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钊:三年磨一剑 中小企业信息化进入成熟期

互联网 | 编辑: 杨剑锋 2006-09-07 16:18:00转载
  

    竞争力工程副秘书长  吴文钊

    吴文钊老师是我国信息化方面的著名学者,主要从事企业信息化的咨询工作,在吴老师的咨询指导之下,国内一些知名企业成功实施了信息化,并取得显著效果。目前,作为竞争力工程的副秘书长,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吴老师的一些观点,很大程度上的概括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以下是本站记者就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对吴文钊老师的采访内容:

    记:吴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采访,这次主要是想了解一下您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怎么看,您怎么看待我国中小企业经营者对信息化的认识?

    吴:关于中小企业对信息化认识的问题,应该从三年前说起,三年前中国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应当说,大家对于整体的信息化的认识是空泛的,而且不知道何所为,何所不为,那些东西可以用,那些东西不能用,那些东西应当上,那些东西不应当上,大家都不清楚,不能说是所有的企业不清楚,最起码,绝大多数的企业是不清楚的。

    吴:走到今天,我觉得,随着中国企业信息化的推动,包括政府,包括相关的企业在这方面的大力推动。能够看到,企业信息化的应用软件系统,已经把面向高端的软件产品逐步演化到开发面向中小企业应用产品上来了。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小企业能够切实感觉到软件系统它的现实利益所在,更能够清楚地知道,这些东西如何应用在企业里。

    吴:所以说,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是我国中小企业对信息化这个概念的一个整体的吸纳过程和应用过程,如果说中国的中小企业领导者、企业家以及经营管理者,过去在信息化方面存在的一些模糊或认识的不清楚的地方,通过三年的这么一个长周期的概念灌输这样的一个信息化教育运动,企业在信息化这方面的认识基本上都比较清楚了。

    记:刚才您提到三年这样一个周期,从模糊概念到认识,通过三年的发展这几年当中,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信息化认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中小企业信息化目前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三年的时间,中小企业信息化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吴:应当说,这三年的时间只是一个认识的过程,还没有到全面普及和全面发展的阶段。要说清楚这件事情,需要给中小企业下一个定义,而且要把中小企业划分成几种不同规模来谈。我们可以把中小企业划分为5千万以下、5千万到2亿、2亿到50亿这样三个中小企业范畴。

    吴:如果我们从2亿到50亿这个范围来谈的话,他们的信息化基本上已经是从初期走到应用的高峰阶段,我觉得这是和企业的规模有直接的关系,2亿到50亿可以说是信息化应用到了比较好的阶段。

    吴:另外一个类别就是5千万到2亿之间企业,这类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当说是初期阶段刚刚度过,正在等待迎接的全面应用高峰。

    吴:那么剩下的5千万以下的中小企业基本上是在摸索与初期使用的阶段,而且绝大部分使用的是小软件。

    吴:另外,信息化可以分成四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普及阶段;第二阶段是大规模应用阶段,也就是从无序逐步走向有序的这样一个广泛的应用阶段;第三阶段是IT的规划阶段,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以IT的角度来实现企业完整信息化的阶段;第四个阶段就是IT战略规划,它是以公司的战略为目标,通过信息化的战略规划与实施、实现支撑的过程。

    吴:实际上每一个阶段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刚才所说的2亿到50亿的企业基本上是处于第二阶段到第三极端迈进的过程。就是从大规模应用向IT规划迈进的阶段。特别是近两年以来,IT规划是非常热门的,而开展这个规划的绝大部分企业都是2亿到50亿规模之间的企业。这个市场是目前中国企业信息化的主战场,也是企业信息化应用面最广和最深入的一个市场。

    吴:这就导致了一种信息化的市场现象,大型的信息提供商,大型的软件厂商最关注的基本上都是2到50亿这样规模的中型企业群体。而2亿以下的中小企业群体信息化业务受关注的力度明显降低,为这类中小型企业服务的信息化的提供商、主要是一些中小型的软件供应商。根据企业的规模不同,不同规模的软件供应商所关注的对象重点也是不同的。

    但是,从整体信息化市场来看,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潜在市场主要是5千万到50亿这样一个范围。

