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苦创业 自强自立敢为先
为什么要选择耳机作为自己创业的起点,刘铁勇说自己对耳机情有独钟,喜欢音乐是一方面,此外在打工的时候将产品的业务模式也摸的相对比较清晰。“其实当时我打工的工厂规模都比较小,一百多平米的厂房面积,人员规模最少的只有十几个人,而且耳机的基本知识、产品构造、装配工艺我都比较了解,最重要的是我认为自己做出来的东西肯定比别人做得好,有这个自信。”
刘铁勇的自信来源于产线上的实际磨练。以前最早的时候产线上都是纯手工制作,类似耳机喇叭单元这样精密度比较高的部件,需要产线工人较强的理解能力才能将品质管控到位,而刘铁勇重视细节的观察并善于思考,能够对每一道工序环节提出标准化的改良方法。“方法对了,速度自然就上去了,而不良品率随之下降,唯一不是很明白的就是产品的销路,只会做,不会卖,不知道到哪里去卖。”
用三个月时间将上游物料供给情况了解清晰,刘铁勇决定可以开始真正的尝试了,虽然依旧没有固定客户,但是他认为只要把产品做出来,客户可以去找。“当时随身听很流行,几乎每个地方的小商品批发市场都有销售耳机的商家,一家家找过去,我就不信好东西卖不出去。”
是老板,同时也是惟一的员工。过完当年春节,从父亲处借来一千元钱购买了所需物料,在自家祖屋一个十几平米的空间里,刘铁勇开始动手组装第一副属于自己的耳机。配料、焊接、组装、试听,所有工序都是由自己一个人完成,每天能够完成五六十副耳机。“当时母亲还在为别人打工,在那种情况之下也没有赚多少钱的概念,只是认定肯定能赚钱,因为我看到别人都能够做的很好。”刘铁勇说。
十九岁那一年的春天,刘铁勇背着自己的耳机走出家门。“也恐惧也有兴奋,如果万一卖不掉的话对我的打击肯定挺大的,而且以游商身份四处兜售,对于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来说,人生地不熟也产生一定的压力,不过当时是什么也管不了了。”
对于自己的第一个客户刘铁勇记得非常清晰,是深圳福永一位姓黄的客户,听完效果后当即留下一百多副耳机,付给刘铁勇两百元之后还表示一段时间后肯定要补货。两百多块钱当时足足能够顶上刘铁勇一个月打工的所有收入了,他说:“第一次拿到自己一手一脚赚到的一点钱,那种感觉很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