是这么设计的。5400和5060都没有iso800(可能是CCD尺寸较小的缘故),但是分别多了50和80。

从输出上看,除了5400以外,都支持raw格式输出;828的jpeg压缩好像还是只有2档选择(一般都有3档吧)。

目前5060和828的样片还有正式出来,所以不好比较,但是估计828应该是成像质量最好的,否则sony就太没有面子了。

不过,感觉这个档次机器成像质量差别不会太大,基本上都应该拿出自己手里最棒的东西。我还是认为:对于一般人而言,影响图象质量的最大因素不是机器,而是使用者熟悉机器程度和拍摄技巧。而且,会有人整天放大图象去看细节吗?

【对焦篇】

A1和828均有手动对焦环。A1虽然没有辅助对焦灯,但是暗处对焦能力不弱。3D AF、全画面单点FFP AF、相位检测式11点AF三种模式,对焦速度快(据说比D7Hi快50%)且准确。手动对焦有4倍中央放大,非常方便。828采用5点对焦,但是不仅有对焦辅助灯,其激光全息自动对焦可算一绝。

与前两者相比,5400的对焦能力则较弱,对焦速度慢,而且据传韩国生产的第一批货有失焦问题。5400的手动模式下无距离读数,没有辅助对焦灯,暗处对焦能力较差。

总而言之,A1和828的对焦能力都不错,5400则比较差,这基本上也是5400的最大问题。

快门速度以及视频功能

【快门篇】

A1的快门只能用疯狂来形容,最小快门为1/16000,看来不用额外添加中灰镜了^_^。A1的最长曝光时间为30s,支持b门。

快门比较bt的当属5400,其b门最长10分钟!!!不过拍一张照片需要20分钟(10分钟拍摄,10分钟处理)。5400正常模式下,快门范围为8~1/4000s。

5060的快门范围为:16~1/4000。

828的快门范围与模式有关:在自动模式下为1/8~1/3200s;在P模式下为1~1/3200s;在手动模式下为30~1/2000。

总而言之,正常使用,大家都差不多。某些特殊情况下,A1和5400有优势。

【速度篇】

A1的整体速度较快,无论是启动、对焦还是浏览照片。A1支持全时对焦,对焦速度只要0.2s,是现今5MP等级的超级消费机中,速度最快的一部。其写盘速度比D7Hi有了很大提高(33%)。A1连拍速度~2.8fps,可拍3张。

828支持7连拍、Multi 连拍(16张)。

5400的启动速度较快,但是写盘速度很慢。连拍速度较快,3fps,最多可拍7张。

5060开机速度稍慢,连拍速度还可:在raw模式下,连拍速度为3fps,可拍10张,在HQ模式下,速度为1.4fps,可拍4 frames。

【视频篇】

视频一向是sony的强项,640x480 30fps无人能敌,有声音,长度仅与卡容量有关,但是仅限于使用MS棒的情况下。

A1的视频能力一般,在640x480下只有4fps且无声音,在320x240 24fps下有声音,而且可以录15分钟,还不错。

5400的视频有声音,帧率15fps,在640x480模式下可录70s;在320x240下可录180s,都不算太长。

5060的视频支持640x480 15fps。

取景器、存储和电力供应

【取景器篇】

A1使用0.43"的EVF(235,000象素),可向上旋转90°,同时,1.8"的LCD(118,000象素)可在-20~90°范围内旋转。另外还有Minolta的老传统:EVF和LCD自动感应切换。

828使用0.44"的EVF(235,000象素)和1.8"的LCD(134,000象素),机身可在-30°~70°范围内旋转,代替LCD旋转,易用性可能略差一点。

5400采用的是类似G2的旋转LCD,1.5"(134,000象素)

5060的使用1.8"的LCD,134,000象素,可180度翻转,旋转自由度有限。

【存储篇】

随着DC象素的不断提高,存储量也越来越大,使得厂商无法坚守自家阵地,不得不使用价格便宜量又足的CF卡。

例如,Sony的ms棒最大容量只有128M,ms pro目前又太贵,所以只好在828上采用双卡模式,同时使用CF卡,但是视频功能在CF卡上无法得到完整体现。

类似的还有5060,同时使用昂贵的xD卡和CF卡,但是CF卡无法使用全景功能,非得逼人买破破的xD卡。

A1和5400则继续安心使用CF卡。

总而言之,CF卡在高象素DC上暂时一统江湖了。

【电力篇】

4款相机都使用锂电池。

828使用的仍是那块经典的NP-FM50锂电池(1200mAh, 7.2V),这块电池使得707/717的电力有了不错的口碑。

可惜828并不是这次的电力之王,桂冠落在了一向背负耗电恶名的Minolta身上。A1采用了1500mAh(7.4V)的超大容量锂电池NP-400,电力之强目前只有Fujifilm s5000可以与之抗衡,从此不再受电力问题困扰。Dpreview测试结果是515张(717是405张,G3是455张)

5400仍然延续使用只有680mAh的EN-EL1,虽然电力情况较5000有了长足进步,但仍只有315张。

5060没有继续采用镍氢5号电池,而改用了BLM-1锂电池,评测结果还未知。

其他相关参数对比篇

【体积重量篇】

出去旅游的话,电力是一个关键,体积重量便携性则是另一个关键。毫无疑问,过于笨重的机器将严重限制其使用效率。

5400无疑是其中最轻便的,仅重320g/400g(带电池),体积为108x73x69mm。

5060略重一些:430g/480g(带电池),体积也大了一圈:116x87x66mm。

采用大变焦、大光圈、大CCD的后果,使得828的重量竟然达到了826g/962g(带电池),是5400的2.5倍;体积也不小:134x91x157 mm

相比之下,A1要好不少,重量只有828的三分之二:560g/639g(带电池),体积也小很多:117×85×114 mm。

【闪光灯篇】

这个我不是很熟悉,简单列一下参数,大家补充吧

A1:W: 0.5-3.8m, T: 0.5-3m

5400:W: 0.5-4.5m; T: 0.5-2.8m,ISO 518热靴

5060:W: 0.8-3.7m/ T: 0.8-2.2m

828支持HVL-F32X闪光灯

【其它篇】

Minolta的工程师算法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倒是很强,有不少实用贴心的设计。例如自动延时拍摄、动态直方图、AF-MF切换、放大2/8倍查看对焦情况等。另外,色彩空间有三种选择:sRGB, sRGB Vivid, Adobe RGB。控制方便性和手感也是Minolta的一贯优势。

828使用了usb2接口,但是其自拍依然只有10s一个选择,不明白为什么?

【价格篇】

根据最新的【周四DC】报道:

Nikon 5000:5500元、Nikon 5400:5900元(水货),6500元(行货)、Olympus 5060:5800元含税、Minolta A1:7900元含税、Sony 828预计在9000元左右


最后附上包括理光G4WIDE在内的五款相机参数对比。我只是列出参数,仅供参考,每台机器都有其有缺点,关键还是看你的需求。非专业评测,还请大家批评指正和补充。点小图看大图。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