    记:吴老师,您怎么看待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

    吴: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也要从企业的不同规模和不同阶段来分析,具体来说:10亿以上的企业的关注点和10亿以下企业的关注点还是有差距的。所以说2到10亿是一个关注点,5千万到2亿又是另外一个不同的关注点,因为企业的规模存在不同。

    吴:所以说,每一个企业对于信息化的关注都有着很大差异性,我们就拿10到50亿这样一个范围的企业来说,他们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这类企业大都在思考如何把信息系统进行整合,第二,如何让现有的信息系统能够支撑公司的整体运做,要实现这样一点,那么对于企业来自身来说,他需要一个非常优秀的CIO,这个CIO是要能够打通各个部门界限。

    吴:此外,对于这类企业的领导者,他实际上已经意识到信息化的价值。这类企业对信息系统的要求就是信息系统能够支撑企业的下一步发展,这样一来就要求CIO的能力是非常强的。

    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企业对CIO的定位,包括对信息中心的定位都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叫做支撑企业管理,支撑企业未来,有这两大目标来作为支撑的情况下,他的人员基本上能够保证正常的人员编制和非常少的流出,这种基于战略规划思考下的人员需求,大都能够让绝大多数IT人员基本上都能够有用武之地。

    吴:企业的IT定位明确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公司的发展战略决定的。这类企业对信息化人员的要求最基本的就是要关注IT,关注信息化。

    吴:第二个企业规模就是2到10亿营业额的收入,在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信息化一个大规模应用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企业领导对于整个IT部门的认识包括使用的能力应该说是很强的,但是CIO的能力未必很强。因为这类企业的规模并不是很大,CIO的能力通常还是处于IT意识下的领导而不是管理意识下的领导者。由于CIO的管理领导能力比较弱,就导致了这类企业的技术人才流动频繁。而作为能力比较强的CIO会很清楚的看到未来的发展空间,所以说,技术人才的流动和CIO的管理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吴:5千万到2亿的营业额范围内的企业基本上是没有CIO的,只有技术人员,这类企业的信息化主要是依赖供应商对于企业的支撑,此时,技术人员往往会感到六神无主,因为他不是领导者,不能很好的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

    吴:另外,从实施的角度来讲,不同规模类型的企业实际上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第一个,从大企业的需求来将,10亿到50亿的中大型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建设,这类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可以做的非常规范。

    吴:第二,2亿到10亿这类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由于团队的领导者未必能够做到CIO的能力,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思考,主体上还处于IT技术的思考,这样的话,企业就会面临着资金投入受到实施能力的影响。

    吴:第三,5千万到2亿这类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不存在资金问题,也不存在大规模实施问题,因为这类的企业主要是依赖软件商和软件的实施团队,软件的实施团队如果到位,水平足够。这样的实施是可能成功的,因为在实施的过程中,系统要求相比较而言是比较简单的。

    吴:这三种类型企业的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异性。尤其是10亿以上的企业,对管理的规范化,管理的精细化和实施的要求,要比其它两种类型中小企业的要求高的多。所有的系统相对而言就变的非常的复杂。

    吴: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信息化应用的提供商大体上可以分为,管理应用软件商、像用友、金蝶、SAP、甲骨文等这些属于管理应用类的软件供应商,另外一类软件供应商主要是面向制造业的软件供应商,主要包括CAD、CAM、PDM等,这类软件供应商实际上更多是基于技术型的产品管理,和纯粹的管理软件有很大差异;第三类就是电子商务软件,这类软件涵盖面比较广,一种是建立在交易基础上,相当于B2B形式的软件,一种是建立在营销基础上,营销主要是渠道、运营和销售等从管理方面的整体化运做。为此就会形成三种不同应用的供应商,作为三类不同的供应商,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电子商务和技术应用供应商的实施难度是比较小的,最难的实际就是管理软件,尤其是2亿以上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对软件供应商的能力考验尤为明显。

    记:通过吴文钊老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三年来的发展做了一个详细的分析之后,让我们更加清晰的看到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道路及所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这些问题能够使我们的广大中小企业家正确认识企业自身的现状,对信息化实施的每一个方面都要充分认识做好准备。

记者 整理: 张新术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