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巨人IBM的百年智慧

互联网 | 编辑: 何毅 2011-05-18 06:10:00转载

2011年,蓝色巨人IBM即将迎来其百岁华诞。

2011年,蓝色巨人IBM即将迎来其百岁华诞。

经历了百年发展历程的IBM,今天所取得的成就赫然在目:2010年全年营收999亿美元,净收入148亿美元,并拥有163亿美元现金流;连续三年获得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第二名;在企业创新方面得到了社会各界肯定,全年获得5896项美国专利,连续18年名列世界第一。与引同时,伴随“智慧的地球”战略的持续进,IBM的这一理念也正在对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和推动。

100年前的1911年,IBM凭借穿孔卡片制表技术相关发明获得了第一项专利,这台利用电路连接的制表机实现了比人工更快的计数,公司借此开始与人口普查部门、铁道部门和零售商合作,帮助他们从计数和排序中发现了新的洞察力。此后,从第一个磁盘驱动器RAMAC,到最快的超级计算机Blue Gene,再到公司在计算系统上下的最大赌注之一的System 360,IBM人花费了数十年心血来帮助实现计算系统的转型。这也是IBM在百年发展中的第一次转型。

公司的第二次转型是在上世纪60年代,IBM把握先机,开启了大机时代;第三次转型在1990年代,IBM前任董事长郭士纳再次准确制定了“整合与创新”的发展核心,快速进行了一系列变革,不但让公司起死回生,还为日后的业务拓展和业务模式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随着智慧的地球策略的推出,IBM再次成为信息技术行业潮流的引领者。

纵观IBM的百年历史,其实也是一部创新与转型融合为一的历史。随着公司的发展,IBM自20世纪上半页开始从“国际企业”进入“跨国公司”形态,在很多个国家、地区建立起自己的分公司,分公司包括了产品、技术、研发、甚至生产等各个部门,成为一个复制性的“迷你IBM”。而进入21世纪之后,伴随全球化浪潮深入到更深的层次,IBM又逐步向“全球整合企业”转型。

正是在全球整合企业的大潮下,IBM于两年前提出了“智慧的地球”战略。作为该战略的重要组部分,“智慧的城市”的相关建设,也在不断落实之中。2010年,中国国内许多城市都与IBM积极开展了合作意向, 并在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与跨国公司形态相比,全球整合企业是真正在以全球化的角度在进行战略、管理和运作,进行整合生产,并把价值带给顾客,需要在生产、分销和劳力配置等方面采用完全不同方法。IBM在过去的几年中不断重新审视全球的资源,对如何发挥各地区的优势资源进行了重新的规划。在这次转型中,IBM中国承担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不但是IBM新兴市场的总部所在地,而且成为IBM全球重要的创新中心、服务和制造中心、以及对中国客户的支持中心。

在与社会各界携手推进自身先进理念的同时,2010年,IBM更是加快了研发创新的步伐和节奏,为中国客户带来了多种先进的产品、技术、研发能力、以及商业合作。其中包括:划时代的产品IBM POWER7 系统,从构建智慧电网到实现对金融市场的实时分析,能够满足各类新兴应用的严格要求;首个突破技术设计屏障的系统--全新的eX5服务器,重新定义了“工业标准”服务器的规则,能够满足新一代工作负载高需求,减少现有的IT基础架构成本;成立能源和公用事业解决方案中心,利用领先的业务分析能力、行业特定产品、及最佳业务实践加速高级解决方案开发,提高能源和公用事业网络的安全性和效率,并令它们变得更加智慧;建立全球首个IBM物联网技术中心等。

与此同时,IBM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国二三级市场的投入力度。截止2010年,IBM已在中国的29个城市开设了分公司,不仅把技术和方案产品介绍给当地,提供更好的实施方案和服务,还更加贴近本地客户的具体需求来开发产品,甚至规划研发人员和研发基地在区域当地,真正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政府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助力企业走上管理转型与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最终通过积极的协作,成为了中国各区域城市的长期发展与最佳的转型合作伙伴。

进入2011年,IBM又提出了“智慧的运算”(Smarter Computing)企业战略。“借助的智慧的运算,客户不仅能实现IT转型,而且还能以创新途径带来显著的经济性与价值突破。”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指出:“全新的业务模式、技术型服务的全新交付方式,还有来自IT行业的全新洞察--这一切都将为客户开辟崭新的机遇。”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